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冶计量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建议

2019-07-09李智叶正雄

中国有色金属 2019年12期
关键词:器具计量单位

李智 叶正雄|文

本文回顾了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计量工作发展史和现状以近几年在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在计量队伍建设、计控管理、全面预算计量完善、测量体系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新思路、新想法。

大冶有色计量管理工作发展史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质检计量中心成立于1987年,是大冶有色计量主管部门,负责计量战线和测量体系运行管理。公司下属各二级单位均设有计量职能机构,配备相应的计量管理人员,建立了公司-厂矿(职能科室)-车间,三级计量管理网,实行计量工作的统一管理。1989年,公司晋升为国家一级计量单位,1999年,公司取得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合格证书”。公司量值传递体系也一直走在省内和行业企业的前列。目前公司用于量传的最高计量标准20项,次级标准11项,内部强检授权标准4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量值溯源体系。公司质计中心、冶炼厂、铜绿山等单位均配置了相应的计量检定标准装置,在公司内部开展计量具器具检定工作。2003年依据1SOl0012∶2003标准要求和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2005年经中启计量认证中心认证,取得了AAA级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是湖北省内第一家通过测量体系3A认证的企业。2008年,为进一步保证公司生产经营、贸易结算、中间物料转移的计量(检测)准确性,为做好金属平衡工作而奠定基础,以及贯彻落实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确保公司能源计量准确、可靠,实施了“计量(检测)管理专业考核”,持续每季度对公司内部单位开展计量专项检查。2011年起为配合公司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实施了全面预算计量(器具)完善配备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公司计量设施配备的整体水平。

总体来讲,公司计量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法制管理、器具管理、检定管理和测量管理体系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计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也有所提高。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提供了良好的计量保障。

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计量战线队伍状况

近两年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进行了机构调整,部分单位计量管理职能机构和相关人员频繁变化,计量岗位和人员压缩严重。计量战线有相当数量的长期从事计量管理,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员工离岗、离职,导致计量管理职能逐渐弱化。

公司目前仅存以质检计量中心为主、冶炼厂仪控车间为辅的计量技术机构,负责各项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以及各类计量器具的检定、校验和运行维护工作。近些年因各种原因,计量检测技术队伍日渐萎缩,人员流失严重。且现有人员专业工作经历短、经验较少、计量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导致造成部分岗位技术“断档”,业务能力与水平已不能满足公司日益发展的计量需要。

2.测量体系管理方面

公司测量体系自2005年认证建立以来,体系运行管理基本正常,每年均能顺利通过中启认证中心的三方审核。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实现了公司生产经营到哪里,计量管理就覆盖到哪里。但近年来各体系覆盖单位和部门的运行情况出现不平衡现象,导致公司测量体系的整体运行水平呈下降趋势, 由原来湖北省工业企业的“排头兵”,渐被武钢、东风汽车公司、武昌造船厂等企业超越。体系运行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适宜性不强。虽经数次换版,但目前文件部分内容要求与公司现状不一、文件内容要求过于烦琐、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

(2)计量器具管控力度不足。公司计量器具实行(公司-厂矿-车间)三级台账管理,一是各二级单位计量器具统计不翔实、上报不完整、反馈不及时,导致计量台账数据不完整、分类统计不准确、动态管理不到位。二是部分单位计量器具检定、校验计划完成不及时,部分在线计量器具检测难度较大。

(3)部分单位测量过程管理认识不到位,测量过程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未起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关键质量控制作用。

3.全面预算计量完善工作

公司自2011年开始实施全面预算计量完善工作以来,各单位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全面预算的计量完善工作,经过几年的运行,公司班组全面预算管理计量完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主要生产单位计量配备,基本上能满足班组预算管理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各单位多年来计量配备历史欠账问题,有力推动了公司生产经营精益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全面预算计量完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对全面预算计量完善工作认识有偏差,重投入轻管理,仅当成依赖公司投入来减少自己成本的途径。二是部分单位计量配置方案前期准备不充分、细致,导致部分计量器具技术参数不符合实际计量需求,不能满足现场使用要求。三是对新配置的计量器具后期运行管理不到位,维护、保养、校准和监督管理工作缺失。新配置的计量设施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损坏较多,完好率较低。

测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国内最大AUSMELT铜熔炼炉智能测控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改进建议

1.加强(规范)计量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质计中心建立公司计量战线人员档案,按单位、级别、类别分别建档建册,详细记录各级计量人员的各种信息。质计中心对各单位各级计量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更加全面地实时掌握公司计量队伍状况,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开展队伍管理和建设工作。

