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省级卫视竞争策略研究
——以福建省级卫视为例

2019-07-09邹文兵周之青文卫民

关键词:卫视福建受众

邹文兵,周之青,文卫民

(1.南京艺术学院 博士后流动站,江苏 南京 210013;2.华侨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3.长沙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一、引言

新媒体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注入和网民的支持,以及对普通社会大众意识的传播,这为延续精英路线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两方面的巨大冲击,一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分流了部分属于传统媒体的受众;二是由收视率下滑而带来的广告收入大幅下降。据CSM媒介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电视观众的日均到达率下降至57.1%,创历年降幅之最[1]。广播电视广告总收入1 518.75亿元,同比下降1.84%,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而相比之下,互联网广告收入却连续四年增幅超30%[2]。以追求曝光率和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广告商逐步转向新媒体,这对高成本制作的卫视媒体运营而言更是步履维艰。

国内学者就省级卫视转型与发展做了许多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宏观的维度探讨省级卫视的转型与发展。杨莉认为,缩小栏目与大众互动的距离,采取先争取家庭观众再扩展到其它场所的策略,是适应媒介环境变化的可行路径[3];李莎认为,应从节目内容、频道定位、人才培育三方面强化省级卫视的特色化[4];叶雄彪、叶瑞应则提出,应在媒体融合的窗口期内,通过改革和转型“开门”办电视,以资本运营促进产业发展,进而实现多元盈利的发展道路;申妮娜则另辟蹊径,认为应当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受众角度思考全面综合的服务模式以及产业链延伸是可行的转型方向[5]。二是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再聚”受众的具体策略。王辉提出,卫视收视经营的制高点是社会影响力,需要通过内容的传播在公共领域建构公信力与话语权,进而实现平台和节目的影响力;金燕则认为,应该在对本土文化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加强节目形式与内容的创新[6];方靖认为,电视媒体不但要打造自己的新媒体,而且需要以“内容”吸引巩固受众[7];陈峰则认为,面对用户流失的困局,需要从整合渠道和重塑语言两个维度重建卫视和受众之间的连接[8]。三是聚焦区域卫视的创新发展策略探讨。何加晋认为,东南卫视应强化“海峡资讯带”定位,从而有效避开与其他省级卫视的同质化竞争[9];林英则提出,始终要利用好自身的业务技术、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走出立足本土的跨界运营发展之路[10];何文杰进一步指出,应从网络直播、资讯供应、商业服务等方面入手,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的深度融合,打造传统台海新闻节目的传播吸引力[11]。

上述学者因观察问题的视角各异,破解问题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以新媒体传播为大背景,立足于国内省级卫视竞争态势和福建省级卫视自身面临的困境,聚焦于卫视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培育,以期为重塑福建省级卫视的传播影响力提供新的思路与发展建议。

二、新媒体语境下省级卫视面临的挑战

(一)大屏转向多屏,受众被日益分流

(二)媒体技术赋权,受众选择更主动

媒介研究者曾用“沙发土豆”①来形容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形象。因为在传统传媒技术壁垒阻碍下,受众无法逾越“传者”与“受者”的角色制约,只能在媒体议程设置下有序收看被安排好的内容,有限地“使用与满足”。而在新媒体技术驱动下,原本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逾越了“受者”与“传者”的边界,受众凭借自己掌握的媒介技术,不仅对传播的内容选择权更大,而且可以运用新媒体媒介及时进行信息发布、交流分享。受众不再是“沙发土豆”,他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节目随意选择,也可以对电视节目的创意、编排制作等通过弹幕和评论来进行即时意见反馈,甚至能够影响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向。日益丰富的节目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受众的审美趣味,对节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节目供受众欣赏,其生命周期将不会持续长久。

