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 “共享村落”的发展机制研究

2019-07-10刘守朋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闲置宅基地村落

刘守朋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000)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走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共享村落”是指村集体或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的闲置宅基地和房屋。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权,将产权变成热资产。乡村振兴是“共享村落”的“定海针”,最终目标和方向是实现乡村的振兴;“共享村落”是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根据乡村实际创新发展形式,开创理论与实践新道路。

1 “共享村落”的发展机遇

1.1 国家政策助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化农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

党中央在国家层面进行了政策的探索,也更明确了乡村的集体产权可以流入市场,将闲置的产权变为市场的流转资金。各地地方政府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进行了更灵活、更适应当地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陕西省建设“共享村落”时,明确指出租户进入乡村可以获得创业基金支持、税费减免支持等优惠政策。安徽铜陵在进行盘活农村闲置房屋促进增收的探索时,明确了租赁者可以获得金融扶持、公共服务便利等。各地通过放宽政策、增加优惠条件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和宅基地的使用权,作为增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共享村落”的发展有了政策上的保障。

通过放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房屋的使用权,农民有了新的致富路子,村集体有了更多的资金来满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了农村的振兴。

1.2 闲置资源丰富。农村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数量多、种类多,成为“共享村落”实行产权改革、村落建设的根本保障。通过对闲置房屋和宅基地的再利用,使“共享村落”和乡村振兴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各种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农村经济发展能力有限,承载能力不足,这些都是农村人试图逃离农村,进入城市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完善的教育和养老等生活保障的原因。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锐减,出现大量的“空心房”。根据国家管理部门的统计,全国农村至少有7千万套闲置房屋,乡村的房屋闲置率高达15%。

宅基地是农村的集体产权,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关于宅基地的专门立法,都是由法律和政策共同规范、调整,一直到2008年制定了 《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对农村宅基地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村集体也没有确定的产权处理办法,人情关系、金钱交易等方式成为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的原因。截止到2018年6月底,全国共腾退零星、闲置宅基地9.7万户、7.2万亩,在现代化进程加速时期,农村闲置宅基地仍会增加。

1.3 市场需求巨大。农村因其文化、环境、资源等的特有优势催生了市场需求,使乡村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共享村落”的发展让乡村的巨大市场得以挖掘开放,这有益于实现乡村振兴。

城市居民入住农村是当下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及由其产生的次生需求成为“共享村落”发展的催进剂。首先,中国人“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重,很多城市人是年轻时打拼留在了城市,但是希望年老后回到农村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其次,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环境污染严重,相对于城市,乡村环境优美,生活节奏缓慢,更适于人类生活和居住。大量的城市居民在遭受城市化的副作用后,在休息时更愿意回到乡村。再次,城市的房价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着在城市买不起房、创不了业的局面,城市周边的乡村依靠其便利交通使人们更青睐于在此进行创业、居住。最后,城市文化现代化痕迹重,有些还被西方文化侵蚀着,而乡村还保留着种类多、形式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极具乡村特色,有的甚至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人迫切希望回到乡村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

1.4 “共享热”的消退。2016年在上海上线的行业寡头“摩拜”单车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摩拜”单车服务登陆申城。“摩拜”单车能够在国内、国际上获得众多奖项,在百花齐放的共享单车行业中异军突起并保持不倒,综合其原因,“摩拜”单车的设计凸显产品特色,颜色、外形等设计在大街上有辨识度,做到与众不同;注重公众、用户的体验,及时反馈并进行更新,时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追求进步,开发“智能单车”,满足更大的市场群体。

但是,“摩拜”单车的市场竞争对手—小蓝单车,面临着员工欠薪、代工厂逼债、用户押金无法退还,终于在残酷的现实低下了头。分析其中的原因,“共享热”下盲目进入市场,对资本的依赖严重,缺乏绝对话语权;没有进行深入市场调查,跟风严重,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过大、过热,造成供给过剩,违背共享初衷;没有对风险进行充分的预估,匆忙进入市场导致失败。

