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东地区柿品种资源调查与分析

2019-07-08郑玉忠杜颖青杨培奎庄东红张素玲林淑芳张振霞

湖北林业科技 2019年3期

郑玉忠 杜颖青 杨培奎 庄东红 张素玲 林淑芳 张振霞

摘 要:粤东地区柿品种丰富,本文通过实地考查,选择8个粤东代表性柿品种为材料,通过考察叶、芽、花、果、種子的30个生物学性状,以及果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黄酮、单宁含量等理化性状,对粤东柿资源的多样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所选八个品种的生物性状、理化性状有明显差异。其中,八个柿品种在叶型、花型和果型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果实成熟期跨度为9~11月;大红柿的单宁和黄酮含量相比较为较低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而野山柿两个品种与之相反。本研究结果证实了粤东地区存在丰富的柿果资源,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研、评估和保存。

关键词:柿;生物学性状;理化性状;粤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3-0050-04

Abstract:In Eastern Guangdong, Diospyros has abundant germplasm resources. Based o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eight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persimmon cultivars were chose to evaluate the diversity of the persimmon resources. Evaluation factors included 30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leaves, buds, flowers, fruits, seeds, and fruit soluble sugar, vitamin C, flavonoids, tannin and othe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iolog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ight persimmon varieties. Among them, eight persimmon varieties had large differences in leaf shape, flower shape and fruit shape; fruit maturation period spanned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The flavonoid content and tannin content of big-red persimmon were lower than other persimmons, its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vitamin C content were highest than other persimmons. The big-red persimmons results were the complete opposite of wild persimmon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rich persimmon resources in Eastern Guangdong and make further investigation, evaluation and preserv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Diospyros; The eastern region of Guangdong; biological character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柿Diospyros kaki为柿科柿属植物,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已有3 000多年栽培历史[1]。柿果自古被誉为“果中圣品”,南朝《名医别录》道:“柿果主治咳嗽、咽喉干痛、吐血、热渴和口疮”,收录于2010版中国药典[2]。我国拥有丰富的柿资源,目前柿资源调查只占总量的50%左右,通过鉴定的不到30%,调查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北、浙江等地,对广东等亚热带地区调查较少[3]。

广东省是柿原产地之一,而粤东潮汕地区又是广东省重要的资源分布区。粤东地区自然条件适宜,长期以来民间培育和保留了许多优质柿种质资源。但是,近年来受到其他水果的冲击,粤东柿种植区日益萎缩,优良品种选育或栽种也局限于小范围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保护。因此,本文通过野外调研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对粤东地区柿树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和评价,统计粤东地区的柿果资源及其分布情况,目的在于保存、挖掘和利用华南地区的特色柿果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境气候特点

试验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广东粤东地区进行。粤东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1.3 ℃,年日照2 000 h以上,年雨量达1 555 mm以上,年温差和日较差均小,呈现出“夏季温高无酷暑,冬天和暖有阵寒”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极其有利[4]。

1.2 资源调查

本研究以文献查阅为基础,对潮州、汕头、揭阳、汕尾等多个市县进行实地调查,初步掌握本地区柿资源的区域分布情况。从56个品种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八柿品种,包括晚柿、牛心柿、大红柿、水柿、红柿1号、红柿2号、野山柿1号和野山柿2号。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的3~4月花期、6月生长期、9~10月果熟期,对这八个柿品种进行生物学性状和果品性状的跟踪调查、采摘检测。每个品种随机选取典型20个成熟叶、15朵花、20个果实进行观测[5,6]。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7],采用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8],芦丁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9],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单宁含量[10]。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本项目对粤东地区多个市县进行实地调查,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八个柿品种。其中,大红柿味道甜美,果大核少,可食率高,但由于该品种落花落果严重,产量低,目前种植量很少;水柿产果率较高,上市期长达三个月(9~11月),但不能生食,需浸水三日后方可食用;晚柿上市最晚,产量不高,更易受病虫害侵袭,果表面黑斑多,果小;两种红柿味道香甜;两种野山柿果实均较小,成熟期晚,通常作为大红柿和水柿的砧木。

2.2 叶形态特征

八个柿品种资源在叶形态上具有较大的变异,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从表1中可看出,不同种质柿叶片纵径为10.03~14.83 cm,平均12.75 cm,变异系数为18.65%;叶片横径为5.74~9.88 cm,平均8.25 cm,变异系数为24.83%;叶柄为1.04~2.22 cm,平均1.56 cm,变异系数为32.26%;不同柿种质的叶形状也存在差异,除了大红柿、红柿2和2个野山柿叶形为纺锤形,其余四种叶有倒卵形、椭圆形、阔椭圆形、梭形。叶痕形状居多,两个野柿品种和牛心柿为半月形、圆形和方圆形。在初春芽期,五个品种的芽正面形状为长三角形,而晚柿为等边三角形,红柿2和野山柿2为短三角形。

2.3 花期性状

对八个柿品种的花形态进行比较(表2),发现晚柿、红柿和大红柿的雌花花冠较大,为2.12 cm、2.09 cm和1.99 cm,其余各个品种与之差异较大,花瓣长短和宽窄的比较中,也是这三个品种较大,特别是大红柿的花瓣明显,为1.35 cm×1.05 cm。而子房大小的比较中,红柿和大红柿的子房为0.77 cm和0.74 cm,最小的为野山柿2和1号。花萼片形状以心形居多,晚柿、水柿为长心形,红柿1品种长三角形。花托形态也是上具有较大的变异,八个品种的花托呈现钟形、半圆形、斗形、半椭圆、半圆形,花托长度的变化在0.64~1.09 cm的变化幅度,平均值为有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2.4 果实形态性状

