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9-07-10闫亮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培养方法数学教学

闫亮

摘要: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数学思维能力不是天生赋予的,而是通过学习、训练、实践不断培养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9-0154-01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辅助都是围绕着学生主体来展开,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各方面能力的养成都需要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严谨的数学思维来实现。那究竟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对于新鲜事物希望去展开探索过程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倾向,是实现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内部驱动力,与此同时当好奇心转化成为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个三角形,并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量好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然后我们可以邀请一个学生随意报出自己所量的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可以准确无误的回答出另外一个度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究竟老师是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知道另外一个角的度数的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帮助他们培养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一题多解,开拓学生思维

一题多解是数学题解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一题多解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如,应用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了?”老师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第一种解法:因为这艘轮船往返行驶,驶出路程等于驶回路程。若设驶出最远路程要用x小时,那么驶回时要用(6-x)小时。列方程为:30x=(30×4/5)(6-x)解这个方程得x=8/3,那么,驶出最远路程就是:30×8/3=80(千米)。

第二种解法:先求出逆风时的速度:30×4/5=24(千米),然后设这艘轮船最多驶出x千米就应往回驶了。根据行驶往返所用的时间关系,可以列出方程:X/30+X/24=6,解这个方程得,这艘轮船最多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了。

3.挖掘学生的内在思维潜力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可促进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前文已经提到过,兴趣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求知欲望的动力,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每节课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尤其注重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与求知欲望,同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解答周围的实际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提高了学生兴趣,满怀信心地加入到数学学习中。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学会分段分类,提炼难点,让学生深入思考。

4.积极开展课外实践

实际上,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由于数学来自客观的世界,因此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最终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其数学兴趣,发挥数学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相似形”时,教师就可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例如利用“比例线段”测量操场中树木、旗杆的高度;再如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这些实践活动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兴趣非常高,且简单易懂,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巩固学习的数学知识,激发数学思维。

5.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教学工作而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数学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赖于教师能够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之上将各项知识点内容与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进行紧密的结合,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双基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恰当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教师一是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好大量的基本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以此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二是要注意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好知识点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但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成的,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影响与有意培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逻辑性、创新性,而且要创设一些条件,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充实常识,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汤丽.《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2期.

[2] 张河境.《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中学理科园地》,2016年第1期.

[3] 舒亚玲.《试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才之路》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培养方法数学教学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