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太阳”上演:阴雨缘何无休期
2019-07-08
自2018年12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南方多地平均降水日数明显增多。气象预报显示,直到3月上旬,这种罕见的天气仍将持续。
近日,影片《流浪地球》正在热映。有网友戏称,回到现实感觉正在经历着另一部超长大片《流浪太阳》。只不过,这部《流浪太阳》的导演是大气,而主演则是冷空气、阴天、雨天……这部超长大片于2018年12月以来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滚动播出”,且目前仍在持续“热播”。虽然剧名中有“太阳”二字,但它却不是主角,顶多算是客串演出。
“太阳是去流浪了吗?”不少南方网友发出这样的“吐槽”。自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就出现了罕见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人们极少见到太阳。让不少人失望的是,天气预报显示,南方大部分地区小雨、中雨、阵雨、阴天、多云会不斷登场,气温也会上演各种逆转戏,直到3月上旬,太阳仍将保持“流浪模式”。
问世间“晴”为何物?冬季的持续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有何特点?为何今年降水偏爱南方?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持续阴雨寡照天气笼罩南方多地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介绍,去年底至今年2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具有降水量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日照时数显著偏少、伴随阶段性低温的特点。
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27日,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异常增多。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华南降水量多在100~400毫米,浙江和江西部分地区在400~600毫米。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上海6省(市)区域平均降水量22.6毫米,较常年同期的13.4毫米偏多68.7%,为1961年以来第2多,仅次于1997年的25.9毫米。
降水量增多的同时,南方地区阴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27日,江淮南部、江南、华南大部、贵州、重庆南部等地降水日数普遍有30~60天,部分地区超过60天,30天以上的国土面积达14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7%。江淮南部、江汉东南部、江南中部和东部较常年同期偏多10~20天。安徽降水日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多。浙江、江西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分别为1961年来同期第2多与第3多。
阴雨天多,日照时数自然就短。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27日,江淮西南部、江汉、江南、华南中部及贵州东部等地日均日照时数不足3小时。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11省(区、市)区域平均的日照时数为148.0小时,较常年同期的294.2小时偏少一半,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
南方地区阴雨寡照期间伴随有阶段性低温。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2月27日,江淮西部和中部、江汉、江南西部和中部、广西北部、贵州东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4℃。2月7日至2月16日,受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江汉、江南西部及广西东北部、贵州东部较常年同期偏低2~8℃,这无疑加重了阴雨寡照的不利影响。
厄尔尼诺是“幕后推手”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介绍,过去这种本应发生在夏季的长江流域持续性降水异常,提前到冬季出现,被称为“冬行夏令”,即在冬季出现夏季梅雨的大气环流和持续性降水。这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气象学家主要研究的南方气象灾害之一,但自20世纪80年代气候明显变暖之后,此类灾害大为减少。
对于此次我国南方地区“冬行夏令”,不少专家坦言,这和厄尔尼诺现象不无关系。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从而影响大气环流的一种自然现象。打个比方,海温较高的洋面类似一个热水炉,会将此处海洋上空的大气加热,形成上升气流,上升的气流随后又下沉流向冷的海面,从而影响大气环流。而连阴雨一般是较大范围的系统性天气过程,降水天气系统稳定少变,这就离不开厄尔尼诺现象的大背景。
