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人群撑起千亿产业
2019-07-10张配豪
张配豪
孤独并不代表势单力孤、与世隔绝,孤独者们更期盼有志同道合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社交,这种需求容易带来城市新的活力。迷你KTV、一人食、方便小火锅,乃至外卖、手游,这些为孤独人士而生、因孤独人士而火的新产业,把“孤独经济”变成了当前值得研究的现象之一。
中国版“一个人的经济”
“空巢青年”一词,脱胎于“空巢老人”——身边没有老伴和儿女的照顾,缺乏和外界的交流,孤独终老。国家民政局的一项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有超过5800万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除去中老年的独居形态外,未婚状态下,20—39岁的独居青年达到2000万,如此庞大的空巢数据,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对于“空巢青年”的普遍画像:一个人远离故乡,在大城市中打拼,并一直是独居状态。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曾经写过一本《单身社会》,在该书中显示,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口中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向人们证实,这一数字背后绝非是一时的潮流走向,事实上,这代表着自婴儿潮以来最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看来,这样的形态出现于现代发达的科技下,反而是一种革新力量的社会现象。空巢青年不再是一种标签,应该说它是一种生活态度。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经济实力较好,对婚姻持中立或保守观点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独居。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曾讲过这样一则寓言:很久以前,人类都是“双体人”,有两个脑袋、四条胳膊、四条腿。由于人类的傲慢自大,宙斯把人劈成两半,于是人类不得不终其一生苦苦寻找另一半。但是被劈开的人太多,找到“另一半”成了最难的事情之一,但是孤独的“半人”仍然苦苦寻找着。“半人”这种不完整的状态隐喻着个体永远是未完成的、残缺的,它诉说着人类精神的孤独和人类试图从孤独中走出来的焦虑。
实际上,早在2001年,《经济学人》就报道过“单身女性经济”概念,报道是这样描述“单身女性”的: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是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
而在波士顿咨询(BCG)与阿里巴巴共同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中国社会已经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波“单身潮”:目前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已近2亿,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其中35岁以上依然单身的人群比10年前上涨了4倍多,达到21%,约为5000万人。
单身人群扩大速度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个人价值的追求与探索日渐成为主导,即从被动单身到选择单身。在国内,36%的单身女性表示,不结婚也很幸福;而高达80%的人表示,宁愿单身也不愿仓促结婚。而消费学家统计发现,“无论是身份上还是心态上的单身,单身族这一客群都推崇方便至上、轻量消费、注重玩乐享受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方式”。
就是这庞大的2亿单身人群,助推了中国版“一个人的经济”的发展,他们消费能力高,决策更加情绪化,对价格敏感度低。
“孤独经济”大幕开启
在一人消费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自我认知和拥有感、价值感的转变。据心理学家称:“曾经说到双11大家会自嘲单身、孤独,但如今更像是一人消费的狂欢;大家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享受着单身带给自己的自由和放松”。也因此,一人消费者也希望产品和消费行为能够赋予创造自我、表达自我的方式,同时对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大幅增加。
他们都把钱花在了哪里?
调查显示,49.34%的人把钱用于打游戏,在王者荣耀、魔兽争霸的排位中找到自我;38.33%热衷于购物,期待快递小哥上门那一刻打破孤独;37.67%用于看电影,在他人的悲欢离合中忘记孤独;34.35%化孤独为食欲;34.08%把孤独唱给自己听;33.55%把自己的孤独化为对主播的打赏,在金币和掌声中得到满足。
还有人表示,为了排解孤独养了宠物,要定期在宠物身上花钱,无论是宠物食品、用品,还是去宠物店给宠物做护养等服务;也有的人称,因为在视频网站上度过漫长孤独岁月,所以充值买会员必不可少;也有人会去买书。网络社交、网购、游戏、外卖,孤独的消费者们让相关企业生意更加红火。
不想下楼、只想独自“宅”家的孤独者,自然也不想买菜做饭,给了外卖行业风生水起的机会。不说一众外卖平台的爆发式增长,就看西贝莜面村这一个商家。2016年6月至今,西贝莜面村在饿了么外卖渠道的营业额增长了15倍,起初一个月100万营业收入,现在一个月高达1500万。由于外卖订单太多,在北京三里屯工体附近,西贝莜面村开了一家外卖专营店。外卖APP刚兴起时,有人预测外卖平台的补贴力度疲软之时,就是外卖开始走下坡路之时。然而,现如今点外卖已经大有跟堂食分庭抗礼之力。
连最传统的房地产行业也被孤独者悄然改变。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成为房地产商专为年轻人推出的单身公寓。有的开发商还提出组建年轻人的公寓社区概念,在公寓里有书吧、饮吧、食堂等,既方便年轻人生活,又创造年轻人相聚、交友的机会。
创业者与资本看到了一个个孤独身影背后的消费商机,将其视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片蓝海,催生出一个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从品类上看,小型家电、进口零食与饮品、方便与速食食品、一人食外卖等大行其道,其中,中国小型家电市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市场规模有望于2020年达到4608亿元;
从场景来看,单人KTV、餐厅单人座位、无人便利店、健身舱等消费场景遍地开花;
从生活方式上看,包括独食、独住、独乐,因此有单身公寓、小户型、生活馆等地产和商业空间出现,其中,女性情趣用品销量增加11倍;
从服务上看,一人旅行正逐渐成为旅游业界的全新趋势,一人旅行在 2014年占比为8.3%,2016年翻了近两倍达到15%。
人工智能崛起后,买个机器人陪伴自己似乎也是可行的。目前能跑会跳的机器人女友、男友技术尚不成熟,以智能陪聊为卖点的智能音箱已经开始兴起,主打给人们像朋友和亲人一样的陪伴和情感反馈。市场上的智能音箱定價从300元到1000多元不等,有的音箱发布时的定位就是“孤独解药”。
浙江大学研究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副教授马克·格雷芬说:“我们也许会看到由技术推动的一种现象:中国年轻人尤其是千禧一代,比上一代人更追求个人体验和个性化服务,这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一样。”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家胡星斗说:“中国的‘孤独经济可望超过日本。由于长期受到严重老龄化问题的困扰,文化上人际关系疏离,在日本,孤独是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