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独山玉雕刻艺术分析
2019-07-09吴磊
[摘 要] 中国的玉文化由来已久,传统独山玉雕刻就是从玉文化中脱颖而出的民间艺术。独山玉的开采历史悠久,与岫玉、和田玉、蓝田玉并称“中国四大玉”。首先分析传统独山玉雕刻的发展历程,认为独山玉雕刻起源新石器时代,发展于秦汉,兴于宋元,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接着分析独山玉雕刻的创作题材,包括吉祥图案、宗教及政治思想、山水画等;最后分析传统独山玉雕刻的技艺手法,包括浮雕、圆雕、镂空雕等。
[关键词] 独山玉;雕刻;艺术
独山玉手感细柔、色泽丰富,堪称玉雕原料中的翡翠。传统独山玉雕刻艺术与现代独山玉雕刻艺术有所区别,传统独山玉雕刻更能反映当时民众的信仰、政治思想、文化风貌等。现代独山玉雕刻艺术则在传统独山玉雕刻手法、写实手法、写意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研究传统独山玉雕刻艺术对于独山玉雕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传统独山玉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创作题材以及创作方法等角度分析传统独山玉雕刻艺术的特点。
一、传统独山玉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独山玉雕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C”形玉龙就是最好的佐证。到了春秋战国,治玉技术有所发展,此时的独山玉雕刻主要用于装饰,是王公贵族身份的象征,如玉璧、玉环、玉牌。到了秦汉,独山玉的雕刻技艺已经很是精湛,这点从秦相李斯的《谏逐客书》中能找到些许线索:“宛珠之簪,傅玑之耳……”李斯口中的“宛珠”就产自如今的南阳一带,可见当时的秦国独山玉雕刻之盛况。到了汉代,出现了具有一定销售规模的“玉街寺”。此时的独山玉雕刻已经从宫廷传播到了民间。到了隋朝,随着中原腹地与西域交流的深入,中亚、西亚的文化艺术精髓融入独山玉雕刻作品的外形和风格中。到了宋元时期,大型的独山玉雕刻作品已经出现。在这一时期,各地流派的玉雕技艺相互交融,丰富了独山玉的雕刻技艺。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独山玉各色相交相容,所以独山玉雕刻采用复杂的刀工,结合山水画、国画甚至是西洋画的艺术手法,巧妙构思,将雕刻的“工”和“意”完美结合。
二、传统独山玉雕刻的创作题材
(一)独山玉雕刻的吉祥图案
传统独山玉的雕刻元素多包含吉祥图案,图腾崇拜不论是古代的官方还是民间都很广泛,从故宫的龙狮到富贵人家的貔貅,吉祥图案无处不在。吉祥图案有着祥瑞、富贵、平安等寓意。传统独山玉雕刻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运用舒缓流畅的线条刻画神话人物、瑞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龙是华夏几千年崇拜的图腾,寓意尊贵,“C”形玉龙中包含了中国传统的龙文化,象征着主人尊贵的身份,这是龙文化与玉文化的碰撞结果;以鸳鸯等图案寓意夫妻和和美美、白头到老;以灵芝、瑞云等图案寓意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以龟、鹤等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对延年益寿、万寿无疆的美好憧憬。
(二)传统独山玉雕刻中的政治思想、宗教文化
早在春秋战国,政治思想在独山玉雕刻中就有体现,殷墟5号墓出土的玉器中大约有40件玉器的材质与今天南阳的独山玉材质相似,且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一带,因此,专家判定这类玉器就是独山玉。殷墟独山玉以纹样装饰为主,创作题材多展现当时的政治思想。另外,佛文化在我国古代极为兴盛,特别是南北朝、唐朝,当时流行“服玉者,寿如玉”的说法,可见那个时代的人对玉的痴迷。佛像的雕刻要求玉体通透,所以并不适合用独山玉雕刻,但是通过俏色等雕刻技艺,还是流传下来了很多以独山玉为原料的作品。在诸多玉雕人物作品中,也有以历史人物为创作题材的,雕刻者以浑圆研磨的手法,很少镂雕,保存原料原生态的珍贵价值,将历史人物高大、雄壮、挺拔的形象凸现出来,揭示了隐藏在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
(三)传统独山玉雕刻中的山水画
