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创新理念和辩证思维解析播音主持的几个关系

2019-07-08朱少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4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广播电视

朱少石

【摘要】播音主持工作在改革创新中需着力破解几个突出的关系问题,即和国际惯例接轨与保持民族播音特色的关系、播新闻与说新闻中的守旧与创新的关系、制作节目的收视率与获奖率的关系、播音员主持人恪守岗位规范标准与发挥个性风格特色的关系、以及提倡普通话的主导性与语言表达多元化的关系。本文试图用创新理念和辩证思维方法,从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五个关系问题进行粗浅的解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 ;播音主持;关系解析

在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思想和推动融媒体发展的热潮中,对新闻舆论工作改革、创新、发展关系的认识和讨论成了热门话题。本人通过学习习近平新闻思想有关创新的一系列论述,反复体味贯穿其中的唯物辩证科学思维方式,受益极深。为此,我结合自身岗位实践,对播音主持工作改革、创新与发展中几个突出的关系问题,尝试用辩证思维予以粗浅剖析,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广播电视界的前辈和同行。

一、和国际惯例接轨与保持民族播音特色

我们的事业要创新、要发展,要走向全球化,就势必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是我们播音员、主持人业已确立了的发展新理念。但是这种接轨国际的共性趋向,与弘扬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色,这二者的位置关系应该摆正。而多年来这方面一些“接轨”与“引进"的状况令人堪忧。一是把语气语调模仿照搬“欧美风”、“韩日系”、“港台腔”,心甘情愿地扮演“大众情人”角色的,竟戴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的帽子,奉为时尚 ;二是为摆弄噱头、吸引眼球产生所谓个性化的播音员主持人,诸如“愤怒主播”、“杀马特主播”、“美妆主播”“二次元主播”等类型化称号,这些带有庸俗化和浓烈西方意识形态的称呼字眼,实与我们宣传本质有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却披上“与国际接轨”的外衣被堂而皇之的引了进来。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理解“全球化”。我们播音主持行业与国际的这个“轨”究竟应该如何“接”?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认为:“全球化不等于同一化。我们可能看到的不是已故所预言的单个的地球村落,而是大量不同的地球村落——它们都被纳入新的传播系统,同时又努力保持或加强各自的文化、种族、国家或政治个性。”這就是说,“全球化”是大量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地球村落,在接受新的全球化传播系统的同时,必然会想尽办法保持和加强各个国家原有的文化、种族和政治个性。请看,连西方的专家学者也强调与国际接轨应该“保持或加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政治个性,而我们国内一些同行的观念中,竟把全球化与“同一化”划上了完全的等号。为了正确应对广电事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播音主持工作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既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严肃对待、慎重分析,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做到对外开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这根主心骨,我们就能取舍有道、收放自如,做到既参与全球化、遵守接轨国际惯例的共性规则,又独立自主、保持与发扬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特色,从而“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只要方向看得准、接轨接得稳,就必定能确保播音主持工作凭借充满竞争的国际舞台和无比广阔的全球空间而取得长足发展。惟其如此,方能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播音员主持人更鲜明地展示中国形象,更清晰地传播中国声音,更优美的讲好中国故事。

二、从播新闻是守旧,说新闻是创新说起

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说”新闻生动形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播”新闻平淡死板,只是念念稿儿;据此得出结论:“说”新闻是改革创新,“播”新闻是因循守旧。

对于新闻,采用“说”还是“播” ,其实是个内容与形式、语言环境和语言要求的关系问题。对某个具体的新闻节目,是“说”好还是“播”好,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就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即要看节目的特定内容和具体的语言环境。因为内容决定形式,语言环境制约语言要求。一般情况下,如果节目的内容是有关民生方面的,那么采用“说”新闻或“聊”新闻的形式就显得生动、轻松些,往往会收到理想的收视效果,例如笔者主持过的松江电视台的午间档民生新闻《云间播报》从着装、语态、站姿等方面都尽量靠近说新闻的要求,贴近午间受众;如果节目内容涉及宣传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一般以采用庄严稳重、规范标准的传统播报形式为好,即“联播体”,比如笔者播报过的松江电视台黄金档新闻节目《松视新闻》,采用的就是大方、端庄、严谨、客观的播报方式,准确、及时的传递。倘若一味强调宣传形式的活泼、刻意追求趣味性和新鲜感,不顾节目的特定内容和语言环境,来一个“想怎么说就这么说” ,甚至进一步升级为“聊”新闻、“侃”新闻、“戏说”新闻 ,这就纯粹变成了一种与内容严重脱离的盲目的形式追求,势必东施效颦,弄巧成拙,其效果不是搞花架子,就是走过场。

这样,就不能简单化地判定“说新闻就是创新,播新闻就是守旧”了。这种评判之所以不正确,一是因为它把形式的单一变革当做“创新”的唯一标准,而把内容的决定和制约作用抛在了一边。其实,只有与内容相统一、相融合的形式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而与内容相割裂甚至相冲突的孤立的形式“创新” ,只能是形式主义的“立异”和“标新” ;二是因为它把新闻播报的传统老形式视为“守旧” ,却没有看到与这种传统播报形式相吻合、相匹配的新闻内容和新闻环境还存在,这就决定了“播”新闻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形式至今仍有着大显身手的广阔空间。

因此,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能收到揭开面纱露真相、透过表象识本质的认识效果,有助于克服我们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绝对化,而这恰恰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却没有得到很好掌握的法宝。

