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2019-07-08周国栋
周国栋
摘 要:该文指出了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和不足,分析了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广泛内涵,总结了智能制造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新拓展,最后提出了基于工匠精神新内涵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 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c)-0144-02
在“中国制造2025”向中高端产业转型升级迈进的今天,“工匠精神”的回归和培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如何实施“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如何将智能制造的时代精神融进工匠精神,成了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并成为近年来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
1 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
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工匠精神依然只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说”的多“做”的少,有少数开展实践的单位,也只是在素质教育课上提一提,跟专业技术课关系不大,所以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不是大家不愿意实践,而是工匠精神太“虚”,不知道如何落“实”。将智能制造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内涵研究清楚,并探索一种能将工匠精神具体化和形象化的方法,有效地架设起工匠精神和专业技术课程之间的桥梁,真正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成为当前高职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具体指什么,又应该补充哪些新的内容,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焦点。美国学者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一书中提到,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大概有三方面:第一,人民用他们周围已经存在了的事物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东西,这是创造层面的内涵;第二,创造的过程能够激起工匠的激情、迷恋和执着,即便创造不一定成功或者偏离方向,这是精神层面的内涵;第三,它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只有不断推翻过往、推翻自己才能有新的突破,这是哲学层面的内涵[1]。
扬州的施玉梅教授认为,职业精神也称职业素养,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和现实体现,它代表的是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未来支撑其职业生涯的品行素质,良好的职业精神涵盖了工匠精神的核心与内涵,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在高层次上的体现与升华[2]。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李营指出:当代工匠精神应在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入时代特征,其内涵应包含知识、能力、素质、文化四个方面的元素,其中,文化元素是最复杂和多元的,是衡量工匠精神的主要依据[3]。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士印认为,职业教育必须融入“工匠精神”,这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的诉求,而不是一句口号一场运动,只有把“工匠精神”浸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使“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绽放光彩[4]。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的张越也认为,工匠精神,不单可以概括为不断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不断钻研改进工艺的职业理念和原则,更可以涵盖进对新科技、新技术永不止步的追求和探索[5]。
赵怡悠对工业4.0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做了分析研究,但视角却局限于思想道德方面,对工匠精神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体现没有研究,因此对实际教学改革缺乏指导意义[6]。东北师范大学的闫立文对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路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7]。
从以上研究的现状来看,对工匠精神的新内涵确实给出了不少新建议和新观点,但是普遍都过于抽象,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不大,造成的结果是:“工匠精神只是用来说的,没法做”,这也正是工匠精神始终很难落地的重要原因。
3 智能制造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新拓展
其实,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们的新时代就是智能制造时代,或者叫工业4.0时代,是人工智能和现代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没有人工智能之前,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由工业1.0-3.0时代的技术特征来界定。而进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也理应再次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面对智能制造或者叫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一些研究人员从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入手,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了初步实践,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石伟平教授提出,应该根据工业4.0的框架,重构职业教育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块[8];南京师范大学的杜连森博士提出应该将智能制造所需要的技能分级,再根据不同等级来重构培养方案[9]。這种纯粹根据知识和能力需要为导向的培养方案设计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是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职业发展的潜力不足。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素质教育入手,强调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追求品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而不关心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注定空洞、脱离实际,对教学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二是通过具体化工匠精神着手,认为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素质高尚就是工匠精神,最后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简单变换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可能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但是并没有培养出工匠精神,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依然会不足。
4 基于工匠精神新内涵的人才培养改革
改革的思路是首先从智能制造的技术特点出发,分析出职业技术人员应该具有的热衷技术、持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真正的工匠精神以及对应的具体实际案例,这样一来,知识和技能有了升华,工匠精神有了具体体现,再依此来构建培养方案,并用于实践。
改革最主要的目标在于能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将工匠精神和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学习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具体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调研智能制造的典型技术技能岗位。通过对岗位当前所需的核心技术技能以及最新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保持技术技能持续发展以及持续创新所需的知识体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进而归纳出工匠精神和对应的培养案例库。
第二步,研究当前高职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在第一阶段研究结论上,对比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中不适应智能制造工匠精神培育的因素,并制定改进对策。接下来,设计出基于新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步,转入实践研究。通过1~2年的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对比分析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最后总结改进,得到最终的人才培养体系。
5 结语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体现在技能上的持之以恒和精益求精,这应该是个技能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而不应该只看做静态的技能点。我们将技能分解成经典部分和提升部分,而工匠精神主要就体现在提升的动态过程中。所以首先要通过认真的岗位调研,找出适合研究的岗位样本,既有经典岗位又有对应高端岗位的样本。
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重点是“身教”而不是“言传”,要通过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不断提升技能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精益求精的乐趣,积累起支持以恒的信心和决心,工匠精神便在这个过程中水到渠成了。这一步的关键是岗位样本中,和工匠精神内涵所对应的技能发展动态案例库的建立。
经过前两步的工作,建立起智能制造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和对应的技能案例库。接下来便是将他们融进专业培养方案,为实施做好准备,可以通过在现有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和调整,设计出新的专业培养方案。
选取1个班级作为试点,将新的培养方案通过1~2年的实践,不断总结和反馈修正,最终得到基于智能制造工匠精神的工科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劲译.亚克力·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创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 施玉梅.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养路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1):10-15.
[3] 李营,雷忠良.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85-87.
[4] 张士印,杨静.高职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探索——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246-247.
[5] 張越.职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取向[J].决策咨询,2018(2):88-90.
[6] 赵怡悠.基于工业4.0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7] 闫立文.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8] 李伟,石伟平.智能制造视域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与路径新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9):19-23.
[9] 杜连森.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重构:知识+技能+素养[J].职教论坛,2017(34):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