丁一汇指出,厄尔尼诺是由海洋和大气协同作用产生的,虽主要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但影响却波及全球。一般来说,在厄尔尼诺发生后,几乎全球天气气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自2018年6月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暖范围逐渐扩大,9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截至2019年2月底,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已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在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中,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总体要强于赤道东太平洋。就我国而言,这种海温情况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偏西偏北,从而有利于引导低纬度大量水汽向我国输送。同时,冬季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过程频繁、强度较强,冷暖气流主要在江淮至江南地区交汇,造成当地降水明显偏多,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天军表示,在典型的厄尔尼诺冬季,例如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异常令局地降水增加,并在西北太平洋激发出异常反气旋。异常反气旋西北侧的西南风会令东亚冬季风偏弱,导致中国东南部降水偏多。2018/2019年冬季以来,厄尔尼诺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位置偏西、偏北,在中国东部出现了南风异常,且比典型厄尔尼诺推进得更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协飞同样表示:“很多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的秋冬季,我国东部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即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少,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多。”
影响有几何
阳光难觅,湿冷持续。小到人们家中的衣服无法晾干,大到农民地里的小麦、油菜等作物长势减缓,人们产生各种心理与生理健康问题……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已对南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
致农作物病害多发
“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当。”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田间积水多,作物光合作用弱,对农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温州文成糯米山药的种植大户王国标特别纠结:“这苗是育还是不育?”事实上,南方地区农民当季种植的小麦、油菜、莴笋、马铃薯、花椰菜、辣椒、大棚番茄、草莓等,产量和品质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受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油菜、小麦遭受湿渍害,长势偏弱。江淮、江汉、江南地区的大部农田土壤过湿,部分低洼田块出现湿渍害,导致油菜根系呼吸受阻、生长缓慢、发育期推迟、长势偏弱,菌核病加重,直播和移栽较迟的油菜出现黄叶、死叶现象。
多地大棚光照严重不足,叶菜类作物出苗率降低、生长缓慢,草莓落果增加、果形偏小、甜度降低,部分设施番茄出现灰霉病症状。此外,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也导致设施大棚内外积水增加,棚内湿度偏高,寡照高湿的环境导致病害滋生,阻碍作物生长。
调查显示,受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影响,安徽农田土壤水分持续过饱和;浙江局部设施草莓出现灰霉病症状;湖南烟苗长势较差,植株瘦弱,生育期推迟10~15天;贵州油菜和露地蔬菜等在地作物生长受阻,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广西糖料甘蔗的糖分比去年偏低0.1%~1.44%,且崇左、来宾等地的糖料甘蔗砍收进度偏慢,影响春植甘蔗种植……
此外,由于遭遇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多地蔬菜瓜果价格在春节过后不降反升。在长沙的部分蔬菜市场,青辣椒涨至约20元人民币一公斤,其他时令蔬菜价格也有微涨。长沙黄兴海吉星国际农產品物流园监测的14个蔬菜品种中有9个上涨,批发价涨幅为5%~10%。
身体易患各种“潮湿病”
连绵的阴雨天气,阴冷的环境,整天都看不到太阳,不少人感觉不舒服。有专家指出,对民众而言,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易造成其情绪低落、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让不少人“中招”情绪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近期的门诊和住院人次增幅就达二三成,其中季节性情感障碍人群较为凸显,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是一大诱因。
32岁的张女士在三年前被确诊为抑郁症,经系统治疗后逐渐康复停药。连日来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让张女士又开始疲乏无力、烦躁易怒,总觉得下雨就是在嘲笑她是个悲剧,整日卧床不起,也不与家人沟通交流。丈夫带其寻医后,被确诊为“复发性抑郁障碍”。
浙江普陀医院神经精神内科副主任医师刘若阳总结长期临床经验指出,抑郁症受连续阴雨天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因为下雨时空气中负离子减少,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力、精力下降,情绪烦躁不安等一系列‘多米诺式反应。”
潮湿不仅容易引发心理疾病,还容易引发各种皮肤病。比如,保暖的鞋子不防潮,防潮的鞋子不透气。有些人就会染上脚气,几岁的孩子也容易患上。股癣也是容易出现的疾病,原因是大腿根部经常摩擦不透气,胖的人尤为严重。
“空气潮湿,家里的衣物、床品都在全方位吸收潮气,这样一来真菌、细菌、尘螨、霉菌都滋生起来,引发湿疹、荨麻疹、癣病、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就不奇怪了。”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袁丞达说。(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