蒋萌的劫后重生
2019-07-10穆宁
穆宁
2019年3月,蒋萌自传《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列入“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名单。6月11日,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和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说,好的作品有超越时空的力量,残疾人创作的好作品也能超越时空。蒋萌写自己的人生,也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很感人。
蒋萌,人民网评论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2岁查出患脊髓内肿瘤,历经三次大手术后死里逃生,落下腿部残疾,14岁起成为“轮椅族”。前不久,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9“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蒋萌的人生经历催人泪下、温暖感人,给人以奋进的力量。近日,本刊记者与蒋萌聊工作,谈生活,忆往事,畅谈写作背后的故事。
走上写作之路
手术后,蒋萌的学生生涯结束了。最初的十年时间里,他不方便也不愿意出门,一度仅在家中活动,倒是看报纸的习惯保留了很多年。他常写日记,记录一些事情和感悟。
机缘巧合,蒋萌写的第一篇评论《F1需要“花瓶”吗》于2004年5月24日在东方网发表。蒋萌说:“那篇文章像观后感,融入了很多自己平时的想法,核心观点也表达得比较清楚。当时觉得写作不需要投入资金,没有成本,既然编辑认可,就可以继续写。就像遇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我必须要抓住它。”
写作之初,蒋萌每天多看多写,稿件发表前都让父亲过目。蒋萌的父亲蒋元明在退休前是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父亲会帮他改改标题,在写作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有父亲把关,蒋萌觉得更有把握。一年后,蒋萌的写作越来越自信,没有父亲的审阅,他也可以大胆发稿了。
蒋萌发表的文章以评论居多,日常需要探讨的话题多元而庞杂,于他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他很感恩网络时代,让他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搜寻线索。他虚心向其他作者学习,从他人的文章中汲取营养。蒋萌认为,新闻都有观点,也必然带有倾向性,随着写作的深入,他的思路也越来越开阔清晰,有些想法会在不经意间涌现出来。
蒋萌曾给某报写稿,一般下午四五点编辑通知选题方向,晚上八点交稿。时间紧任务重,他只能迫使自己赶快成长,尽力适应紧张的节奏。蒋萌对待任何一篇文章都心存敬畏。如果是别人写过的话题,他也会从新角度以新观点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蒋萌坦言,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觉得写起来得心应手,只是信心足一些而已。蒋萌擅长白描式的写作手法,他既可以说理,也可以思辨。如今,看到思路清晰的写作高手,蒋萌发自内心地佩服,也会有意识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从2004年5月开始,蒋萌基本每天写一篇评论,到2006年年底,他的第一部作品《蒋萌网评》结集出版。2008年3月,蒋萌成为人民网的专职编辑兼评论员,独立主持《观点1+1》栏目,每个工作日都针对民生热点话题写一篇评论,如今已运作了11年。
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1994年,蒋萌手术后,近一年的时间感觉痛苦寂寞,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为了让自己有点事做,他开始在家自学英语,在时间和强度上死磕。蒋萌用三年时间把初中、高中的英语课程学完了。后来又自修了本科和研究生的英语课程。虽然他的英语水平不能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但对他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助益。
蒋萌手术后近十年不出家门,为了赶稿子还经常熬夜,导致精神状态不好,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为了调整身体状态,近五六年来,吃过晚饭,蒋萌会在报社院内推轮椅,以锻炼手臂力量。回家后,他再锻炼腿部力量。锻炼对于蒋萌来说是一个核心项目。他懂坚持,很自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蒋萌告诉记者,读小学四年级时,他早晨六点就起床跑步,那时已经出现脊柱侧弯,每天的锻炼任务像一堆活一样,不自律也不行。“我做事认真,肯下功夫,知道事情是对的,就会坚持下去。”
蒋萌荣获人民网“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网评人”“2006年度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网评人”称号。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授予蒋萌第三届“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称号。
当荣誉到来时,压力也随之而来。在蒋萌看来,荣誉既是对自己的褒奖,也是对自己的考验。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向前。他经常参加单位内外的一些交流座谈活动,谈工作生活之余,也谈一谈自己的心路历程。
《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出版后,社会反响热烈。蒋萌说:“我并不想把自己立成榜样,我的经历也没有人愿意经历,连我自己都不愿意再重来一次。我只是有什么说什么,用真情实感记录下来。”
“父母是我最爱的人”
为了治病求医,蒋萌的父母带他走遍了北京的大医院,后辗转至上海华山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由于压迫时间太长,他还是落下了腿部残疾。手术前,蒋元明说“我们尽心,医生尽力,结果交给上苍”。他们的家庭有苦难,也有苦尽甘来的欢颜。这当中的痛苦,想必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他们历经风雨的心该是怎样的坚定从容!2007年,蒋萌一家被推选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蒋萌的父母和他一起承受了很多难言的痛苦,“父母”二字的分量在他们身上也尤为厚重,蒋萌在书中写下“父母是我最爱的人”。蒋萌说:“母亲比较坚强。父亲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到现在还在帮我操持一些事情,他做事条理清晰,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做事情要有担当。”
多年过后,蒋萌对事情也看得更开一些了,他知道人生中不全是奋斗,也需要停下来,去领略更多其他的风景,这其中,有辛苦有快乐。与此同时,开阔了心胸,吸取了更多养分。
為了方便蒋萌出行,母亲学会了开车,虽然辛苦,但她乐于带儿子出去看看。出行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他们也碰到了很多好心人。大家给予蒋萌的帮助,也让他更深切地体会到人性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蒋萌说:“我遇到的人都很愿意伸出援手,我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
去年他们一家去西安旅行时,母亲觉得能够再去的机会很少,为了让蒋萌去壶口瀑布看看,她驱车三百多公里,只为让蒋萌近距离感受母亲河的壮美。
蒋萌很健谈,内心从容干净,一如他清澈的眼睛。采访当日,记者见到了蒋萌的父母,他们谈笑风生,待人平和,似乎不曾有过苦难。他们已扫清阴霾,奔着希望和光明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