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传统理法思考
2019-07-08刘志丹
刘志丹
摘 要:该文通过设计实践来研究中国风景园林传统的造园理法,借助理法思考与现代的风景园林实践的结合,对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问题和现状寻求积极的继承和发展之路,希望能以自己亲身多年的风景园林设计工作經验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传统理法
一、中国风景园林概述
中国风景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以及文学、艺术、绘画的指导下,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共同体。从学科意义上来讲,风景园林主要是一门以研究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础,利用自然条件和人造景观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和精神上的需求的人文社会学科。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主要包含了哲学、绘画、园艺、文学、建筑、规划等许多学科知识,从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交叉体系。
有人曾在《北京宪章》中说过:人类的居住环境与科学领域需要结合建筑、地景以及城市规划。我们认为园林学也是一门在广义的建筑学之下产生的集生物、建筑、美学等一身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这样一个独特的体系对于园林的风景设计师有着特殊的要求,设计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探寻这些独特的要求。许多设计师在工作的实践中感受着理论知识的不足之处,没有“意在笔先”的设计思路,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他们的工作设计里没有没有体现出中国独有的传统理法思想,没有将传统造园理法的核心发扬光大。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设计的山水构架不够熟悉,意境的表达能力比较差,对于山水的处理不够系统化。想要做到“意在笔先”,就要先从意境上来掌握,先造境再造景,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
在我国的整个景观发展体系之中,有优秀的园林家和设计师在不断更新风景园林学科的体系,也有一些并未领会园林管理法的要点,很难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工作,同时也由于国内流水线模式的运作设计方式,设计师们并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反思设计中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去将经验总结成实践结论。在全球一体化的束带趋势下,中国的现代风景园林在发展上走到了十字路口的紧要关头,怎样去把握中国精神并且完美运用在设计中是我们需要寻找的出路之一。这些问题在根源上来解释就是理论不足以支持自己的实践,导致中国的风景园林艺术既不能彻底接受外来文化的侵袭,也不能完好地继承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中国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突出矛盾点。这些问题都要求着风景园林设计师要传承中国传统造园理法并且注重实践创新。在这样双重高标准之下,风景园林设计师需要用实践来证实风景园林的演变与发展,还要以传统园林风景的理论来丰富整个的设计实践过程;不但要把握住实践的方向,更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
二、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园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园林艺术有关的他特别是传统园林艺术的研究文献历来丰富。自从秦朝开始就有了古典的园囿,也就是古典园林的雏形,在春秋战国时期,一本记载做法工艺的书籍《考工记》已经出现,宋代的李诫编的《营造法式》,对古典建筑的营造技术都进行了详细的注解以及规范,这些都为传统园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明清时期,中国的造园艺术发展道路顶峰,例如江南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还有北方的皇家园林,园林数量和造园水平达到巅峰,实践活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推动。以前的理论著作开始难以满足实践了,又开始需要更多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因此,这个时代开始出现许夺园林艺术的理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园林设计师出现很多,例如石涛、张涟、计成、戈裕良等等设计师,都不但擅长实践还擅长总结实践的经验。这里面最有名的是明朝吴县人计成的作品《园治》。《园治》记录的是计成人本人园林造园的诸多心得,立论精辟,是一份理论完备的著作。它开创了中国园林著作的先河,也是数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作品里面最具有价值的著作 。书籍的内容主要有:相地、立基、铺地、选石等等一共十个节点,书中表达了传统园林艺术最高的精神境界。
2.中国近代园林。中国近代园林的研究并没有随着特殊时期而停止,但是,在园林艺术的理论研究上,在特殊的时期和环境下,由于实践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理论作品就变得十分宝贵了。在1937年出版的著作《江南园林志》中,用科学的方法为古典园林进行测绘,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记录下来,将整本书分为了造园、沿革、现状以及杂识这四个部分,通过对园林、书画以及诗文等关系的推论,旁征博引,将江南遗留下来的六十多座园林都进行了精细的描绘和评论,同时还附有测绘图以及照片。这些详尽的资料给现代的园林研究者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资料。
3.中国现代园林。改革后,国家对于风景园林的事业开始重视起来,园林著作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出版。例如陈从周先生的《说园》《园林谈丛》,都对中国的传统园林事业进行了深刻的批评,用随笔的形式来记录问题,多角度阐释了造园、品愿、游园、等一系列的哲理。彭一刚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从设计师的角度以及空间概念的分析手法来解释古典园林的造林方法,用大量的资料奠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方法论。孟兆祯在《园衍》一文中更是写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学习的重要理论知识。在几十年研究古典园林的背景之下,将《园治》一书作为文章的体例,对于学科关系、造园理法来进行阐述。在其阐述的理法中,将借景的范围和含义扩展。
三、中国风景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的传统风景园林以山水文章作为外在形式,其背后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在周朝就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时”。易经在几句话之间就从天地日月阐述了“天人合一”的真谛。人与天调就是合,主求天人共荣。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话不能得到天的支持,顺应天才能事事兴盛。《管子》也说过:“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揭示了自然生长、万物更新,以及周而复始的宇宙之道。中国古人早已经领悟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们要顺天而行。
回看整个中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与历史,从古到今都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史纲,并且渗透在以借景为核心的每个环节之中,从相地、立意、布局等待园林建筑的所有细节,都反映了“天人合一”的这个纲领,这也是现代园林仍旧采用借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人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自然现状这一种情况,人对于自然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人们在生活的状态,假如天意和人意产生某种冲突的时候,该以那个作为标准就成为园林设计师的挑战,这是设计师应该从“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发展关系来考虑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造林技法博大精深,同时其在设计实践的工作之中能够紧紧围绕着理法来展开,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理法,让园林风景中的问题能够进行具体分析,形成每一个园林独有的特色。例如河北久负盛名的清朝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虽然是皇家的休闲园林,但却处处透露着人与自然的结合之美。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属于康熙时期的杰作,全园虽然以自然式的布局展开,但却紧密统一在了朴素淡雅的山野趣之间,由山水自然之色,吸取江南塞北的风光,从而成为了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的宫苑。
四、结语
在现今社会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下,则那样选择以及走好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的道路,并且将他们融汇是当前面临的困惑之一;而怎样去继承传统的园林风景,进行创新、凸显时代意义,都是我们和将要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借鉴前人提出的园林艺术理论,结合现今的园林艺术发展状况,继承并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艺术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