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考
2019-07-09雷守学
雷守学
目前,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育工作者应以新的思维、新的眼光来思考和看待目前教育教学工作,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
陕西省教育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陕西省教育投入大幅增长,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向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基本完成,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但在经济社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陕西省教育事业也面临许多挑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孕育,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蓬勃兴起,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重大科技创新深刻改变着人类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让个人和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多地依赖于教育,发达国家纷纷把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竞相制定新一轮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力求实现教育体制创新和教育品质提升。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创新驱动引领成为发展的核心战略,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有个性的教育。从全省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优先发展战略尚未完全落到实处,科教优势挖掘发挥还不充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还没有很好发挥,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长远的眼光,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进行研究,以把握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1.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特征。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是指导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纲领性文献,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研究新时代教育如何承载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针对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呈现的新特征、出现的新问题等,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引领和推动我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依托高等教育科技资源优势,以面向未来的视野,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陕西高地”。
2018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强力支撑。陕西是高教强省,也是科技大省,具有较大的科教资源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优势。去年以来,我省许多高校把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建立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作为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选择,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我省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各相关高等院校要按照《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关要求,尽快将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重点聚焦到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教学上来,与我省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教科研单位、中小学校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陕西高地”,推动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3.把握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协同创新研究,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解决方案。
作为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构教育生态。在这个背景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育技术等都将面临重新定义。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共识。2016年10月美国白宫发布《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提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自动辅导学生学习,促进个性化学习;2016年12月英国政府发布《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认为人工智能有能力为教育行业带来积极改变,并写入了国家数字战略;2017年7月我国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的人工智能战略,指出要“发展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新型教育体系”。这充分说明“智能化”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时代特征。教育科研管理单位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顺应教育发展需要,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作为研究重点,成立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研究机构,整合组织高等院校、技术研发企业、中小学校等各方科研力量,形成研、产、用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对教育发展的新问题、新特征、新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把握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新形势下教与学的规律,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应对策略和应用方案。
4.着力推进学校治理方式变革、智慧校园和智能教育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构筑“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省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及多媒体教室已基本普及,教师们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学、学习与教研模式。《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了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班额过大,无法满足教师精准化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启了智能教育时代的新征程,每个人都要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鉴于此,中小学校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
一是着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計算和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统筹学校软硬件建设、校内外资源,建设一体化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伴随式收集、信息自动化分析、资源精准化供给,推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育,促进学生自主适应学习,支持教师精准化教学,实现学校智能化管理与精细化服务。
二是着力开展智慧课堂建设。依托互联网优势,适应泛在学习,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线上线下学习和翻转课堂。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建设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体验中心等,实施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跟踪监测、多元交互、诊断评估、实时反馈,促进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优质教育资源研发方式,丰富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资源的可选择性,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着力提升教师智能教育能力。《教育信息化2.0计行动划》提出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学校按照这个要求,开展实施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化教学”的能力,实现从少数人应用到普遍应用、从课外应用到课堂教学主战场应用、从展示性应用到日常性教学应用,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四是着力推进学校治理方式变革。加快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和学业水平诊断,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评价,精准评估教与学的绩效,实现差异化教学。大力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支持学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校园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五是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示范建设。积极研究智能教育的发展策略、标准规范,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开展智能教育创新示范。通过发展智能化教育云平台,为区域和学校系统性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信息化系统赋能,实现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总结和提炼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学、学习、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和最佳实践。通过示范区建设、试点与推广应用,带动更多的区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践,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进程能够稳步向前。
作者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