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初探

2019-07-09韩妍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策略

韩妍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五育中德是统帅,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在学生发展中是智力支持,体育是学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美育是德智体发展的具体运用。美育主要包括人格美,环境美及艺术美。作为艺术欣赏中的重要内容音乐课,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可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音乐欣赏课提教学效率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得不到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音乐老师,应该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坚定不移地爱上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活动   策略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她通过直观的形式,在对学生智力开发,情感陶冶,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也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学校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老师也把音乐欣赏课就成了听音乐。听代替了欣赏,课堂枯燥,模式单调,以至于很多小学生失去了兴趣。学生反映课堂“没意思”或者“听不懂”,课堂效率极其低下。如何发挥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了以下几点阐述:

一、手脚舞起来,充分感知音乐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以看出,当人的感情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进行“手舞足蹈”。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用心聆听音乐。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强弱等节律,用自己的肢体表达出来。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学生在利用肢体语言感知音乐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 比如速度快些,表达欢快的情绪,速度慢则表达较伤感的情绪;音量高表达高亢激昂,音量低表达低沉深思,等等。教师通过具体的讲解,让学生用手、足、身体,把所感受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既听又做,身心完全能沉浸其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感,还会逐渐领略到音乐所带来的巨大力量,体会到音乐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二、发掘课程资源,全面展现音乐

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除了通过直接表达外,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去全面展现。这个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智力,鼓励大胆创新,从而促进对音乐的全面理解。比如,为了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的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品质,我把音乐和美术结合了起来。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门类,自古以来他们就有不可分割的渊源。比如,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会听到画外之音,在欣赏音乐时,眼前也仿佛看到一幅幅画面。为此,在欣赏音乐时,我让学生先倾心聆听音乐,之后用美术的形式,展现你所听到的乐曲。这样把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再如,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審美能力。在欣赏时,情之所至大家开始跃跃欲试,可对于学校来说学生不可能做到人手一把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而学生没有自己喜欢的乐器,他们的情绪也会受影响。为此,我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自制乐器。有的学生用易拉罐装上沙子做成了沙锤,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锤、用啤酒瓶盖做成了串铃,用铁片做成了擦,用铅笔盒做成了小鼓等等。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乐器边演奏边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看着学生神采飞扬的情景,听着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我充分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三、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尽情表现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一旦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因此,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积极活泼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加深体验,从而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比如,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乐于尝试。因此,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充分发掘音乐课程中的游戏因素,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全面参与到课堂中来。音乐欣赏课,就是激发学生内心的体验,促使他们的直接经验和音乐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碰撞建构。当学生的内心感受达到高潮的时候,他们会产生一种乐于表达的冲动。这个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举办小小音乐会。这些都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例如,钢琴曲《袋鼠》是一首具有诙谐情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生动,抓住了“大袋子”这一特征,勾勒出袋鼠特有的形象,其中两次插入带八分休止符的四度向上跳进,仿佛是袋鼠欢快的跳跃,使漫画式的袋鼠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歌曲虽然描写了澳洲所特有的动物,但由于曲作者在旋律上运用了我国的民族音调和调式,听起来使人感到十分亲切,生动地表现了小袋鼠可爱的形象。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袋鼠的特点。袋鼠可爱的形象顿时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了音乐,充分地欣赏了音乐之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小组间可以采用合唱,也可以对音乐进行创编,不拘形式,不拘一格。彻底改变以往学生坐在凳子上只等老师来灌输的局面,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激活学生思维,集体参与,全员表演。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去表达,去展现。

四、创造氛围,鼓励学生创新音乐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他们的创造意识,才能使学生在时代的发展中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小学生应该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刻板性,有时候还要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出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音乐想象,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来源。因而,教师在激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时,也要具体的分析学生的想象是否是现实的、科学的,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科学的联想,使学生少走弯路,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的创新思维习惯。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需要教师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老师的管理,可以分为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第一种管理,会让学生畏首畏尾,第二种会让学生放任自流,纪律松散。这两种管理下的学生不会有教好的效果。在民主管理下的班级,师生关系才会亦师亦友,学生身心放松,气氛热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畅所欲言。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他们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会让老师感到惊奇。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有和谐的氛围,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这些完全要靠老师去创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群体特点,个性特点等等。只有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才能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充分发挥音乐课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对美的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巨大力量,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及对未来的追求。而要达到这些,必须靠老师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说出来,唱出來。能跳则跳,能说则说,能画则画,让整个课堂形成欢乐的海洋,在课堂上处处充满生命的律动。这样的课堂,充分张扬了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体验到音乐的乐趣,领略到艺术的独特魅力。学生一旦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也会形成不可估量的学习动力。收到喜人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18,(09).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夏.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收”和“放”[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10).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谈村小学)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策略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