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父亲的家训,我的护身
2019-07-09
爸爸于我是极特殊的存在。
小时候,我不知道父亲是谁。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作为新华社记者的父亲就被派驻海外。
他驻外十多年,缺席我成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重要时刻。但蓦然回首,我却似乎一路都在循着他的脚印。
父亲在十多年驻外期间,也会偶尔回国述职。这难得的团聚,他最疼爱3个宝贝女儿。
那时,女孩子最馋的是冰棍儿。夏天,路边小推车里,厚厚的棉被下盖着3分的红果、5分的巧克力、8分的奶油雪糕、一毛二的双棒。买不起就在冰棍儿车旁站会儿,盖着冰棍儿的棉被掀开的瞬间,甜甜的清凉就已经能让我们美上好一阵儿了。
妈妈管着家里的钱,因为有3个女儿,还有姥姥奶奶要负担,每月过得紧巴巴的。但父亲疼女儿,发了稿费就会给孩子们带回几根冰棍来。为此,父亲回家后,3个女儿把他团团围住,像小狗一样拿鼻子凑着包儿闻,只是谁也不敢用手去碰他的黑色手提皮包。
这是家里的规矩,父亲曾特别严肃地告诉过我们,包里有保密文件和保密本,拉锁拉到哪里都是有讲究的,他看看拉锁就知道有没有人动过他的包。那个特殊年代,这就是铁的纪律。从父亲严肃态度中,孩子们明白:纪律就是纪律!无论是谁,只要有一次碰了他的包,那里面就永远不会有冰棍了。
家是个讲情不讲理的地方。爸爸很少命令孩子,而是用鲜活的言行影响着我们。这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二十多年后,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我,時常会想起小时候父亲的皮包和那几根冰棍,冰棍早吃掉了,但父亲严守纪律和保密意识,全留在了我心里。
父亲是中国派驻海外的第一批记者,他经历过很长一段中国被外国看不起的日子。他常说,国与国之间,实力就是硬道理。
2000年,我回国后,父亲天天叮嘱我两个字:“紧跟!”他不断重复:“紧跟政策,其他远离!”
父亲做了四十多年的时政记者,常驻拉美时,那里的一些国家经常政变,他枪里炮里地采访着政权更替。之后,他又常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见识过各国政治家的高明手段。他赞叹之余,却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去碰这些,他只想女儿简单、幸福、快乐就够了。
父亲够,我不够啊。我刚回国,意气风发,光简单快乐哪够啊?一定要发展!当我回家向他抱怨什么时,他总是特别不屑,“没什么不公平的,生别人的气没用,别人成功是因为他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努力着。”
父亲严格规定我回家的时限。我都20多岁了,除录像外,一定要回家吃晚饭,否则全家人就饿着等我。我被切断了所有应酬,不禁愕然:“您打小就没管过我,这是干吗?”
父亲回屋,用毛笔写下泰戈尔的一段话:“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的天职,不要理会那恶俗力量的引诱……”
十多年的起起伏伏,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不该是你的千万别拿,拿了是祸不是福。好好做人、踏实做事,老天爷看着呢……
深深凝望墙上父亲的照片,感恩父亲,这家训是女儿一生的护身符……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