我国的山水画、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古人在雕刻独山玉时也总喜欢将诗情画意挥洒其中,借助诗词中山石、树木、小桥、流水等创作元素,将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绝美的大自然风光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雕刻者还借鉴了山水画朴实、虚实相生的艺术表达风格,借助山水画的空间特征:远山、近树;前山,后屋;山脚,山顶,通过不规范的比例将山水的灵性体现在独山玉雕刻中,给观赏者以空灵、意远的想象。
三、传统独山玉雕刻的技艺手法
(一)浮雕雕刻手法
浮雕是常见的雕刻手法,按照造型厚薄来分,浮雕又分为高浮雕与薄浮雕。浮雕通过比例压缩、透视,配以光和影的交错,给人层层递进的错觉。较其他玉石材料,独山玉拥有缤纷的色泽,这对古代雕刻家来说是天然的涂料。古代雕刻家依型而做,附加夸张的技巧,将不同的色泽、人物风貌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在欣赏者眼前,使欣赏者能在强烈的色彩冲击和空间感中体会到独山玉独特的魅力。
(二)圆雕雕刻手法
圆雕技艺主要用于人物和兽类雕刻,雕刻者注重人物、兽类的细节刻画,在人物雕刻方面以流畅、宛转的线条来勾勒人物的衣纹和装饰,同时注重人物神态、坐姿的刻画,或坐或站,或动或静,动静结合,让观赏者感觉灵动欲飞。另外,创作者注重分色巧用,以俏色画龙点睛,彰显创作者布局造型的规整和传神达意的绝巧。就兽类刻画而言,传统独山玉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奇珍异兽。如元朝的作品《渎山大玉海》就是忽必烈宴请群臣所雕刻的大型作品,蛟龙、海马等兽类沉浮于玉海,作品沉雄博大,气势磅礴。据专家考证《渎山大玉海》所用材质就是当今的独山玉,渎山即为独山。
(三)镂空雕刻手法
出土的文物显示,早在3000年以前,古人就将镂空雕刻技艺运用于玉雕中。镂空雕在传统独山玉雕刻中可谓水平最高的雕刻技艺,它要求雕刻者事先将所雕之物象设计出来,然后通过钻孔、丝锯搜镂等技艺手法,将没有表达意义的部分去除。保留的部分就是创作者想表达的物象图案和意境。镂空雕要求雕刻者具备一定的刀工,注重点、线、面的融合及变化。在传统独山玉雕中,多数雕刻者采用削减法增加作品的艺术美感,让各个纹饰贯穿连通,面面相连,给观赏者以真实感、层次感。
(四)掏膛技艺
掏膛技艺主要运用于玉壶、玉瓶的制作。雕刻者利用掏膛技艺,借助管钻等工具将玉壶、玉瓶内部多余的玉料掏出,如清代道光年间的鼻烟壶,其内壁非常薄,对雕刻者的掏膛技艺要求非常高。
(五)抛光技艺
抛光又称上光,主要作用是提升玉雕表面的光泽感。传统独山玉雕的抛光主要是将碾磨性好的碳化硅涂在玉器表面,用刷子在玉器表面来回往复地摩擦。按抛光效果的不同,抛光又分为粗抛光和精抛光。在一件作品中,造型、表达意涵的不同,需要的抛光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上柔光效果更好,而有的上高光效果更佳。
总之,传统独山玉雕刻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同创作题材、雕刻手法呈现出的玉雕造型、风格不尽相同。作为玉雕手艺人,应该在学习和吸收传统独山玉雕刻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审美情趣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岳紫龙.独山玉在中华玉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1).
[2]江富建,赵树林.独山玉文化概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3]江富建.南阳玉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地位[J].南都学坛,2004,5(3):119-120.
[4]丁叙钧.古玉艺术鉴赏[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吴磊,男,1983年出生于镇平县王岗乡,毕业于镇平县工艺美术学校。现为南阳市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国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工,中华玉雕艺术大师。1999年师从宋世云学习人物杂件雕刻;2005年跟从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付风琦学习花鸟设计雕刻;2010年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姜栓兰老师进修花鸟设计雕刻。2012年创办三石玉艺玉雕工作室。
(編辑: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