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合理文化消费应做到“三个自觉”

2019-07-09马良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惩罚消费生命

马良

“自觉”,是指人一切实践行为的本质规律,表现为对于人自我存在的必然维持、发展。教师的文化消费“自觉”是指教师把社会赋予的责任与义务转变成内在需要,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有觉悟、觉醒,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幸福安康”“教育生涯”“生命价值”的意识和行为,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生命的文化消费“自觉”、工作的文化消费“自觉”、生活的文化消费“自觉”。

生命的文化消费“自觉”

随着教师生命文化意识的“自觉”,教师对生命、生存、生活、生态等有全新的认知。教育既是教师从事的一种崇高的职业,也是教师生命存在的方式。教师不仅应该努力工作,让学生的生命有价值,自身也应该幸福快乐地生活和工作,在职业中不断生成自身的生命价值。

教师要善于调节自身心理,做到在实践行为中没有或者很少有心理压力。努力让自身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有比较高的自身期望值。虽然教师自身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自身的人生观;虽然教师自身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身的心境。

教师要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要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要有合理饮食,及时补充营养物质。要尽可能地防止和减少肩周炎、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骨质疏松、神经衰弱、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职业病的发生。

教师只有具有了生命文化意识的“自觉”,才会珍爱生命、追求幸福,才可能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愉悦地成为生命教育和幸福感的传播者、践行者。显然,只有快乐、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快乐、幸福的学生。反之,如果教师没有生命文化意识,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就不会有生命的激情,不会有生命“元素”的考量,“觉他”幸福就是空话。

生活的文化消费“自觉”

教师的生活文化“自觉”,来自教师对业余生活的把控。教师要热爱读书,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要多与人交流,多出去走走,要与同事和善相处。

教师要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丰富自身的文化生活,不断地超越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成就优秀的自己。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之间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句话道出了生命价值的提升往往是善于利用自己的业余生活时间。如果教师业余时间常去歌舞厅、酒吧、牌桌等娱乐场所进行非理文化消费,不仅对生命价值的提升没有好处,还会招来非议。

教师要热爱读书学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热爱学习,不断地改变、充实、提升自己,不断地有活水注入脑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教师要让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己也一定是个学习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教师特别要读专业的书,如果教师不读专业书,研究教育理论,充其量只是一个经验型教师,无法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朱永新说:“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教师在教育行为中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种潜在的、笼统的、零碎的、不清晰的经验,若要被发觉和提升,就要对照相应的理论进行反思,自觉地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用丰富的实践去完善自身的教育理论。

教师要有兴趣爱好。教师不能说“琴棋书画”样样通,但“通”两三项是必要的。多一项兴趣爱好,就多了一条与学生交往的路径。教师的兴趣爱好广泛,自己的生活才能有情趣、丰富多彩,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工作的倦怠感。

教师要与同事友好相处。要尊重同事的劳动成绩,维护同事的威信,做人做事要公平、公正,不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要以大度和谦让之心帮助同事获得荣誉。要维护集体的利益,做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克己奉公。当有同事倾诉时,要成为最真诚的倾听者。作为同事,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千万别情绪化。

工作的文化消费“自觉”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是师与生的交流,是先生对学生的说服和示范、授业和解惑、开启和润泽。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教师务必对自身的职业素养、教育行为等教育文化有一个全面的思考和认识,在“自觉”中趋于更加合理。

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有工作的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正视社会乱象,淡泊名利。教师出现工作倦怠感是可能的,要克服工作倦怠感,唯有具备良好的志趣、丰富的情感、独立的思考、顽强的意志等品质。教师职业素养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教师的境界决定了学生的境界。

教师要关爱学生。师爱如阳光,给学生以温暖。教育学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润泽学生的生命,不僅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道德感和信赖感,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送上一句祝贺的话,会让学生倍感幸福;当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伸出手来,会给学生勇气和力量。

教师教育行为要做好几个“度”。要有“宽度”,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要有“灵活度”,做到因材施教,因景施教,因时施教,教师是这个世界上原则性最强的,也是灵活程度最高的管理者。要有“灵敏度”,即敏锐的洞察力,陶行知说:“教育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要有“梯度”,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差别化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施教。要有“力度”,有些时候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一定的教育压力,同时,对某些不良习惯,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的训练,进而形成良好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有艺术。批评教育学生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然后再用提示、暗示、对比等方式自然地把话题转到学生的问题上,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要避免学生对批评的抵触情绪;要注意批评的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能个别批评的,原则上不进行公开批评;要允许被批评的学生申辩并参与对自己问题的讨论,说明事由,弄清是非,认识危害。批评教育的过程里,教师要从语言、表情、态度中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抱有期望;要有关爱、赏识、尊重、鼓励、说服等元素,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真诚的帮助。反之,切忌采用冷嘲热讽、挖苦辱骂等有损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方式。

教师的惩罚教育要科学合理,分寸得当。在准备实施惩罚教育前,要做好说服教育,向学生解释惩罚的原因。一旦决定要惩罚,就要坚决,不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犹豫或动摇。要标准统一、前后一致,体现公平公正。要关照学生的身心健康,心向学生。惩罚不能作为教师发泄的手段。惩罚教育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或一惩二罚了之,要有“售后服务”。实施惩罚教育时,要考虑到违纪违规的轻重和当事学生的身心情况,制订相应的惩罚措施。用时也要审时度势,切忌不能滥用。即或教师带着满腔热忱的教育情怀,惩罚教育也只是偶尔一用,能不用最好不用。惩罚过于频繁则会强化其副作用,或事与愿违。惩罚不能过度,过度的惩罚就是体罚。

教师要有教育生涯的规划,要有短期、长期的奋斗目标。有目标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法国作家莫泊桑有一句名言:“人是生活在希望中的。”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根本转变。

总之,教师的文化消费是于己于人的大事。在现实中,教师的文化消费存在合理、非理、反理的现象。提起教师的文化消费“自觉”,是希望教师在生命意识里,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地进行“调节好心理”“学会养生”“教好书育好人”“看书学习”“学习书法”“打羽毛球”等合理文化消费;才会抵制“攀比”“说八卦”等非理文化消费,才会杜绝“赌博”“邪教”等反理文化消费。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第四十二中学

猜你喜欢

惩罚消费生命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