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2019-07-09刘莹沈阳急救中心附属医院检验科辽宁沈阳11000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准确性

刘莹 沈阳急救中心附属医院检验科 (辽宁 沈阳 110006)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的76例行血常规检验人员均来自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结果:不同采血方法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C反应蛋白方面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P<0.05);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结论:为了确保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与末梢血相比,采集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更具稳定性与准确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血常规在临床上属于常用且基本的检验方法,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指标。血常规检验中通过对检查指标形态分布与数量改变的观察,判定受检人员的患病情况,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检验的常用方法[1]。所以,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非常必要,如果检验结果存在偏差,会引发误诊情况的出现,为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2]。现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影响因素予以探究,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的76例行血常规检验人员均来自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其中男性与女性分别有39例、37例;年龄29~61岁,平均(38.09±3.03)岁;疾病类型:16例感染性疾病,21例糖尿病,11例恶性血液病,18例心血管疾病,10例妇科疾病。

1.2 方法

仪器设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迈瑞BC_5390)、配套的溶血剂、稀释液与全血质控物,还包括采血吸管与真空采血管等。

准备:采血前48h禁止食用高蛋白以及高脂肪类食物,确保空腹状态15h,禁止剧烈运动;采血前4h不能喝茶、喝酒以及喝咖啡等。

检验方法:检验者同时接受肘静脉与末梢无名指采血,主要操作如下:①静脉血:抽取2mL肘部静脉血,将其存于吸血管内,马上颠倒多次使其充分混合备用,并且在120min内完成检验;②末梢血:采集检验者无名末梢血20μL全血,针刺深度2~3mm,将其与0.5mL稀释液充分混合,放置5min后接受检验,同时在120min内完成检验。

检测标准:检测过程中需确保检验器械处在正常水平,室内质量控制参数均于允许范围内,检测结果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为主。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采血部位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反应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表示用x±s、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采血方法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C反应蛋白方面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P<0.05);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是血液检验的常用方法,常见的采血方法为静脉血与末梢血。具体检测中人们更容易接受末梢采血,但有关研究表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不理想,并且可能引发细胞计数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3]。因为小动脉应急反应比较强烈,再加上末梢血管十分狭窄,与静脉血相比循环不够畅通,并且有局部温度较低的情况,血液可能有一定沉积,引发细胞计数升高[4]。并且若末梢血的针刺不深,可能引发血小板受挤压刺激产生一定损害,引发血小板下降。或者穿刺速度太慢,产生微血块,或者为了获取充足的血液标本挤压,挤出大量组织液,导致血标本稀释,对检验结果造成直接影响[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血部位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C反应蛋白方面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末梢血。说明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差异性,其和血液标本采集具有直接联系。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临床血常规检验需采用静脉血。并且为了使检验结果准确性有效提高,可借助合理措施加以控制。

日常加强检验仪器的维护管理,保证仪器可以正常运转。尤其是对仪器的温湿度严格控制,温度太高会导致仪器管径变形,湿度太大会引发机器生锈,对机器的正常运行带来直接影响。并且灰尘也会影响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还可能对细胞技术管道造成阻塞。因此,加强仪器保养、冲洗、防锈除尘处理十分必要。认为因素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检测操作中,静脉血的选取量需准确,避免血标本出现溶血情况。并且检验人员需对仪器的特性与局限性充分了解。对上述情况,需实施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证血标本的均匀度,选择科学的手段与适宜的采集部位,检测结果若有误差,需开展多次检验,促使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高;第二,规范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操作方法,严格根据说明书标准操作,对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充分明确等[6]。

总而言之,血常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影响,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操作过程中需严格规范检验过程,确保血标本的准确性,选择静脉血,对影响因素导致的误差有效避免,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参考。日后,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需对相关影响因素充分重视。

表1. 静脉血与末梢血血液检测结果分析(x±s)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准确性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