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7-09周姝蔚

祖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周姝蔚

摘要: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建立的村镇银行,自2006年出现以来便不断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发展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发展问题   解决措施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从未减少对农业的关注,并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但是就目前农村状况来看,许多方面仍不完善,无法解决“三农”问题,资金不足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唯一一家政策性农业银行,但其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并不大。一些商业性金融机构利字当头,不能解决农户的资金问题。针对此现象,我国成立村镇银行,为农业与农户带来曙光。

一、村镇银行的现状

(一)村镇银行数量增长迅速

为解决我国在农业方面的问题,在颁布“三农”问题的下一年即2006年,我国开放了农村的金融市场,并于2007年3月1日在四川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1],从此我国的村镇银行开始蓬勃发展。从2007年到2018年的11年时间里,中国的村镇银行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虽然在2012年我国政府收紧了扶持政策,村镇银行数量增速放缓,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到2018年已经超过1600家①。

(二)信贷和资产规模增大,经济效益有所改善

村镇银行从2007年開始在数量上迅速增长的同时,其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资产总额由2007年的7.3亿元增长到2018年6月的1.4万亿元,为2007年资产总额的近2000倍;信贷总额也由2007年的4.2亿元增至2016年的9487亿元,增长了2000多倍[2]。由此观之信贷和资产规模都有大幅度提升,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1年来村镇银行不断积累经验,优化结构,使业务不断成熟、扩大,利润率提升,经营效益有所改善。

(三)支农支小成效显著

村镇银行面向农户和小型企业发放的贷款占其信贷业务比例较大,支农支小的机制也更加完善,完善了监管制度,事前股东承诺,事中定期考核,事后积极鼓励,使村镇银行内部更加团结,合作更加融洽,共同使支农支小服务全面、完善,符合农民利益。

二、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明确

根据银监会2007年颁布的现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②,村镇银行是在农村地区设立,并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建立之初衷就是为了支持“三农”。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产业——农业式微。村镇银行偏离定位,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心向农村、身在县城,将自己定位成商业性银行,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使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远不如预期。

(二)资金筹集难

由于村镇银行大多位于农村或县城,经济水平低,居民收入较少,导致村镇银行的收储能力缺乏保障。另外,村镇银行由于起步晚,与农村老牌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相比,影响力相差甚远,不容易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一系列新兴支付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更给村镇银行带来不小冲击。这些因素加剧了村镇银行的筹集资金难的问题。

(三)信用风险高

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其一,农户和农村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对村镇银行认识不明确,信用观念不足,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贷款是国家补贴,不按时还贷款也可以。其二,我国农村并未建立起系统的信用制度,缺乏对信用的奖惩制度。其三,农业本身的式微,种植周期长,受自然影响大,具有脆弱性,再加上农户素质不高,农业技术低机械化率低,使农业信用风险处于不利局面。其四,村镇银行在吸储困难的同时,用户向其贷款却十分便捷。村镇银行的贷款从申请到放贷的周期短,适应了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但这一现象使存贷比非常高,安吉交银村镇银行的贷款甚至超出存款,使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不足。

(四)地区分布不平衡

虽然村镇银行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但其分布不平衡。从布局上看,村镇银行在全国分布不平衡,部分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村镇银行数量较少。2018年4月28日,西藏拉萨市开设了第一家村镇银行,至此全国各省份村镇银行均有分布。辽宁和浙江的村镇银行数量最多,其次是内蒙古、江苏、山东等省市,其数量占了村镇银行总数的近50%[3]。

(五)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村镇银行大多位于农村或县城,经济水平低,员工的生活水平和薪资待遇低,很难吸引专业的金融人才。除此之外,村镇银行的员工培训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员工并未经过专业的金融培训,并未对所处银行深入了解便草率上岗,由这些员工所组成的团队很难真正使村镇银行发挥预期作用。由于可供参考的规定不多,一些事务的办理多依靠工作人员主观判断,这导致一些存贷款存在不合理之处,提升了信用风险。

三、发展对策

(一)树立明确目标,把握市场定位

在当前我国经济繁荣的时代大背景下,农村地区对于金融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而目前的供给无法满足其需求,于是产生了巨大的缺口。村镇银行的性质就意味着村镇银行无法在大城市中与商业性大银行抢夺资源。因此,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应扎根农村,立足村镇,在服务“三农”中展现优势,为农民及农村中小型企业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村镇银行要将自己定位于农村经济组织,把服务对象定位于农户,因地制宜,把自己的力量放在其他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村镇银行作为金融机构追逐经济效益并无不妥,但其不应该放弃社会效益,为了经济效益而违背村镇银行建立的初衷,应努力保证“三农”的实现。

(二)加大自身宣传,吸引资金流入

村镇银行与农村较早建立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相比,竞争力较弱,农户对其认同感低,因此更应加大自身宣传,吸引资金流入。首先,应拉近与农户的距离,给予农户更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再由他们宣传,提高认同感。其次,村镇银行不应与农村老牌金融机构起正面冲突,应通过自主创新,个性化定位,实现经营的差异化,发挥自身优势,为每位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以此来提高服务能力。村镇银行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服务环境建设,为客户提供舒适的服务环境。同时,村镇银行应加强多方合作,降低成本,充分融资,扩大融资渠道,增加融资对象。最后,寻求媒体的帮助也必不可少,村镇银行可由媒体帮助,宣传其农村金融银行的定位,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等,让民众深入了解村镇银行,吸引资金流入[4]。

(三)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奖惩制度

第一 ,针对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村镇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各方面能力。第二,银行可依照员工每月的考核,将其分为不同等级,能力较高的员工可以获得较高等级获得较高信贷权限,同时获得较高的工资,激励员工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第三,完善责任制度,村镇银行可将每一份业务责任到人,并实行合理的奖惩机制。第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流入,加大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成本投入,对专业人才提高工薪,吸引其加入村镇银行。

(四)加强村镇银行风险控制

对于信用风险高的现象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企业应管理好内部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认真调查,录用人才时小心谨慎,保证银行工作人员公平公正,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做好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二,村镇银行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根据客户的资料建立农户信用查询平台,便于进行风险评估和借贷款后的跟踪调查,并以此平台为依据,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对信用高的客户放贷,对信用风险高的客户慎重放贷。

(五)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为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减轻村镇银行的运营压力,解决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政策优惠。第一,在税收方面,国家可适当减免村镇银行成立初期和偏远地区村镇银行的营业税和所得税,降低村镇银行的运行风险和压力[5]。第二,在财政方面,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晚,在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竞争中不占优势,村镇银行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优惠,如财政拨款,降低甚至减免行政事业费用,允许再贷款,放松利率管制等,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第三,政府可以設立一定的鼓励机制,如奖励津贴的发放等。4.政府出面招揽人才,为村镇银行提供高素质人才,为村镇银行整体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

四、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村镇银行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迎接挑战,其在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三农”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资金筹备难、信用风险高等问题,应通过加大自身宣传、吸引资金流入、加强员工培训、加强风险控制等措施解决问题,在新时代下携手人民迎接新的曙光。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

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2007。

参考文献:

[1]李晶.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8,(05):72-74.

[2]李江辉.试论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8,(05):114-116.

[3]刘芝榕.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8,(12):78-79.

[4]杨雨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银行发展路径探索[J].全国流通经济,2017,(18):94-95.

[5]黄玉,全丽,闫凯.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7):122-123.

(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浅谈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