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与有意思谁更高级
2019-07-08李凤成
李凤成
【文题设计】
初中时写周记,写到实在没的写了,就写一只苍蝇叮过期牛奶的过程,啰啰唆唆凑了八百字,被老师点评为“有意思”,同时规劝我,要把目光多投注于“有意义”的事物上。我很是赧然,在传统价值观里,“有意义”是比“有意思”更高级的存在。
对于“有意义”和“有意思”,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本道试题表面上是一则叙事材料,实际上是一则关系型材料试题,立意时应先弄清各自的概念,然后明确关系。“有意思”意为“有趣味”,可以引申出“审美追求、娱乐追求、感官感受”等(低层次)外延,“有意义”意为“有价值、有作用”,可以引申出“追求永恒的价值,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等(高层次)外延。两者是辩证关系,具体地说就是:有的事情是有趣味的,但缺少意义;有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但枯燥无味;有的事情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具体立意时可以任选一个层面展开,需要注意的是:“有意思”和“有意义”不要偏廢其一。
具体立意如下:
一、生活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生活应是五彩缤纷的,人们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把日子过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生活不脱离趣味、意义,才能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
二、凡事不能“有意义”化。事事追求意义,是为利欲熏心之徒。而一个人过于功利化,就会丧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进而丧失理想追求。
三、无论生活有无意思,一定要有意义。人生苦短,在一个人有限的一生中人们应尽量接受有意义的事物,众多的“有意义”的聚集,人生就会变得极有意义。
【升格现场】
乱麻中缠夹不清的“有意思”与“有意义”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李龙宇
人生如流水,这条湍急的水流让人们不能静下心来探寻事情的意义。朱自清先生写了一篇《匆匆》,作者的文字充满真诚,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作者呼求着人生的意义。
人生意义的有无确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有意义的人生才是不会令人后悔的。绝大多数人不能和朱自清那样渴求着生活的“有意义”,很多人并不在意意义的有无,或者是有选择性地在意。在这些人眼中,生活是不平静的,自己的人生之舟任凭生活之流的涤荡,所不同的是后一种人的船舱里多了一副船桨,以便在心旌动摇时调整航向。英国著名诗人蒲柏说过,我们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上,理智是罗盘,感情是大风。在“非朱自清”之类的人身上理智这一罗盘是时有缺席的。
耐人寻味的是在“有意义的生活”和“无意义的生活”之间还存有一个交集,那就是“有意思”。人们期望有意义的事情是有意思的,因为有意思就会让人乐此不疲,从而使得自己的事业循序渐进,做大做强。“有意思”有时对“有意义”又有着积极的作用,说得直白些就是,有意思的事情也能渐渐变得有意义起来。在当代文坛有着“鬼才”之称的贾平凹在青年时期沉迷于写作,做着美好的作家梦。雁塔区那间冬冷夏热的破房子成了他训练写作的天堂。在《西安晚报》通知他领取一元稿费后,他把退稿信拿出来数了数,数目竟然超过了二百。有意思就此变成了有意义。
不过,话说回来,生活更常见的状态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意义的事情有时候是充满单调与苦闷的。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万里长征,翻雪山、过草地、陷沼泽,可以说是毫无趣味,但是长征的胜利却有着巨大的意义。如此来看,“有意思”并不是“有意义”的附庸,在两者相冲突的情形下,“有意思”会被割舍,也应该被割舍。
生活中“有意思”与“有意义”往往是夹杂的。歌手良辰有首歌,歌名叫《生活就像一团乱麻》,但人们不必对此纠结,“有意义”远比“有意思”来得重要,正像材料里那位同学,如果他(她)将苍蝇叮过期牛奶的事情和生物学科联系起来,那么那篇周记就会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失分点:将人生比喻成水流,比喻原本挺好,但修饰语“湍急的”失之武断,生活之流有缓有急。对《匆匆》的分析略显简单。
升格示范:浮生若冰底水,太多平凡日子的叠加使得人们通常不会去探寻生活中点滴的意义。一篇《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充溢着朱自清对人生意义的呼求。(化用古语增添了文化味,遣词造句具有分寸感,对《匆匆》的分析较之原文深刻得多。)
失分点:首句和后面的语句似乎不衔接,有话题中断之感,同时语句表述不简洁,读起来令人感到滞涩,“后一种人”指代不明。
升格示范:人生意义的有无确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西方哲学中的经典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清醒的人们都会和朱自清那样渴求着生活的“有意义”,但世间并没有太多的“朱自清”,很多人并不在意意义的有无或者只是有选择性地在意。这些人们眼中的生活是一条蜿蜒至远方的河流,而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舟只是任凭生活之流的涤荡,最好的无非是有些人的船舱里多了一副船桨,以便在心旌动摇时调整航向,并不会真正去思考和追求人生的意义。英国著名诗人蒲柏说过,我们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上,理智是罗盘,感情是大风,但在“非朱自清”之类的人身上理智这一罗盘总是时有缺席。(较之原文,语句衔接紧密,更合逻辑,继而表意十分清晰。)
失分点:在引用素材之后所做的分析和素材关联不够紧密,有些跳脱。
升格示范:耐人寻味的是在“有意义的生活”和“无意义的生活”之间还存有一个交集,那就是“有意思”。人们期望有意义的事情是有意思的,因为有意思就会让人乐此不疲,从而使得自己的生活循序渐进,事业做大做强。
“有意思”有时对“有意义”又有着积极的作用,说得直白些就是,有意思的事情也能渐渐变得有意义起来。就如在当代文坛有着“鬼才”之称的贾平凹,在青年时期沉迷于写作,做着美好的作家梦。在“有意思”的精神支撑下,雁塔区那间冬冷夏热的破房子成了他训练写作的天堂。很长时间后《西安晚报》通知他领取一元稿费,然后他把之前的退稿信拿出来数了数,数目竟然超过二百。正是这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沉溺让他成为文坛上一个文学研究者们绕不过去的“重镇”。(对素材的分析契合语段论点,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失分点:对红军长征的概述很生硬,使得后面的结论显得乏力。
升格示范:不过,话说回来,生活更常见的状态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意义的事情有时候是充满艰辛与困难的。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万里长征。在万里路途中雪山茫茫,草地绵绵,上有敌机盘旋,下有强虏的疯狂火力。但长征的意义十分深远:它向世人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不可战胜,将艰苦奋斗,敢创奇迹的“长征精神”写进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有意思”并不是“有意义”的附庸,但在意义的指引下,人却能将事情做出大意思来。(更改后对红军长征事件的分析较之于原文显得丰满,剖析深刻,结论有力。)
失分点:引用要准确,歌名应该叫《生活是一团乱麻》。
升格示范:歌手良辰有首歌,歌名叫《生活是一团乱麻》,是的,在生活这团乱麻中“有意义”与“有意思”缠夹不清,但人们不必对此过于纠结,“有意义”远比“有意思”来得重要,但材料里那位同学,如果他(她)将苍蝇叮过期牛奶的事情和生物学科联系起来,那么那篇周记就会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更改后引用准确,乱麻的比喻更加明确。)
升格简评
升格后的文章做得最好的地方是衔接,学生们的考场作文,往往因为时间紧张而天马行空,衔接不当,往往心中很好的想法,却不能准确地表达在书面上。一篇文章如果做不到环环相扣,那么思路就难以呈现出清晰之感,所以在行文时,一定不能慌张,要时时想着前后联系,做到行文严谨。这样就会如升格后的文章一样,不仅语言老到,耐人咀嚼,而且很多短句的使用(比如倒数第二段中对红军长征艰辛历程的描述),还给人干脆利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