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慈善公益关注点
2019-07-08赵浩义
赵浩义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多次提及社会组织和慈善公益,将社会组织和慈善公益事业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补充,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为新时代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关注点一:“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和社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加之国务院政府机构“三定”方案中,民政部将设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同时,人道救助也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就意味着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者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将得到更多的支持,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关注点二:“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这一表述明确:社会力量、社会组织要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产品和项目,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范围之外,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意味着政府将为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在改善民生方面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支持力度。
关注点三: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广促进社会和谐的‘枫桥经验构建社区治理格局”。
这一表述明确:国家将要把社会治理的着力点落实到社会最基层的组织,推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在城乡构建自治、法制、德治,三治融合”的社区治理格局。
慈善的本质是劝人向善、立德育人。纵观两千多年慈善观,崇德向善是慈善的基本元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弘扬诚信、友爱、互助的慈善精神,是慈善组织的基本职能。陕西省慈善协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慈善社区(村)创建活动,在社区和村庄建立慈善组织,募设慈善基金帮贫济困,实施关爱儿童和文化养老项目,把慈善的根系扎到每个社区、村庄,这是慈善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探索。
在慈善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省级慈善协会的工作重心要着力三个突破:一是在社区、村慈善组织培育上有突破,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区(村)慈善组织,把慈善根系扎到基层。二是提升慈善服务能力,在人才培养上有突破。建立培训基地,开展社区、村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培训,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三是在激励机制上有突破,通过公益创投,考核评比、以奖代补、争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区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关注点四:“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这一表述为慈善助学提供了新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急需大批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慈善公益力量支持职业教育不仅解决贫困家庭学子教育问题,还直接对接就业。因此无论是从扶贫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支持职业教育都是慈善公益力量新的目标和方向。
关注点五:“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这一表述为慈善组织参与社会养老明确了方向。不仅给出了资金方面的支持与优惠(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提出了设施解决方案(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还明确了政策取向(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养老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社会性的问题。在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家庭养老三种养老方式中,2019年政府将着重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业。要求“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这就需要大量的慈善力量和志愿服务,为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公益行业参与社区养老开辟了服务项目和发展空间。
关注点六:《报告》在对2018年工作总结中指出“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加强扶贫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社会帮扶,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高”。
这一表述肯定了社会帮扶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无疑,2019年将得到继续强化。慈善的本质就是扶贫,慈善人是与穷结伴、为贫而善。陕西省慈善协会受省扶贫办的委托推广运行“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动119万贫困人口注册扶贫网发布脱贫需求,动员337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帮扶(注册入网人数占全省总人口12%),发布需求36.5万件,成功对接33万件,对接成功率达到90%。并线上线下募集善款1.15亿元对接网上的需求帮扶贫困户脱贫,使慈善组织进入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是慈善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助力脱贫的成功范例。
关注点七:“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會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
这一表述,为慈善公益扩大了帮扶视野,提供了新的帮扶对象,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并非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其实一孩化时期这一需求就存在,只是一直被公益组织所忽视。此前,公益行业对孩子的关注基本上是从小学入学就读开始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在留守儿童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慈善组织在继续关爱留守儿童的同时,还需关注婴幼儿照料服务,如实施贫困村幼儿园计划,结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3—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实施“入户养育指导”项目,组织动员婴幼儿养育志愿者上门入户为6—36个月儿童家庭提供每周一次的婴儿养育专业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