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变局之下谁主“沉浮”?
2019-07-08王瑞红
王瑞红
去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对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有一年多时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跌至4.31%,为近两年最低值。
银行理财收益率缘何会创新低
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文件接连出台,2018年又被业内称为“资管元年”。有业内专家表示,资管业务转型对银行相关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形成一定冲击,银行正在积极探索资管业务转型路径,包括推进产品打破刚兑、推进表外资产回表,以及筹备理财子公司等。但目前银行仍面临多重挑战,不仅存量资管业务的消化和整改时间紧迫,且不少银行的人才储备也难以跟上转型要求。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银行资管业务的过渡期将延长至2020年底,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不过,诸多商业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在推进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和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不小挑战,主要体现在产品发行、产品运作和人才压力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发行方面。由于多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习惯了以前标明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形式及对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观念,净值型产品的发行碰到困难。在产品转型的同时,持续、深入开展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是产品运作方面。净值型产品在投资理念、产品运作逻辑、风险审查模式方面均与预期收益型产品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银行面临巨大的业务调整压力和人才储备压力。某股份制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过去银行主要发行预期收益型产品,产品发行后只需等到投资到期,中间几乎不对产品进行管理。但净值型产品净值随时波动,产品估值也可能面临风险,这需要相关人员随时监测,并和投资者进行沟通。可以说,现在银行的资管部门更向基金公司靠拢,整体工作节奏更快,对人员专业能力要求也更高。
三是人才压力方面。为应对整体资管转型的压力,银行纷纷加快成立理财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开披露理财子公司筹建计划的银行数量已突破30家,获批的为7家,分别是工农中建交五家大行和招行、光大两家股份制银行。其中,部分已取得筹建批复的国有大行已经基本具备向监管部门报送开业申请的条件。另外,目前多数银行存在理财部门岗位设置缺失和人才团队建设不足的现状,为配合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银行也已开始高薪吸引人才,尤其是投研、信评相关人才,但受限于银行的薪酬激励体制,人才引进难度较大。
“二手”理财产品缘何成为“香饽饽”
今年以来,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跌跌不休”的情况下,“二手”理财产品转让成为投资人新宠。这是因为,为了提升流动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理财产品转让功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十余家银行推出了理财产品转让业务。投资者可通过各银行线下营业网点和线上手机银行App的理财专区办理理财转让业务。线上转让由出让人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挂单,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挑选购买;线下转让则由转让者自行联系“下家”或请理财经理协助发出信息,双方约定好转让价格后前往银行网点办理转让。
二手理财产品吃香的原因如下:一是“二手”理财产品收益超过“一手”。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介绍称,理财转让专区的产品都是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并非代销产品。设立理财转让专区的原因是很多客户因着急用钱想提前将产品转让,再加上目前理财市场不景气,所以设立了理财转让平台。从收益率来看,这些“二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超过“一手”。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达到4.3%-4.6%。
二是新手投资人因可以享受利息而“捡漏”。针对理财转让平台的高收益率,有银行理财经理解释称,新手投资人接手的理财转让产品收益率比现在“一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出0.5个百分点,因为客户转让的大部分都是一年前的产品,有業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二手”理财转让市场收益率是比较可观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导致一些敏感的投资者介入市场,这是一个好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理财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理财产品转让不会对银行产生明显影响。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于2018年12月推出“建行龙财富”个人财富管理与服务平台,其中设置了“转让专区”,主要用于客户进行理财产品转让,转让产品除了包括预期收益型产品外,还包含净值型产品。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理财产品转让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并不会对银行整体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未来走势如何
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给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产品规模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资管新规的过渡期至2020年末,在这期间银行理财不合规产品将会进一步压降。一方面,对于非标资产到期日在过渡期结束之前的产品,按资产到期日自然到期;另一方面,对于非标资产到期日在过渡期结束之后的产品,可通过发行ABS实行非标转标,或者通过资产转让、资产回表等方式处理。预计2019年下半年存量理财产品整改速度将继续加快,新产品发行续接能力短期内难以显著提高,或将造成理财规模继续收缩。银行理财收益率也会因资产价格的降低继续走低。其原因为:
一是未来理财市场格局将会得到重塑。目前,一些银行正在谋求理财业务转型,不再过多重视规模,转而注重结构优化。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更加规范,从合格投资者的确认,到投资产品的宣传推广、信息披露、集中度管理、杠杆比例都有相关的标准进行限制。在带来规范的同时,新规增加了运营成本,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今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平衡收益与风险。
二是未来资金可能向更稳健机构聚集。由于过去多数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属性,客户的风险偏好无法直接在其投资行为中得到真实反映。无论何种风险偏好的客户,面对实质刚兑的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无需进行风险收益的评估和权衡,而仅需关注产品收益率和期限。资管新规落地实施后,在风险和收益紧密挂钩的市场环境下,客户过去隐藏或扭曲的真实风险偏好会逐渐得到释放。不同真实风险偏好的客户,资金投向可能截然不同。预计今后投资于传统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的资金,可能面临三种方向的分化。真实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可能向主动管理能力和经验更丰富的资产管理机构分流;真实风险偏好较低的理财客户,部分资金将回归银行表内存款型产品。希望尽可能维持现有投资风险收益水平的客户,资金可能向风险偏好更稳健的头部机构聚集,以对冲破刚兑后产品风险的上升。
三是为应对压力加快成立理财子公司。整体来看,大行普遍采取“双轨制”模式,即资管部门、理财子公司同步运行。例如工行将在总行保留资产管理部,发挥1+1>2的协同作用,总行资管部主要发挥统筹大资管战略作用。而交行则考虑把行内资管中心的部分职能委托给理财子公司,因为交行资管中心与理财子公司是委托管理的关系。而更多的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出于资金、运营等考虑,在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后,则是考虑取消资管部门。
总之,随着银保监会持续加大监管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进行调整,整体呈现出更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