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课堂实践,训练复述能力
2019-07-09李红松
李红松
[摘 要] 复述过程看似纷繁复杂,但只要我们删繁就简、把握本质,将复述训练扎实地根植于课堂实践中,就一定可以学得扎实、练得有效,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服务。本文提出要梳理线索,提炼复述抓手;具化补充,扩展复述空间;辐射关联,放大复述效能,让复述为核心素养生成奠基。
[关键词] 梳理线索;具化补充;辐射关联;复述能力
所谓复述是指学生在熟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激活自身认知思维、运用自主语言储备,将课文内容清楚详实、富有调理讲述出来的一种语文能力。新课标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对这一能力的训练并不重视。这就需要教师从文本内容、教材编排和基础学情等不同的维度展开指导,将复述训练落在实处。
一、梳理线索,提炼复述抓手,让复述收放自如
复述需要以概括为基础,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段,从文本的特质出发进行概括,就仿佛是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树上寻找树木的主干。有了复述的主干,文本语言表达细节中的“繁茂枝叶”就可以顺藤而下。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无论文章的篇幅长短,都蕴藏着鲜明的表达顺序,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不同顺序厘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提炼出文本表达的主线,深层厘清文本的内在结构,形成课文复述的抓手。
如选自《儒林外史》的小说《少年王冕》的复述,可以从主人公王冕年龄这根主线入手,组织学生梳理出王冕在不同年龄段的资源信息:七八岁——父亲去世,家庭贫穷;十岁——辍学放牛;十三四岁——暴雨之后,学画荷花;十七八岁——学有所成,孝敬父母。这样一来,学生依托王冕年龄的增长提炼出生活经历的变化,理出一条清晰可感的抓手,降低了复述的难度。不同的文本内容,提炼复述主干的方法也可以各不相同。
引导学生深入解析文本的结构、厘清表达的脉络,是展开复述的基础和前提。梳理出文本表达的思路,将原本丰富的课文信息进行浓缩,使潜藏在文本中的结构逐步浮出水面,复述就变得收放自如,清晰而富有条理了。
二、具化补充,扩展复述空间,让复述有滋有味
很多故事类文本常常留有阅读空白,让读者有二度创作的空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进行补充填白,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性想象,历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教学充满张力,让教材在文本中获得新生。
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教师针对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一段中“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这一关键性内容展开复述指导:首先,紧扣语段关键词“烈日暴雨”进行画面再现——在“烈日”暴晒下,普罗米修斯盗火经历着怎样的折磨?在“暴雨”的无情侵袭下,普罗米修是怎样的状态?其次,教师紧扣“烈日暴雨”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普罗米修斯还会经历怎样的自然灾害?学生纷纷从生活经验出发,罗列出冰雹、霜冻、寒雪等自然现象;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从中精选一两个自然现象,对普罗米修斯“经受折磨”的画面进行再现,无形中丰富了文本中的未尽之言。
这种“疏可走马”的自主空间,给予了学生二度创作的自由权利,不仅可以具化文本的故事情节,更让文本中的情感与人物形象立体鲜活起来。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体悟悦纳,更需要对文本的表达进行储备和扩展,这样的复述才会有滋有味。
三、辐射关联,放大复述效能,让复述一举多得
教师要让复述目标变得丰富而立体,达到一定的宽度,让复述不再成为单一而割裂的语言训练板块,要与其他板块的学习巧妙融合,为达成其他教学目标服务,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因为复述而变得浑然一体。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为了印证中心论点,作者先后列举了李时珍、齐白石的事例,教师先从“李时珍”的事例入手,与学生共同概括事例的大体内容,并提炼出概括的语言范式: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最后做得怎样?随后,学生依托范式快速梳理出“齐白石”的事例内容,较为顺利地复述了两个名人的故事梗概,但如果教学止步于此,这样的复述既没有全新的生长价值,又无法为说理文学习的其他目标服务,就成为一步“废棋”。为此,教师引导学生从说理文事例选择的典型性角度出发,分别研制出两个事例中所承载的典型价值,在复述时不能纯粹从人物和事件的维度展开,而需要着力体现这一事例中的典型价值,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为洞察说理文事例选择的策略服务。
复述过程看似纷繁复杂,但只要我们删繁就简、把握本质,将复述训练扎实地根植于课堂实践中,就一定可以学得扎实、练得有效,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华.低年级课文复述的几点做法[J].云南教育,2000(9).
[2]韩霞.复述的类型及其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8(9).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