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和患者分层管理对急诊冠脉介入术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9-07-09王荣勤
王荣勤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冠脉介入治疗常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救治,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护程序应当区别于患其它疾病,目的是减少在介入手术治疗中因转运、治疗及护理等造成的时间与医疗资源的浪费。流程管理能够促进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整个过程中所有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和有序性,有助于促使护理过程趋于流程化、系统化、规范化及持续化[1]。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如何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并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是当下医务工作者应当予以重视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急诊冠脉介入术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我院在2016年3月引入流程管理和患者分层管理护理模式,护理效果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为(61.2±2.8)岁;从发病到送院的时间为30~60(46.8±3.7)分钟。另以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为46~83岁,平均年龄为(61.6±2.4)岁;从发病到送院的时间为30~60(47.5±3.2)分钟。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积极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以评估患者病情。对于满足介入手术各适应症的患者积极与心内科联系,同时安排转运,并在转运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服务,保证转运过程的安全。
1.2.2 研究组:给予研究组患者流程管理和患者分层管理。⑴成立流程管理小组。成立由护士长、一名护士和一名急诊科医生组成的流程管理小组。首先制定合理的流程管理及患者分层管理方案,对护士进行内部培训,提升他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的应对能力。在培训结束后对护士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并明确护士的职责;要求定人定岗,依照流程实施护理工作。⑵患者分层管理。采用TIMI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的危急程度进行分层。对于低风险的患者在对他们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健康知识宣教;对于中风险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急性心梗护理,同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干预和相关知识宣教;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严密监护其生命体征,做好抗心律失常药物、溶栓介入及临时起搏器等一系列准备工作。⑶优化接诊过程。在外出急诊救护时,护士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通知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有针对性的接诊准备。患者到院后,在对患者实施救治的同时快速办理入院手续;另外,应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风险程度有足够认识,并根据医生的评估,必要时遵医嘱通知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⑷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护士依照流程预案实施临床护理服务,及时送检患者的标本,在确诊以后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等)。与介入室进行联系,并完成相关的交接工作。同时,护士应对病人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并告知他们患者手术的相关情况等,以消除病人家属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1.3 评价指标 ⑴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接诊时间、等候时间及手术用时。⑵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急诊秩序管理、文书管理、及重点环节管理和急救药品管理。⑶统计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病例数×100.0%。
1.4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两组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归纳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接诊时间、等候时间及手术用时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接诊时间、等候时间及手术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比较(±s ,min)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比较(±s ,min)
组别 例数 接诊时间 患者等候时间 手术用时研究组 120 10.08±2.65 11.38±2.76 28.75±3.12对照组 120 16.24±3.16 23.37±3.86 35.34±3.48 t 16.362 27.679 15.446 P<0.05 <0.05 <0.05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急诊秩序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和急救药品管理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特级护理 急诊秩序管理 文书管理 重点环节管理 急救药品管理研究组 120 31.22±4.36 18.76±4.15 20.14±4.20 19.26±4.82 16.18±4.35 12.38±2.62对照组 120 20.16±3.23 12.33±3.05 12.28±3.54 10.74±3.56 10.28±3.56 7.09±2.35 t 22.255 13.676 15.675 15.576 11.498 16.46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护患纠纷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急诊科所收治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由于越来越多的医院搭建了急诊救治的绿色通道,加之冠脉介入手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给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来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轻重不一,而重症患者病情多危急,且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繁重、工作量大,如何保证患者得到高效的救治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表明,优化流程管理对于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2]。实施流程管理能够促进诊疗秩序的规范化,有助于改善急诊拥挤、混乱等状况,最大限度地缩短对患者的急救时间。通过分层管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层救治,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和救治质量[3]。
我院在心肌梗是患者急诊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流程管理和患者分层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接诊时间、等候时间及手术用时显著缩短,且基础护理、特级护理、急诊秩序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和急救药品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流程管理结合患者分层管理有助于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术的护理质量,与胡丹[4]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护患纠纷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郑玲菲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流程管理和患者分层管理在急诊冠脉介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