三、收视率与创优率的有机统一

收视率与创优率,这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观众喜爱,收视率高的节目,就为节目参与行业评奖创造了条件,在评比中获奖的几率也高;但创优评奖并不一味取决于收视率,它是较收视率更为全面的、一种对节目内容、形式、语言等诸多方面的整体评价,有着比收视率更高、更严的质量要求。以为赢得了观众的高收视率就必定能在参评中获奖,这种认识误区在我们的同行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这就是只盯住事物之间联系的一面而看不到二者的区别,就往往因成功的期值过高及失利的心理准备不足而使原先的预想打折。

确实有不少参与评奖的节目,由于精心制作,从内容到形式均为观众所欢迎,收视率颇高,因而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成果有着十拿九稳的期望值;但一送到评委专家的眼中就出问题了,而且往往出在自认为最不显眼的“小问题”——念白字、念错字、念错句中。谁能想到经受住了观众收视率这个大考验而引为自傲的时候,居然会栽在“语言功底浅” 的小跟斗里?这种“抓西瓜丢芝麻”而“因小失大”的教训与遗憾几乎屡见不鲜,确是到了必须深刻记取的时候了。由此可见,我们的节目与作品不但要经得起外行人的热捧,尤其要经得起内行人的推敲。只有在平时确立并践行“善严求高”的工作目标,严格磨练与提升自己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在内的整体素养,这样的制作节目才能“过五关斩六将”,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从而真正达到收视率与创优率的有机统一。

这个话题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除了要认识事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面性外,还应创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统筹发展理念。我们的工作在突破关键环节和攻克主要矛盾的同时,还必须主动积极地兼顾协调好、统筹解决好局部环节和次要矛盾的方方面面,才能避免重蹈顾此失彼、因小失大的覆辙。

四、规范标准与个性风格的良性互补

在我们这批年轻播音员、主持人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参加普通话测试的前夕磨刀霍霍、日夜鏖战,在实际工作中,语言的规范标准被抛在脑后,基本功的勤学苦练也请靠边站,而模仿怪腔怪调成为时尚,还美其名曰“是在形成个性风格”。这种与规范标准相脱离的“个性风格论”实在要不得。

应该说,普通话的基本功、语言的规范标准,是播音主持的工作前提和业务基础;而每一个体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个性风格和艺术特色,无非就是从长期恪守语言规范和反复磨练语言功底这个基础土壤里孕育出来的成果。只有土壤的厚实、肥沃,才能长出异彩纷呈的百花;正因为首先有规范与功底这个前提和基础,然后才能有风格与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真正的个性播音特色必然牢牢扎根于共性规范标准的深厚土壤之中。这二者的内在因果联系表明:脱离语言规范的“风格”只能是装腔作势、华而不实,“头重脚轻根底浅” ;缺少语言功底的“特色” ,也势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嘴尖皮薄腹中空”。

五、普通话播报与方言播报:统筹协调、和谐发展

近年来,一股强劲的方言风正在全国媒体蔓延。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了一批新闻播报的方言节目,形成了一股“方言热”现象。关注与研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表达方式,几乎无法避开“方言节目”这一热点,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播报中普通话节目与方言节目之间的关系,进而从总体上正确把握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多元化表达方式,已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一大课题。

我们中华民族需要统一的共同语言,媒体对此肩负着重大的法律责任与社会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而正当方言凤强劲蔓延的节骨眼上,上海、浙江等地适时出台了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再次强调了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和采访用语等都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并对方言类节目的使用形式、报批部门、播出时段和加配汉字字幕等作出了适度控制的规定。上述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先后制定出台的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应该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表达方式即普通话播报与方言播报二者关系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普通话播报和方言播报这两种形式,其实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共处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表达形式的统一体中,又在各自的定位、功能、特色等方面有着质的区别。从推广普通话是国家法规的基本要求,广播电视又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这一基本点着眼,普通话播报无疑处于新闻节目表达形式的主导地位,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弘扬主旋律并不排斥多样化,以“三贴近”为功能优势、以凸显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方言播报形式,经过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精心策划与打造而取得了较好的收听收视效果,为广大百姓所欢迎。这一独特的形式虽然处于表达形式的从属地位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实践证明已成为普通话播报的有益补充,是主流语言节目的一种天然调和剂。总之,两种播报形式,一个起主导作用,一个当辅助角色,二者已形成提倡普通话的主导性与凸显语言表达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关系。

不过,任何矛盾关系都有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发生转化的可能。这种转化的临界就是对事物发展的“度”的把握。虽然方言播報尚有一定的开凿空间,但如果过多过滥,甚至喧宾夺主、取普通话播报而代之,就会因为量的失控而出现“度”的超越,使事物发生质变和逆转,因为这种过“度”的方言播报只会从总体上影响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影响国家语言文字法律的贯彻落实。

所以我们一定要增强对事物量质互变的临界点——“度”的把握能力,来促使、引导我们的播音主持工作朝着好的、有利的方向发展。而始终坚持与恪守法律法规中“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的主导性原则,和对方言节目适度控制的具体规定,正是对这种“度”的最好把握。惟其如此,普通话和方言这两种播报形式才能达到最佳结合,这对矛盾才能做到主次兼顾,提倡普通话的主导性与语言表达多元化的二者关系才能统筹协调、并行不悖、和谐发展。

六、结语

本文通过播音主持工作在改革创新与发展中需着力破解的几个突出问题的剖析,对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作了理性思考,从发展观和辩证法的视角梳理了当前亟待破解的若干现实问题与关系。诸如与国际惯例接轨和保持民族播音特色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说”新闻和“播”新闻的“创新”和“守旧”问题中内容决定形式的关系,制作节目的收视率与创优率的区别与联系问题,坚持规范标准与发展个性风格的良性互补关系,以及普通话播报与方言播报的统筹协调、和谐发展关系等等,都力求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结合上,达到分析问题、剖析关系和提高认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变移》,四川人民出版社。318-319页。1999.

②③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4—28页2007。

④《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人民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2018年版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广播电视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