(三)信息渠道嬗变,广告收益递减

在“二次售卖”理论中,广告商和受众是媒介“售卖”的两端,传统电视受众的“双降”分流也使得传统电视广告市场持续下滑。缺乏创新活力的节目因受众规模不足使得电视媒介传播覆盖面大幅萎缩。而由于数据营销与评估体系的不断成熟,广告主也变得越来越理性。新媒体作为社会连接器和社群运营工具,其商业价值在连接和运营社群需求的二次挖掘和满足之中实现了回报。如央视启动新媒体广告系统与电商协同平台,实现“边买边看”的商业链条闭环,2017年便实现了新媒体广告收入同比增长41%的佳绩[13]。新媒体造成的广告投放平台的转向,是电视渠道竞争力下降的体现。同时由于电视节目创新成本较高,经济效益的递减也极大地制约着电视节目的创新与收视率的改善。

三、新媒体语境下福建省级卫视竞争态势

(一)福建省级卫视基本情况

福建省现有三个上星卫视,分别为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和厦门卫视。其中东南卫视与海峡卫视属于福建广播集团,厦门卫视则由厦门广电管辖。由于毗邻台湾海峡,福建省三大卫视都带有明显的“台海”特色,海峡卫视和厦门卫视尤为明显,是台海两地居民了解对方的重要窗口,而东南卫视则更多担当着宣传福建省的角色。东南卫视自1994年开播以来,凭借综艺节目的突出表现,在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早期以“海峡”概念打造动感娱乐风格获得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成为省级卫视里的佼佼者,随后推出的《开心100》等节目也为全国观众所熟知。但随着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一批省级卫视的崛起,媒体竞争不断加剧,东南卫视因竞争乏力而优势尽逝。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卫视收视率报告来看,东南卫视排名已在二十开外(如表1所示)。随着新媒体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福建省级卫视的辉煌已黯然失色,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重重困境。

表1 CSM 52城2017年省级卫视全天时段排名

数据来源:中国广视索福瑞CSM收视排名

(二)福建省级卫视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首先,独特的“五缘”优势。闽台两地一衣带水,一脉相承。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卢展工提出了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的“五缘”概念[14]。“五缘”凸显了福建与台湾地区的特殊联系与独特的“五缘”,加之两岸人民互相往来意愿的强烈,由“五缘”而形成的“台海特色”成了福建省级卫视最显著的办台理念。如东南卫视在大陆最早开播台海新闻,涉台节目是其主打的品牌核心,由其开播的《海峡新干线》与《海峡深呼吸》等栏目走进台湾民众现实生活,围绕两岸“互看、同看、同步播出”做出了新意,确立了大陆电视媒体涉台报道标杆性栏目地位。海峡卫视的《今日海峡》《闽台旺旺游》及厦门卫视的《两岸直航》等节目也都围绕“台海特色”办出了新意。不仅如此,福建籍华侨遍布东南亚各国,商贸往来密切,东南卫视在这些区域的影响力远大于国内其他省份卫视。因此,锁定政策发展风向,深刻把握“五缘”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将是福建省级卫视进一步加强境内外影视合作、打造节目精品、维持长远发展的利基。

其次,推行“独立制片人制”。福建省级卫视是国内综艺节目的先行者。早在1998年,东南卫视就策划播出了《开心100》综艺节目,该节目欢乐温馨的特色深入人心,节目收视率一度逼近40%;其后又策划了《银河之星大擂台》《娱乐乐翻天》等一系列综艺节目,不断引爆观众的娱乐神经,多次荣获“全国十强电视媒体品牌”称号。尽管东南卫视之后的收视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但曾经辉煌的历史让他们不愿随波逐流,并着手开始了一场“自救”式的革新。2014年,东南卫视全面推行“独立制片人制”,对栏目组进行权利下放,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内部适度分离,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预算分配从“对人对部门”到“对平台资源”的转变,频道资源向能给频道创造价值的版权、个人、团队倾斜,平台资源向全台、全社会开放。“独立制片人制”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以生产力释放为目标,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东南卫视节目生产能力。此后,厦门卫视、海峡卫视等也纷纷引入了“独立制片人制”,为福建省级卫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优惠的政策环境。福建省依托国家政策导向,始终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自2011年起,着力发展影视文化板块,积极促成下辖卫视单位与境内外文化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并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2011—2017年间,福建省委、省政府、省宣传部、省广电局相继出台十余项加快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关于促进福建省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发[2011]222号)、《关于进一步推动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闽委办[2012]14号)、《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闽政[2014]55号)、《福建省影视精品创作生产奖励办法》(闽委宣联[2015]7号)、《福建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闽政办[2016]84号)、《福建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闽新广[2016]378号)等,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为福建省级卫视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各卫视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栏目创新,而且有利于各卫视单位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文化合作与竞争,进一步增强福建省级卫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劣势(Weakness)

