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栀逍遥散加味联合火针治疗女性轻中度寻常痤疮30例临床观察

2019-07-08陈丽娟李何安安黄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火针痤疮

陈丽娟 李何安安 黄虹

【摘要】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味联合火针治疗肝郁血虚内热型女性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就诊且符合标准的60例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中药内服,治疗组予中药内服联合火针治疗,4周后分别计算两组的治愈率、治疗前后的皮损积分与中医体质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皮损积分与中医体质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味联合火针治疗肝郁血虚内热型女性轻中度寻常痤疮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痤疮;肝郁血虚内热型;丹栀逍遥散加味;火针

【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8-0107-03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其发病多与性激素水平、皮脂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及炎症等因素相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及生活学习压力的增大,痤疮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尤其是女性患者[1],严重影响其工作与学习。目前西医治疗痤疮多采用维A酸类、抗生素类及激素类等药物,患者对维A酸类、激素类药物多有恐惧心理,且存在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相对来说,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笔者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味联合火针治疗肝郁血虚内热型女性轻中度寻常痤疮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就诊且符合标准的6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在18~30岁,平均(23.74±3.80)岁;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4.67±0.44)个月。治疗组30例,年龄19~28岁,平均年龄(24.1±2.86)岁;病程3~6个月,平均病程(5.03±1.16)个月。两组在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①好发于青少年;②皮疹主要发生于颜面和胸背部,以黑头、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为主要特点,常伴皮脂溢出;③无自觉症状,或伴有不同程度痒痛。

1.2.2临床分级参照痤疮国际改良法进行分级[2]:①轻度(Ⅰ级):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30个;②中度(Ⅱ级):有粉刺,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30个<总病灶数≤50个;③中度(Ⅲ级):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50个<总病灶数≤100个,结节≤3个;④重度(Ⅳ级):结节性、囊肿性或聚合性痤疮,伴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100个,结节或囊肿>3个。

1.2.3中医肝郁血虚内热型痤疮诊断标准[3]①丘疹、脓疱等皮疹多发于颜面、前胸、后背等处,常伴有皮脂溢出;②皮疹反复发生;③情志抑郁,善太息,或急躁易怒,或自汗盗汗,伴口燥咽干,小便黄,大便干结,或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④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且痤疮分级为轻中度患者;②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女性患者;③治疗前1月内未行任何治疗且治疗中不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②依从性差,治疗期间未按治疗方案治疗者;③在治疗过程中有不良反应者。

1.5方法对照组内服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味,当归15g,白芍30g,炒柴胡15g,茯苓30g,白術15g,炙甘草15g,薄荷15g,牡丹皮15g,炒栀子15g,丹参30g,皂角刺15g,紫花地丁15g,郁金15g,鸡内金30g。上药冷水浸泡1h,小火煮沸10min,每次150mL,每天2次,饭后服,1剂/2d。

治疗组:①给予上述中药汤剂内服;②火针局部皮损治疗:患者充分暴露皮疹处,进行常规消毒,取无菌针灸针(环球牌;苏州环球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35×25mm),烧针后,垂直快速刺入皮疹,且快速出针。若为丘疹、脓疱,针刺后,用无菌棉签轻轻挤压,以排出内容物。若为结节,可在皮损周围散刺。治疗后,面部火针处3d不能接触水。2组疗程治疗周期均为4周,火针治疗为1周1次,共4周;治疗期间嘱患者辛辣油腻之物,切勿熬夜。

1.6疗效判定

1.6.1皮损评分标准参照《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的评分标准[4]。结节、囊肿的个数、大小、部位、硬度、颜色等计分,其和为皮损总分。皮损个数:2分(1~3个);4分(4~6个);6分(6个以上或融合成片)。皮损大小:2分(最大皮损小于0.5cm×0.5cm);4分(最大皮损介于2分和6分之间);6分(最大皮损超过1cm×1cm)。皮损部位:2分(面、颌、颈、背中的1个部位);4分(面、颌、颈、背中的2个部位);6分(面、颌、颈、背中的3个部位以上)。皮损质地:1分(柔软);2分(中等硬度);3分(硬)。皮损颜色:1分(浅淡);2分(暗红);3分(鲜红)。

1.6.2中医体质积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5]中的自测表,统计患者治疗前后体质转化分数,即体质积分。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原始分=自测表中各条目分值总和。

1.6.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痊愈:皮损基本消退,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红肿疼痛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红肿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疗效指数70%~95%;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红肿疼痛较前缓解,疗效指数为50%~70%;无效;皮损消退较少,或皮损无明显改变或加重,红肿疼痛未减轻或加剧,疗效指数<50%。

猜你喜欢

火针痤疮
中药配合火针治疗复发性疖病验案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穴位泻血治疗痤疮63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