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 亦为阳光开
2019-07-08左娇娇
左娇娇
在长寿法律圈,湛秀英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但我采访她时,真正听她讲起与法律的那些过往,侃侃而谈5个多小时意犹未尽,既可见其作为优秀法官的能言健谈,又从中体会到基层法律工作的艰辛不易。在中国法治化波澜壮阔的进程中,湛秀英的故事折射出了基层法律工作者崇尚法治、守望法治的信仰,伟大而平凡。
她忠于法律而又充满情感。法律永远是湛秀英工作的底线和准绳,无论她的身份是法官、行政人员还是人大工作者,她认为干任何工作,首先要合法。对于自己引以为傲的两项工作成果——全国首例“案外人担保”调解方法、被重庆市高法院推广的“湛秀英诉讼调解法”,湛秀英总结道:“根本还是用法律在调解,用法律在化解矛盾,基层法律工作者更多的是和普通群众打交道,在遵法基础上讲理讲情,才能春風化雨。”
她敢于较真又善于自我革新。转岗到人大工作,湛秀英一如在司法系统的作风,直言快语。正是因为在多个岗位锻炼过,深知基层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的不足和短板,她在开展监督工作时才能直言不讳。“可能当时有人觉得不留情面,但很快又能接受我的意见。”湛秀英笑着说,“只要能说到点子上。”同时,她也很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在工作中,她敢于弃旧图新,从创新调解方法到释疑式普法宣传,从前移审查规范性文件到谋划成立人大法律监督工作专家组,她的工作少有按部就班。
她坚毅果敢却又谨慎细致。在工作中,她是法律的执行者、监督者和维护者,雷厉风行,但这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兢兢业业。多次面对当事人的言语威胁,她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摸清原委让其心服口服;为实现低保与就业联动,她与同事走访900多户人家掌握实情;长寿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成绩突出背后,是她一字一句扣准每一条法律的谨慎细致。
“法治国家建设不是风花雪月,需要千万法治工作者砥砺前行。”湛秀英说,从事法律工作30余年,让她最欣慰的是法治政府建设和“两院”公正司法工作的长足进步。“体现在哪里?很明显,可以指错的地方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