在公式(7)中, 表示省会城市i在t年的灯光亮度总值, 表示省会城市i所在的省份在t年的灯光亮度总值,n表示该省内地级市的总数量(事实上很多东盟国家省份的地级市类似于中国的县级单位),该指标数值越大(取值在0到1之间),表示省级层面呈现更高的单中心空间结构。

首先,定位同质化。因闽台两地关系特殊,再者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福建省各卫视立台方针均不约而同地侧重于“台海”定位,尝试成为海峡两岸的媒介沟通者。例如,早期东南卫视以“欢乐海峡”作为自己的频道定位,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引领了国内综艺的先锋;厦门卫视、海峡卫视也均以传资讯、促交流为定位,把握两岸关系脉动,积极推动对台及对外文化交流,携手台湾媒体打造的一系列节目为人们所喜爱。但当下的传媒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各种资讯、综艺节目目不暇接,无论是海外借鉴还是本土原创,都得以创新吸引受众的注意。东南卫视2016年以“海洋时代,中华情怀”作为频道新定位,看似冲破了“海峡”的区域限制,但依然跳不出“台海”旧影;厦门卫视的“情定两岸·梦圆中华”显得大而空,缺乏执行力与实效性。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和传媒话语的开放,许多卫视也把话语转向台海两岸,这使得福建省级卫视的优势日益消解,发展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节目创新乏力。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省级卫视,近年来在节目创新方面差强人意。从下辖卫视所公示节目表可以看出,早期的“娱乐”“时尚”标签早已不见踪迹,大多节目也多属于袭人故智、似曾相识。2013年引进版权的综艺节目纷至沓来,在黄金时段强势占领电视荧幕。而福建省级卫视却鲜有创新策略,尽管东南卫视推出了大型政论性节目《中国正在说》挽回了部分收视率,但总体而言,在这轮“版权引进潮”中福建省级卫视与“一线”卫视差距愈来愈远,马太效应日益凸显。在2016年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与《南方电视学刊》联合发起的全国电视媒体和栏目第七次网络满意度调查(博雅榜)中,东南卫视在全国56个卫星频道网络满意度中仅排名20[15](如表2所示)。榜单排名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当节目的创新程度不足时,“审美疲劳”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会无情落下。

表2 2016年主要电视媒体和栏目网络满意度调查

数据来源:2016年度中国电视满意度调查报告(靳戈,敖鹏,刘雁玲)

第三,人才流失严重。媒体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卫视发展的核心要素,它直接决定了卫视栏目的创新能力。如今,传统电视媒体的渠道资源优势逐渐被新媒体抢占,曾令人艳羡的职业声望和待遇,也逐渐失去往日的光环。许多电视人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个人发展预判,纷纷跳槽到新媒体或另谋出路。严重的人才流失使得电视内容创新能力匮乏,而新媒体企业却因人才资源充裕、人才队伍补充与更新周期短、速度快,使得平台人才资源得到迅速强化与维护。相对于一线卫视而言,福建省级卫视对人才的吸引渐渐乏力,收视率的下滑更是加剧了人才的外流。如东南卫视主持《开心100》而火极一时的巴晓光,在其事业取得成功时选择淡出荧屏,现担任FM913福建音乐广播副总监;张昌琦曾是《开心100》《非常音乐》《娱乐乐翻天》三档优质节目的制片人,随后也卸去制片人职位,远走北京加入光线传媒;厦门卫视的陈伟鸿也北上央视担纲《对话》节目主持人。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其他卫视频道的竞争,福建省级卫视陷入了人才流失与创新乏力的恶性循。

