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寿山石雕的意境之美

2019-07-09林永鹏

天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寿山石雕刻意境

[摘 要]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被使用到的概念之一 ,是艺术家、匠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独具东方特色的创作手法。在中国传统工艺的研习中,“意境”是一个绕不开的概念。意境,简单来说,是用简单有限的艺术手法表达宏大深邃的审美空间,以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高妙境地。在寿山石雕的创作中,对“意境”的运用尤其重要,对意境的巧妙构思、塑造,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从研究意境的艺术源头出发,探讨在寿山石雕刻中运用、营造意境的方式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为作品带来更加独特的审美意趣。

[关键词] 寿山石;雕刻;意境

“意境”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文学评论中,本意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意韵深远,读后令人回味无穷的部分。“意境”这一美学学说最早形成于唐代的诗歌作品中,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渗透到书法、绘画以及工艺美术等各类艺术领域中,成为表达艺术情趣、联想与思维的一个范畴。

具体就寿山石雕刻创作这一领域而言,笔者认为,意境所体现的是作品丰富而深远的形式与内涵,是一种美的品味,是高远立意、鲜明个性的体现 , 更是一个时代总体审美特征的隐喻。所谓“言有尽,意无穷”,优秀的寿山石雕刻作品,要以意蕴取胜,为欣赏者带来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

一、师法古人,从传世作品中寻找“意境”的灵感

那么,如何在寿山石雕刻技艺中呈现优美的意境呢?笔者认为,要想意境,首先要有领悟意境、欣赏意境的能力,在观察中体会,在体会中模仿,通过模仿与改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创作出意境深远的寿山石雕作品。

雕塑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典型作品比比皆是,要想把握意境,领悟雕塑之“魂”,我们既要师法古人,读懂传世佳作,又要紧扣时代脉搏,从现代艺术佳作中汲取灵感。

中国传统石雕重视“以形写神”,赋予石材以生命力,这是古往今来大师巨匠一贯的做法。例如,汉代霍去病墓石刻雕塑群,阵容庞大,包含14件石雕精品,风格古朴,随形而造,综合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营造了豪放、雄偉的境界,犹如雄壮史诗。

材料虽然不同,但是艺术技法是相通的,我们应不局限于材料、形式,广泛接触、欣赏、领悟中西方艺术史上的一切雕塑佳作,学习古代雕塑家对主题的把握,以及抒发胸中境界所用到的艺术语言和技法形式,以此为鉴,成就最佳的寿山石工艺。

二、材料是创作的根本,意境的载体

寿山石雕刻创作中对意境的塑造有别于传统中国画,因为绘画可通过笔触、色彩、谋篇布局等人为的手法来营造意境,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平面图形。寿山石则不同,雕刻中要借助于材料的形体、空间结构以及自身的材质、色泽、纹理等,因此更为复杂,对雕刻家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一切都要以石材原料作为载体来呈现,所以,材料的选择,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寿山石雕的意境并不是随意想象出来的,而是对石材特征的准确把握与呈现,要做到这一点,在制作之前,就需在头脑中形成对作品形象的大致描摹,构思出要表达的整体形象,然后按图索骥,寻找最适合表达这一形象、主题的石材。材料与设计思路不可能百分之百吻合,所以,作为优秀的寿山石雕刻家,既要会独立构思作品,又要会根据材料的特性,灵活调整创作思路,在灵感与材料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创作出神形兼备的作品。

怎样才能根据不同寿山石的石质材料的美感,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呢?这离不开艺术和文学的双重修养,艺术是产生意境的本源,要掌握意境的真谛,一方面,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另一方面,必须学会感悟生活,以生活为蓝本,让艺术真正高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灵感和创意的火花。

三、优美的意境,需要形神兼备、虚实相生

清代吴乔在总结创作笔法时讲道:“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艺术具有相通性,在寿山石雕的创作中,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只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作品才能让人回味无穷。

(一)以实带虚,意境需要以写实手法为载体

“以实带虚”就是在雕刻创作中巧妙地运用虚实的衬托和对比,将写实风格的景物巧妙布局,以达到让人回味无穷的“务虚”之感。笔者在创作中,常以山水的形象为载体,来表达深邃、空旷、诗意的意境。例如,在《禅林幽深醉烟云》《清幽旷远》等作品中,借鉴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融雕、画于一体,雕刻刀法细致,影影绰绰。以刀代笔,别开生面地将高浮雕艺术提高到新的境界,构图布局,注重意境和气韵,与中国画同理。采用“按材施艺,因色构图,避格取巧,掩饰瑕疵”的创作理念。从而达到繁而不乱、简而有致、虚实相间、写意高古的效果。单独来看,山依然是寻常的山,水也是写实的水,但是巧加组合,搭配留白,便会使作品的整体感觉宛如一幅抽象画,意境悠远。

(二)以形写神,超越惯常之“形”是意境的灵魂

所谓“神”,指的是雕塑作品的整体精神、神韵和风格;而“形”是指样貌、形状,是外在的、可观可感、可以触摸的。“神”是“形”的内化,需要感悟,也难以捉摸,但却是写意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如果寿山石的雕刻缺少了内在的“精气神”,便不会有任何韵味和意境,就变得与工业产品没有差异了。

因此,“以形写神”就是根据材料和创作的需要,一方面赋予石材形态和形象,另一方面,为作品塑造内在的生命温度、精神力量,使其神采奕奕,产生让人难忘的艺术魅力。

一件好的寿山石雕刻作品,既要有细腻美观、色泽纯粹的材质,又要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用文化、艺术、历史与神话的光辉为作品增色,使之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作形神兼备,才是“以形写神”的体现。

每一件寿山石雕作品的诞生,对雕刻艺术家而言,都是一次生命的重塑与灵魂的洗礼,寿山石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原石石料的材质、造型、题材与雕刻技艺,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所呈现出的独特文化价值与意境之美。寿山石雕刻创作中的意境塑造与审美体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匠人、收藏家关注,这对艺术家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作品的生存和发展而言,这是一个良好的趋势。因此,身为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人,我们更应当虚心学习,刻苦磨炼,发现并掌握“意境”的真谛,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文化为血脉,为自己的艺术带来持续不断的生命力,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潘尤龙.谈寿山石雕刻创作中的虚实意境[J].美术学报,2009(1):52-54.

[2]叶子.自然纹理与意境:漫谈寿山石雕创作[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08(1):37-38.

[3]林志良.浅谈石雕人物创作中的意境美[J]. 天工, 2017(1):88-89.

[4]林国平.“禅”随“意”起,“境”由“色”生:玉石佛雕创作的巧色入“境”[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4(5):34-35.

[5]管宁. 荷香莲田 别有洞天:陈礼忠寿山石雕刻艺术探觅[J]. 学术评论, 2015(2):27-39.

[作者简介]

林永鹏,福建莆田人,国家三级高级技能,福建省工艺品商会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雕刻艺术研究会会员,福州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福州福鹏寿山石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编辑:李艳韬)

猜你喜欢

寿山石雕刻意境
寿山石种“体”态之妙与集藏之乐
八闽大地 一览千年寿山石文化
春色满园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一朵花的意境
寿山石 文化支撑市场
雕刻时光
拍卖会成为寿山石市场助推器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