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2019-07-09吕禄露
吕禄露
[摘 要] 城市发展中建设的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肺”被镶嵌于城市各个区块内,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发挥主要作用。同时也为城市市民提供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场所。
[关键词] 人民公园;景观生态学;应用
一、人民公园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
(一)人民公园概况
南昌市人民公园,原名新公园,位于南昌市东湖区福州路中段,其西北面为江西省体育馆,南侧临近省府大院,东面为南昌市动物园,总规划面积为489亩,属于人工综合性公园。该公园于1951年着手创建,初步占地面积为320亩。通过调查得知,市民对于人民公园的满意度高达80%,可作为南昌市较为成功的城市公园典范之一。
(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该园整体景观生态格局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其中斑块则为建筑及铺装斑块,建筑斑块包含芙蓉廊、兰园、映水亭、公厕、松涛阁等,铺装斑块包含雪松花坛、休闲广场、舞台汇演广场、儿童乐园、南北入口等。廊道则为水系廊道及道路廊道,水系廊道为园区主河渠及内部水渠溪流等水景观,内含丰富的物种,确保了物种之间的连接性。而园区道路两侧种植了乔灌草结构的植物景观,其铺装材质也多采用生态性材质,避免打断物种及物质能量的流动性。基质则为占地面积最广的绿地景观,作为本园的背景。
(三)人民公园的生态意义
通过对南昌市人民公园调查分析得出,该公园在规划之初已将生态性作为第一建设要任,园内建设依山就势,园林植被多以自然群落式种植为主,搭配合理,无过多人工痕迹。与此同时,公园整合周边资源,适度开发,防止周边过度开发而带来的能量流失及物种破坏等影响,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思想贯穿全园。通过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将矛盾与利益双方转化为利益共同体,促进南昌市经济与环境“双赢”局面。城市公园的建设也为局部小气候改变提供了有利条件,繁茂的树木可适当缓解城市中心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二、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建设中的应用
(一)相关原则的应用
1.整体优化原则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应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及管理,景观是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整体,不可将其区分为多个单元体来规划。整合资源,达到整体的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最大化。
2.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作为景观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是指景观或其属性的变异程度。在景观中,异质性由自然干扰、内部演替及人类活动而产生,包含了景观、景观功能及景观动态的异质性。同时,异质性的变动将影响物种的密度及稳定性,如异质性大,则密度相对高且稳定性较大。
3.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斑块、廊道及基质是景观组成的三大单元,城市公园中将以此模式为基础,完整生态系统组成,从而打造较为稳定的多样化物种生存及活动环境。
(二)生物多样性的应用
城市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园林绿化必不可少,而在园林绿化中除了使用原有当地乡土树种外,可适当采纳和使用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生态防护效果好的外来引种植被,注重野生物种资源的引种、驯化及应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措施之一,但前提是做好相应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前期研究及繁殖、栽培研究工作,避免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同时,园林规划设计人员可将其灵活应用于城市生态系统中,特别是有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植物种类,可大力推广,增加城市园林物种的多样性。多角度的思考景观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整体考虑整个城市物种分布,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原理,完善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建设。
(三)生态、文化与经济结合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公园文化建设与经济结合发展的融合是城市公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城市公园建设之时,利用景观的异质性,将城市公园建设为城市“绿肺”,通过多样化绿化种植模式增加公园绿量,结合不同功能需求,配置不同的植被,以此來改善公园环境质量及满足人对环境的特殊需求,从而满足周边市民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的需求。在整个公园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植物、人文景观、古树名木,构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公园景观,将有利于城市公园旅游潜力提升,突出城市特色。
综上所述,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正是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未来的城市公园建设中,应当注重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作为第一要素,从各方面开展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建设要任。
参考文献:
[1]王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2):146.
[2]冀鹏飞.关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2(4):151.
[3]刘琴,王金霞.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5):148-150.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编辑:王洁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