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
2019-07-08陈寰
陈寰
过了农历二月,自家种的萝卜白菜基本收割完毕,接下来该要“种瓜点豆”了。天气渐暖,工作之余我便开始“晴耕雨读”,一改冬日猫在书房写字刻印的生活。我好古、慕古,而古人提倡的“耕读”生活恰恰是顺其自然的。我于书法篆刻的态度亦是如此,追求自然,不必刻意,更不要做作。
对我而言,“耕读”和书法都是一种生活体验,也是我体悟古人生活与思想的一种方式。书法篆刻创作很讲究对立与统一,体现为浓淡虚实、轻重缓急等众多辩证关系。同时,书法也是一种修行,培养一个人对事物的专注和执着,让人越学越安静,越学越淡然,越学越低调。随着学习的深入,当一页页翻开浩如烟海的古代经典时,我便越发觉出自己的渺小。
我学习的方法是追根溯源。学什么,我都希望追溯它从哪里来,思考它将如何发展下去。比如,我更注重书写、篆刻形成的原因,通过呈现的结果反推书写或锲刻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创新的源泉和方向,才能做到入古出新。依样画葫芦,没有思想,不求甚解,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掌握原理,不断创新,才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习过程中,我尽量努力使自己在行动上能落实这个指导思想。
苏东坡的“无意于佳乃佳”,指的是书法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而这种“无意”是很难达到的境界。正如李白斗酒诗百篇,只有当他满腹诗书时,才能挥洒自如,若是脑子里空空如也,怕是喝再多酒也无济于事。因此,这种表面上的随意而为,实际上是高水准的真情流露、真实表达。“无意”贵在“真实不虚”,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要费尽书法家们多少日夜的刻苦耕耘呢?
周末,我常去岳麓书院听讲座。从江边去书院的途中有个自卑亭。这里的“自卑”并非与“自信”相对。自卑,出自《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登高行远如此,学习书法亦然。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我侥幸获奖,那时正好27岁。获奖之时我非常兴奋,过后却陷入沉思和惶恐。获奖一方面靠实力,另一方面需要机缘。作为年轻的获奖者,我意识到自己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尤其對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还需要下狠功夫。于是,我更加努力地临古,有时一个月临几十方古印。因此,我常以“自卑亭”自勉——唯有勤奋努力,滴水石穿,才可臻至佳境。
我倍加珍惜能静下心来写字、刻印的机会,这种单纯的喜爱算是我的初心。路且漫长且艰辛,我当不忘初心,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