“共享热”的消退,使“共享村落”拥有相当一部分共享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的小镇、农庄发展模式很多,“共享村落”要在经过深入调查后上马,做到与众不同、有辨识度,保持与市场、消费者同步,注重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在市场中站稳,才能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

2 “共享村落”面临的挑战

2.1 乡村人才的缺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人才资源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

“共享村落”是乡村振兴的另一突破口,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农村的长足发展。人才的缺乏原因包括:第一,农村中的大量年轻劳动力离开前往城市,带走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农村失去更多的发展机会。第二,留守的老人与儿童无法完成劳作,何谈农业的振兴、乡村的振兴。目前很多农村面临着“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的局面,农业现代化发展缺少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思想的社会主义新农民。第三,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选择“蜗居”在大城市奋斗,不愿再回到家乡。“共享村落”是集休闲旅游、养老、产业、创业等方面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如何保证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不被侵犯,如何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乡村旅游区域,如何留住法律、旅游等专业人才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2 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低。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降低?这是值得探究的。首先,农村青壮年要维持家庭生计被迫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打工,剩下的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文化水平低,新事物接受能力低,他们对国家、政府的一些新政策不了解,甚至接触不到,有些只关注家庭的小事而不重视国家的大政方针。其次,留守老人是比较传统的,认为房屋就是自己家庭的“根”,而且这种观念很难转变,再有,老年人普遍认为城市优于农村,发展农村是不太现实的。再次,有的地方政府因为宣传工作与实际需要,在入住人与农户签订合同时,要收取10%的公共服务费用,但是很多农民不知道这部分钱的作用,导致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最后,村委会成员基本是村里的老人,他们年龄大,思维僵化,管理能力严重不足;乡镇级的公务人员又很少下到村里了解情况,所以对于某些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会引起农民质疑。

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人民群众是国家长久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低,会导致“共享村落”推进过程延缓,政策难以落地生根,对乡村振兴起副作用。

2.3 城市人融入农村难度大。首先,我国的农村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通常由村民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传统乡村文化重构,需要发挥好乡约乡贤的作用,但是经过了20世纪农民革命后的农村失去了它的精英阶层———乡贤、乡绅,这是阻碍乡村治理的鸿沟。城市人很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会更加认同法律的作用,农村不一样的治理机制会增加城市人融入农村的难度。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低,不足以满足城市人高档消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这是城市人不愿回农村的主要原因。

3 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机制

3.1 吸收人才,促进农村人才改革。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建设“共享村落”是一种新的突破农村经济瓶颈的发展方式,更加需要人才来保驾护航。首先,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筑巢引凤”,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其次,坚持“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地方”的理念,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深入基层,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愿意来又留得住”。最后,“共享村落”其实是可持续的、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光靠政府保护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培养大量有知识、有文化、有资本的新时代农民参与进来。通过他们来建立投资运营管理主体,打造集人文要素、生态要素、科技要素、创意要素于一体的“共享村落”。

3.2 完善机制,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使力量倍增。基层党组织、自治机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首先,发展“共享村落”要以党中央“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九大报告”为基准,深入探索、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实现治理有效。政府设计方案要精细、可行,不能让其沦为政绩工程,更要防止地产商恶意炒作、抬高租金。其次,村集体要经过代表大会商议合同细则,确保入住人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最后,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就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力争服务人民、拉近人民同党的距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3.3 开放共享,推进农村文化改革。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没有乡村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一是要坚持好开放理念,用开放的经营模式引领“共享村落”转型升级。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文明,提升农业、旅游的品质和文化底蕴,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二要坚持共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共享村落”的灵魂。坚持共享理念,就要城乡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城市人通过投资、创新创业吸引城市务工者回乡,增加收入、实现家庭和谐;城市人收获“田园梦”、比较廉价的生产要素进行创业。教育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农民也会真心相待,帮助城市人持续增收,和谐融入村集体,实现真正的乡风文明。

4 结语

“共享村落”是我国农村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前途是光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要进一步贯彻党中央领导,进一步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的、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猜你喜欢

闲置宅基地村落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农村宅基地动态变化监测技术研究
不做闲置主妇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