做好做实人员培训。找准培训需求,根据计量人员档案统计信息,分析现有各级计量管理和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素质与岗位工作匹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通过高质量的培训,在计量技术上培养一批国家注册计量师,在计量管理上培养一批测量管理体系内、外审员,形成公司计量队伍管理和技术骨干。

2.整合、优化公司计量技术机构,加强计控一体化建设

计控一体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集计量检测、生产过程控制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工作。目前公司计量技术力量相对分散,可通过将质计中心计量检测技术力量与厂、矿相关计量检测、计控技术力量进行合并,集中人力和物力,形成优势互补和能力叠加,进一步提高公司计量检测、校验和生产过程控制的保障能力。

优化检定项目。对公司现有二十余项最高计量检定标准项目进行优化。根据每个项目与公司生产经营联系的重要性和经济性,结合外部计量检测机构服务情况,保留、强化一部分与生产经营关联度较高的项目,集中人力、物力提高检定工作质量和效率。

大力开展企业内部在线校准工作。重点针对生产现场部分不能拆卸、且数量较多的计量器具(如流量计、多功能电表、工业数字或智能变送器等),开展内部技术攻关,制定内部自校规范,配备相关检测设备(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便携式多功能电表检测仪、智能在线检测仪等),开展在线检测工作。

3.进一步提高测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

体系文件是指导体系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工具,文件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体系运行的优劣,鉴于测量体系文件在体系运行中的重要性及其较强的专业性。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体系文件与标准的符合性,与公司实际的适宜性,日常运行的可操作性。建议成立由外部专家和公司内部计量人员共同组成的,测量体系文件换版修订小组,外部专家邀请对公司体系运行情况较为熟悉的外审员负责。按照简练、实用、准确的原则,调研、讨论、修订、试运行、再完善的流程,公司各级、各单位计量人员全程参与其中,对体系文件进行逐一梳理、充分讨论、逐条逐句的讨论。通过文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优化体系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同时把这一过程作为培养锻炼熟悉规范、标准的计量管理骨干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学习和提高,最终促进公司计量战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4.进一步加强测量设备管理

提高测量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效率,加强测量设备台账网络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好现有新测量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便利性,在完善公司测量设备台账的同时,加强对各二级单位测量设备检定计划完成率的督导和考核。一是进一步加强二级单位相关人员对新计量信息系统的使用培训和指导,提高各单位人员操作熟悉程度。将各单位新计量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列入专项考核中。二是将各单位计量检定计划完成率进行月度通报、季度考核,提高其自主管理意识。

测量设备按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实施管理。第一,督促各单位按要求做好测量设备A、B、C分类、三级能源计量器具清单和分级统计表。对A类测量设备和一、二能源计量器具进行重点管控,确保其周期检测率100%、运行完好率100%。第二,为促进金属平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贸易衡器的运行管理。贸易衡器的运行稳定性和计量准确性直接关系、影响公司的经济利益和金属平衡工作。一是加强贸易衡器巡检维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相关维护工作持续不间断地按要求执行。二是引入外部检查机制,委托专业单位,定期对重点衡器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和设备大修,削除故障隐患,确保相关设备运行完好率100%。

5.深化关键测量过程管理

关键测量过程是测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系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测量过程进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测量过程在规定要求的不确定范围内进行,防止错误的测量结果出现。关键测量过程控制管理一直是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历年体系外部审核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大部分二级单位对关键测量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与体系要求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计量人员对关键测量过程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不足、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实际运行存在“照葫芦画瓢”现象。

各单位要明确各自关键测量过程专项负责人,同时在计量培训工作中将关键测量过程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有针对性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认识、识别关键测量过程对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6.加强计量完善工作监督管理

一是督导各单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制度化,管好、用好已投入的计量设备,同时切实将计量数据运用到预算、定额管理中。二是督促各矿山单位加强计量器具使用和维护管理。各单位要建立的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者、管理者和责任单位的职责。多渠道开展器具维护工作,依据各类计量器具使用技术要求,建立日常维护制度,明确使用岗位职责。同时主动与公司相关计控技术部门和相关(计量设备)厂家联系,建立定期维护和回访工作机制,确保在用计量器具完好率。

结语

公司计量管理工作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光辉的历程,为公司的发展和各项重点工作,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集团公司目前又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计量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和市场化生产经营要求,通过扎实、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养,完善优化制度和考核模式,持续推动提高测量体系运行质量,促进公司各项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进步,最终促进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为创建一流铜业,国际品牌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器具计量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看错单位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协办单位
古代器具灌农田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