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019-07-09周爱丽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

周爱丽

摘要:语文阅读是教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朗读教学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贯穿在所有学科中。在新课标的改革下,语文教学活动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如何探索有效的语文朗读方式,已成为教育方面最新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現行改革下如何有效开展朗读才能增强小学生的理解力。

关键词:人教版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朗读方法

朗读教学只有掌握好它的方式方法,才能让其发挥出它的实际作用,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课文内容,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发现语文的魅力。

一、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与众不同。所以如果老师的课没有吸引力的话,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小学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来开展语文学习,充分考虑学生,增加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才愿意主动去接触,所以教师如果采用适当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朗读,久而久之,学习效率才能增加。

(二)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朗读需要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如果使用各种方言那么班级里会形成一种较差的学习环境,所以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好词佳句和优秀文章,多读多背。有时我们说的每句话,都是经过思考才说出来,这就是我们经过大脑对文字的阅读分析才出来的文字,这一切与朗读都有挂钩。

二、朗读指导的方法

(一)改革教学方式,改进朗读方式

新课标语文教学课本中,教师需要根据目标要求做出相应的改革,以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基础,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改进语文朗读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像学习《趵突泉》景物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将整篇文章划分成几个板块,让学生分模块朗读,力争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富有特点的教学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

(二)多种朗读方式交错使用

单一的朗读形式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失去朗读兴趣,所以探究丰富的朗读形式是一项必要选择。对于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刚刚接触文字,所以在指导朗读时首要注意的点就是语音语调是否正确,以识字认读生字为主;而高年级学生则是在掌握了正确读音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流畅的阅读,教师就需要加强示范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发挥出小学语文朗读的实质作用。

1.教师引读

教师引读并不是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而是教师发挥出他的指导作用,然后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想表达的情感。这种方式对于教师的朗读能力要求是很严格的,教师高水平的引读是会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合适的语境,教师的语气停顿都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情感。例如在诵读孔子的《论语》时,就可以截取《孔子》的某一片段进行引读,一是调动课堂气氛,营造教学环境,二是帮助小学生深入文章,深层次的体会文意,增强认知。

2.分形象朗读

分角色朗读在小学教学中非常常见,常用于涵盖多个人物的文章中,小学课文中有很多寓言类的文章,生动有趣,让学生自己朗读既可以达到认词识字的目的也能让他们更深入的体验到文章的情感。教师在先行做好示范之后,学生在大概掌握了文章情节之后会更愿意自己深入其中,比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就可以选择三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分形象的朗读课文,或者在练习中让不同的同学进行朗读,一来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二来可以打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寓言类的文章就可以做到让小学生对寓言内容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3.理解朗读,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该如何朗读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山水类文章时,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课文,比如说在学习《山雨》时,教师通过动态的视频景象或者优美的风景图将学生带进山林的意境中去,深入感受山雨的美丽,给学生一种最直观的视觉体验。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很多画面会轻而易举的深入其大脑,帮助他们理解。另外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符合情境的环境,让他们在声频的渲染下升华内心的情感。比如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该篇文章语调偏低,重在悼念,所以教师为学生播放相关《背影》的视频片段,渲染出当时的气氛,朗读氛围应是冷清的音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产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在欣赏文章时就没有那么枯燥五味了,也更加愿意去朗读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听的能力,还达到了朗读教学的目的。

(三)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一篇课文学完后往往课后第一题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就是新课标中将朗读教学看作了语文学习中最重的一项内容。在培养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式朗读,只有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朗读,这样学生才能在不一样的朗读环境中久而久之形成优秀的语文朗读技巧。这其中能够体现句子句调的是由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实现的,所以这就表明语文朗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而不是轻描淡写,平铺直叙,而应该抑扬顿挫,每种符号都有它的语气,都有它带来的含义。例如,在人教版六上《詹天佑》一文中,该文通过描写詹天佑的心理变化展示他的爱国情怀,其中“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这一句中的“一定”一词表现了他的坚定意志,所以像这样的词语就需要重读来实现,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根据标点符号特别把握每个词句想要传达的感情,重视技巧指导,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加强朗读训练练习

不会跳动的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起来非常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导致对文意的理解常常是一知半解。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告诉我们读得多了意思自然而然也就懂了,但是在读的过程中,不管是哪种练习形式,都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才能寻求出一个朗读的最佳路径。当前在语文词句积累中,讲求一个“精”字,有一类题型是分析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通过这种题型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如学习《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其中的重点句子划下来,做成品读训练点,让学生细细品读,想想从中的体会以及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让学生从对珍珠鸟的赏析中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结语

总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朗读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的配合才能得以很好地落实,这不仅是尊重新课标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需要,更是为小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探索出一套优良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在朗读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辉.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179.

[2]陶文慧.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42.

[3]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108-112.

[4]耿红桥.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2,(28):5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振兴路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