3.机遇(Opportunity)

首先,新媒体延伸着卫视传播渠道。新媒体传播弱化了卫视的传媒影响力,但事实上也拓展了卫视节目传播的空间。卫视与新媒体资源共享为传统卫视发展提供了焕新的可能。一方面,两者之间在渠道优势上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另一方面,电视与新媒体在内容资源上可相互渗透。卫视节目借助新媒体多屏资源获得传播拓展与升级,并实现媒介资源之间的跨界整合与联动,生成了具备多平台整合传播的新内容;新媒体内容也广泛被卫视吸收,成为卫视的播出内容。电视与新媒体的边界在不断相互渗透中变得模糊,电视越来越具有新媒体的特征。事实上,电视与新媒体一道构成了当下“媒介矩阵”格局,每一个媒介都是“媒介矩阵”中的一员。只是,昔日的电视不再以文化沙皇的形式出现,不再命令节目的收视秩序[16],新媒体也在努力谋求与其他媒介的合作中实现共赢。面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福建省级卫视最先采取的是台网融合,把卫视节目放在官网直播或是点播,并为往期节目设立专区,方便人们进行检索观看。此外,利用新媒体评论功能收集受众的回馈意见,以更加包容的思维与态度办台。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促成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以其开放、包容、共赢的特色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五年多来,“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不断扩大,成果惠及世界。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无论在新闻、综艺还是沿线国家影视剧引进方面,都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这为福建省级卫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福建省级卫视正抓住这一契机创新了一系列节目,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如东南卫视在2015年,播出了国内第一档人文旅行真人秀节目《茶道真兄弟》,节目以万里茶道为历史背景,通过明星视野让观众了解“万里茶道”,该节目内容和模式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此后,又举办“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并为活动量身定制了《扬帆走海丝》特别节目,全方位展现“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厦门卫视于2016年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合作,建立记者站和演播室,尝试跨界资源整合,尤为引人注目。可以说,福建省级卫视以节目内容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已走在了全国卫视的前列。

4.威胁(Threat)

首先,来自新媒体的冲击。新媒体时代“传受分离”的传播模式被颠覆,传受双方共处于互动的循环交流中,地位平等且角色互易,不仅实现了传播双方信息的实时交互回馈,而且在时间轴上呈现出继发性特点[17]。新媒体让各类兼具娱乐精神的节目、信息无限传递,有效地实现了受众间的资源共享。尽管部分卫视的综艺节目炙手可热,但难掩卫视综艺衰弱的生命体质,通常走过相似的轨迹,即首播好评如潮,次年如日中天,到第三年弦断无人听,有的岌岌可危甚或俄然夭亡。如海峡卫视的《金榜强强滚》、东南卫视的《拉芳星光大会》等都没有走出这个周期规律。如何将受众拉回到电视媒体平台,福建省级卫视积极探索与新媒体共处的形式。如东南卫视采用了大屏幕观看、小屏幕互动,厦门卫视采取边看竞赛边评球等策略,但都收效甚微。面对新媒体视频、直播、社交、新闻资讯、音乐、手游等更加多样化的娱乐方式,福建省级卫视尽管做出了许多革新,但收视率的下降趋势却难以遏制。

其次,来自央视以及其他省级卫视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说,省级卫视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跟行政区划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受此局限,实际上媒体覆盖的空间是非常大的[18]。在国内卫视收视竞争角逐中,央视以新闻立台,而地方台则将娱乐进行到底。央视代表着国家意志,以其独有的权威性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而其他省级卫视则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为代表,以高质量的综艺节目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新闻、电视剧、综艺作为卫视节目的“三驾马车”,其中任意一个方面做到优秀的境界都可以为卫视带来较高收视率。央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如《国家宝藏》《中华诗词大会》等引发了国人的共鸣;湖南卫视的娱乐立台方针,积极引进外来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收获了大量的收视率;浙江卫则以真人秀综艺节目标新立异凝聚观众。各大卫视为吸引观众不断求新求变、费尽心机,东南卫视却计无所出,正处于“同质化、低收视率、人才流失”的困局中难以突围。