果实品质不同品种果实的外形有一定差异,表3的调查发现这八个品种的柿果实纵径为3.14~5.38 cm,平均4.57 cm,变异系数为17.28%;果实横径为3.75~6.12 cm,平均4.56 cm,变异系数为17.97%;大红柿和红柿2的单果重达到125 g以上,2个野山柿的单果中不足45 g。单果重量的变异范围大为33.45~129.21 g,平均79.13 g,变异系数为43.54%。单果大小和子房大小的出现一致性的规律。此外,还发现不同柿种质的果实形状也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晚柿为馒头形,大红柿果形为扁方形,红柿2号升底形,野山柿2为四棱形,其他3个品种均为长方形;果实横断面的比较发现牛心柿和大红柿的横断面为方形,野山柿2为四棱形,其余多为方圆形。但5个品种果实的果形指数差异比较显著,果实整齐度都较好。此外,不同柿品种的种子形状多样性也很高,晚柿、牛心柿、水柿、野山柿1、2为纺锤形,大红柿、红柿2为矩形,红柿1为卵形。核数量也有差异,从1.1~4.5变化。

2.5 果实理化性状

品种特性决定着不同柿子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表4明顯发现大红柿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柿,达到18.28 g/100g,其次为红柿2、水柿、晚柿,而两个野生品种的含量最低,为12.27,11.01 g/100 g,是大红柿的67%和60%。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中,也是大红柿的2.28 mg/g为最高,红柿2和水柿的均超过2 mg/g,两个野生品种的含量最低,野山柿2的含量最低,为1.27 mg/g,只有大红柿的45%。比较发现不同柿果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这两个指标的呈现趋势极为相似,其中以大红柿为最佳,野山柿两个品种为最低。 酚类物质含量的比较中(表4),发现黄酮含量均较高,其中水柿1为最高,达到2.67 mg/g。其次为牛心柿、野山柿均在2 mg/g以上,红柿1的含量最低,为1.35 mg/g,为野山柿2的55%。单宁含量测定得到,八个品种柿单宁含量均低于0.6 mg/g的涩味阈值。可溶性糖含量低、果实口味淡的两个野生品种单宁含量最高,分别是0.43 mg/g和0.58 mg/g,其次为水柿的0.42 mg/g,这三个种的单宁含量比大红柿、红柿1/2等其余品种高达2倍以上。所选品种中,野生种的单宁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栽培种,而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大红柿等品种的单宁和黄酮含量明显的低。说明不同柿中活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次实验测定的是软化后柿果,其由于储藏过程中能诱导柿果产生更多的乙醛与可溶性单宁发生凝聚反应,生成树脂状的单宁络合物的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在对晚柿、牛心柿、大红柿、水柿、红柿1号、红柿2号、野山柿1号和野山柿2号八种柿果进行生物形状、果品性状的研究中发现差异较大。这八个柿品种果实成熟期跨度主要为9~11月,多属于早中熟或晚熟品种。红柿2成熟最早,9月初已经成熟,大红柿和水柿在九月中下旬,晚柿和野山柿的成熟期在10月中下旬,其余的品种在10月前后成熟。从果实自然脱涩情况看,这些柿种质资源均属于完全涩柿类型。柿果成熟后果皮颜色各有不同,牛心柿和水柿为朱红色,大红柿为大红色,红柿1和2为橙红色,晚柿和野山柿2为暗橙色,其余为橙色。品种果实口感存在差异,晚柿、大红柿、红柿2和水柿等味甜,其余味较淡。软化后牛心柿、红柿1和野山柿2的果肉多汁液。本研究确定的八个品种在品相和口感上存在很大的差别,结果证实了粤东地区存在丰富的柿果资源,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研、评估和保存。

柿在中国具有广阔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空间。有研究报告指出[1,12],柿含有比苹果高1倍的食物纤维,而且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和矿物质,具有较好的医药利用和研究价值,大量的医学试验表明,柿子果实中的强抗氧化效果是由于其果实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13]。柿树树大叶茂,夏季可遮阴,入秋果艳叶红,如果发展为生态旅游业,既可以让游客通过采摘享受丰收的喜悦,又可欣赏满山柿果变红后的风景,增加果农的收入。但粤东地区多年来一直处于粗放的生产管理状态,由于缺乏生产技术指导,经济收入又低,农户种植新树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规范柿的生产技术,实现优种化、基地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势在必行。这不仅对促进果农增收,对粤东地区柿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保护和利用我国珍贵的柿品种资源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赵献民.浙江省农家柿品种资源多样性与分类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2]丁向阳,凌晓明,王欣.河南柿品种资源与生产现状[J].河南林业科技,2001,21(3):6-8.

[3]邓立宝,何新华,张允伟.广西桂林市柿子种质资源初步调查与开发利用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72-8373,8377.

[4]丁丽佳.潮州市农业气候区划与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36-3038.

[5]梁玉琴,韩卫娟,张嘉嘉.河南省柿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1):74-85.

[6]扈惠灵,刘遵春,苗卫东.柿树种质资源叶片形态多样性研究及聚类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6):137-139.

[7]刘海英,王华华,崔长海,等.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法)实验的改进[J].实验室科学,2013,16(2):19-20.

[8]王储炎,丁璇,储冬冬,等.不同烹调和贮藏方式对番茄中VC含量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9):350-352.

[9]陈守江,姜松.果蔬中的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作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2):144-148.

[10]胡志群,周碧燕,陈杰忠,等.杨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J].园艺学报,2005,32(5):782-782.

[11]李建华.柿子的脱涩与贮藏保鲜[J].贮藏加工,2003,31:42-43.

[12]崔怀仙.涉县柿树品种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8):130-131.

[13]杨联河,张艳丽,朱涵.柿果、柿叶的抗衰老作用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5(3):43-44.

(责任编辑:夏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