四、新媒体语境下福建省级卫视竞争策略

(一)攻心为上,明确频道定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营销专家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了定位理论。他们认为,“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的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19]定位的基本原则是去寻找人们心智中原本的想法,去打开联想之结,其实质就是“攻心为上”,目的是使本企业和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并在顾客心目中留下特殊的印象。福建省级卫视在办节目时未能精准定位,致使受众对卫视的认知与印象较为模糊。如从东南卫视“海洋时代,中华情怀”的频道定位来看,这个定位看似贴近海洋特色,但其实过于笼统泛华。不但没有旗帜鲜明的频道主张,而且目标市场涵盖太广,包括了全国乃至东南亚相邻地区的大多数受众,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职业性别。而反观湖南卫视“快乐中国”、浙江卫视“真人秀”、江苏卫视的“情感特色”、安徽卫视“剧行天下”等卫视定位,不但主旨鲜明,而且受众群体明晰。其节目承载了当下社会受众追求自我、娱乐、情感等需求,让受众情感得到了宣泄、问题得到了疏解。因此,本研究认为,福建省级卫视应首先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细分市场进而确定目标受众,再结合自身特色重新定位。围绕定位打造一系列高质量节目,用科学营销策略捕捉、吸引并留住观众。

(二)内容为王,打造频道特色

新媒体传播的崛起,使得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及传播渠道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省级卫视的竞争核心仍然是内容。同时,由于传播渠道多元化、精品内容的缺失,使得“内容为王”的理念更为凸显。当全国31家省级卫视都进入了观众家庭,高质量的节目内容自然会赢得观众的青睐。省级卫视的竞争也充分诠释了“内容为王”的规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省级卫视的逐渐分化。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今天各大卫视的综艺节目都誓将娱乐进行到底,只是“面具”各不相同。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省级卫视因准确地把握了观众的喜好,制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高质量综艺节目并受到观众喜爱,而福建东南卫视虽是综艺节目的先行者,却因节目创新乏力而备受受众冷落。本研究认为,福建省级卫视应该回归到节目创新上来,实施“文化+”战略,充分利用福建“台海”资源、国家政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各种利好,深挖文化资源,在内容建设上实施新闻、人文、综艺、电视剧四轮驱动,打造特色的“台海”品牌体系,以精彩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凝聚观众关注。

(三)市场导向,推进制播分离

收视率高低反映了潜在受众规模的大小,也反映了卫视创办节目的质量。因此,各大卫视需要在社会主流价值框架内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的产能满足受众的审美和娱乐需求。目前,福建省级卫视均以多频道运作为主,施行采编播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现行体制和节目制作方式,不仅容易造成节目制作成本高昂,而且由于自产自播、缺少竞争机制的介入容易消磨员工的创新力。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受众电视节目的质量会越来越高,拓宽节目创新渠道、引入电台电视节目制作人才、广开内容生产平台已迫在眉睫。纵观近年电视行业的发展,制播分离已逐步成为行业趋势。制播分离是社会分工的一种方式,是媒体市场化的体现。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公司化运作的“制播分离”模式,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为卫视创造优质节目提供了更多可能。“制播分离”固然不是解决行业现存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它将体制改革交给市场这个“裁判”去解决,观众会利用手中的遥控器去选择他们喜欢的频道和栏目。本研究认为福建省级卫视不仅需要强化以市场为导向开放办台,而且需要进一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为此,福建省级卫视需要努力与其他机构结成战略联盟,通过竞合策略成立研发中心等机构,以实现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四)创意行销,优化传播通道

今天大部分年轻受众经过新媒体涵化后,越来越习惯并渴望通过社交媒体实现实时分享和评论。节目能否借助“社交化”推波助澜继续巩固影响力,将直接影响节目收视率的高低。一般而言,节目从立项到播出,以时间为线索可划分为筹备期、拍摄期、集中宣传期和播出期,如能将这些节点串联起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完成预热宣传,将使得节目的宣传效果事半功倍。如筹备期可在节目内容、嘉宾表现等环节与受众发起互动话题;拍摄期发布片场趣闻吸引网友关注拍摄动态;集中宣传期利用预告片和花絮激发观众对节目内容的兴趣和期待;播出期则可开展与节目内容关联性强的活动,让观众在互动中既关注了节目内容,又将节目信息扩散给自己亲朋好友,引发一系列的口碑传播。因此本研究认为,要善于利用各种策略与工具,打造节目最佳社会化传播矩阵。一是要综合运用多种互联网传播平台。不仅要重视节目官网、微博的宣传与维护,对于网络媒体广告平台的传播推广也要重视。二是要利用搜索引擎为节目宣传增色,搜索引擎是产品化节目推广的常用营销手段,无论是手机终端还是PC机上的搜索量,都会给节目宣传增色不少。三是利用移动终端抓取碎片化时间。当下移动终端消耗受众的时间最长,因此,提高移动终端的曝光率是节目营销重点。

(五)创新机制,积极培育人才

电视台不仅是渠道的经销商,更是内容的制造商。每个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后面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创作团队,优秀人才方是节目得以不断创新的源泉。囿于制度的制约,许多卫视机构无法突破现有体制的限制,只能沦为培训机构,有志电视媒体的年轻人由于缺乏经验,先是“蜗居”于体制内赚取经验和影响力,待羽翼丰满后就离开平台,并将积累的经验和影响力带到资本市场中变现,电视人才“旋转门”现象已是公开的秘密。要想破解人才难题,就得逐步改变雇佣的劳动关系,以合伙人关系替代雇佣劳资关系。对于制片人、编导和优秀的创作团队,可通过股权纽带进行捆绑。此外,也可以借鉴凤凰卫视对“名记者、名主持、名评论员”的培养策略,通过“情感+高薪+制度”的模式来培养自己的“明星”,然后借助“名人效应”来扩大节目影响力。随着“卫视+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卫视单位不仅需要吸纳有新媒体经验的人才加盟,也需要对本系统人才加强新媒体领域创新培养,使他们的知识、理念能更新换代,适合行业趋势的发展。此外,对非核心的员工也需要加强培养,可将节目内容生产标准化、模块化,让其成为内容生产领域有较强替代性的员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五、结论

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式不断聚焦大众的注意力,也在深刻改变着媒体生产与消费的格局。不可否认,新媒体传播的兴起使得国内各大省级卫视媒体的收视率均受到巨大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卫视媒体就注定走向消亡。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20]。以麦克卢汉的观点来看,新媒体给卫视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拓展了卫视的生存与传播空间。福建省级卫视是电视综艺节目的先行者,曾创造出辉煌的影响力,但当前节目的创新难以承载观众审美情趣,“审美疲劳”驱使受众进行了重新选择。因此,福建省级卫视要利用好区位优势,借新媒体的压力促进改革。一方面,需要明确频道定位,推进播制分离,由“渠道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变;另一方面,需要优化传播通道,努力将个体受众转变为“链式用户”,同时运用跨界思维,围绕电视节目资源进行多元整合运作。唯有积极主动地去拥抱、适应新媒体生态环境,才能与时俱进重塑昔日传媒影响力。

[注释]

① 沙发土豆(Couch Potato),由美国人罗伯特·阿姆斯特朗于1976提出,指的是那些拿着遥控器长时间蜷在沙发上,如土沙发土豆般一动不动的人,借此讽喻沉迷于电视媒介的受众。

猜你喜欢

卫视福建受众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福建医改新在哪?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