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冈县茯苓松蔸种植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2019-07-08王琴

农家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建设

王琴

摘 要: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的实施,凤冈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采伐迹地上的松兜种植茯岺,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林农增收。

关键词:凤冈县;茯岺;种植项目;建设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茯苓系常用中药材“八珍头”之一,可食用可入药,据医药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年大约需要2万余吨干茯苓。茯苓为多孔菌科卧孔属茯苓的菌核,为低等植物,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政策支持

1.顺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

凤冈县在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完成后,已着力探索适合凤冈林业产业发展的配套改革措施,主要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为主,通过10年来的探索,利用采伐迹地上的松兜种植茯岺,是行之有效的。

2.中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草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疗药品,现代中成药制药原料,自古以来在人类救死扶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生活及医疗中,中医医疗仍然具有西医医药不可替代的一面,其医疗效应是西医药无法可比的。中药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社会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3.顺应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政策要求

国家大力鼓励扶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及其优质种源的繁育问题和大宗药材的基地化绿色种植生产问题,鼓励建设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建立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加工示范基地。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产业,又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凤冈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森林资源丰富,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对调整凤冈县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回归自然”、“天然药物热”正在兴起,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植物,治疗作用经过长久岁月的验证,没有化学合成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国内外中药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凤冈县应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大力发展茯岺中药材种植产业。

三、建设条件可行性分析

1.气候条件

凤冈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7.4℃,7月份平均气温25.7℃,1月平均气温4.1℃。 县内无霜期257—302天,年平均降雨量1257.1毫米。气候条件非常适宜。

2.资源条件

茯苓松蔸无断根种植技术是将菌种接种在采伐后的马尾松树蔸上,省时、省力、省菌种、省原材料。凤冈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土面积188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01390.4公頃,其中有林地85896公顷(其中马尾松41053.2公顷),灌木林地9295.4公顷,疏林地1526.3公顷,未成造4233.9公顷,其它林地面积2704.7公顷。活立木蓄积4874697立方米(其中马尾松蓄积2775356立方米),马尾松资源极为丰富。

3.交通条件

全县326国道贯通东西,杭瑞高速、乌江航运已建成。省道、县道四通八达,交通极为方便。

四、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任务和规模

(1)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据市场需要,按照集约化、企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经营模式,定向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创造名牌产品,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产业。把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将项目与示范推广,并辐射、带动凤冈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建设的规模及内容。①建设加工茯苓饮片的初级加工厂一座,厂址选择:凤冈县琊川镇,该镇交通便利,临近余庆、湄潭两县,对项目的辐射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占地面积4000㎡。建设内容为:加工厂房、仓库、办公楼、停车场、绿化及供电、给排水、道路、消防等公用及辅助工程,配套建设相应的质检、分析设施等。②利用当年的商品材采伐伐区作为当年的生产基地。生产面积20000亩。种植松蔸25万个。

(3)茯苓的种植方法。松树采伐后留下的松蔸,凡直径在16厘米以上都可用于栽培茯苓,一般是用前一年秋冬季或当年春节采伐的松蔸,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一般当年春季或6—7月接种,当年秋冬或翌年6—7月成熟。平均每个松蔸年产鲜茯苓10公斤以上。

2.项目定位与经营模式

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无偿给林农提供菌种、技术培训和指导,林农负责种植,公司以订单保底价的方式回收,公司原材料有了保障,林农种植也没有了风险,实现了双赢。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带动茯苓制种、种植、生产、销售及深加工产业的延伸,形成全国重要的茯苓制种、生产、收购、加工、贸易基地,增加当地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

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400万元,设施设备200万元,种苗1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2.资金筹措

总投资1000万元,申请国家产业化项目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菌种),自筹资金700万元。

六、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每个树蔸按年产干茯苓5公斤计算,全县每年25万个马尾松蔸年产干茯苓125万公斤,按现行市场价20元/公斤,可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实现税收300余万元。

2.社会效益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当地农户增收1500万元,提供社会就业岗位500个以上。

3.生态效益

茯苓松蔸无断根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运用,利用废弃松木树蔸种植中药材茯苓,不仅实现了废物再利用,节约了大量原木,且由于茯苓充分吸收了松蔸的营养成分,加速了松蔸的腐烂速度,原先需三四年才能腐烂的树树蔸,现在只要一年时间就可以全部腐烂,腐烂的物质又可以化解为林地的营养成分,促进了林地的良性循环,彻底解决茯苓种植业与林业的突出矛盾,防止水土流失,有效保护茯苓产区生态环境。

七、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技术基于利用废弃的松树蔸,树蔸不起挖,不会造成水土流失,不破坏生态植被,同时可加快松蔸腐烂,使茯苓种植业与林业相互和谐发展。不需要施用化肥、农药,不产生污水,对废弃物进行统一收集,集中进行环保处理,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生产出来的药材均为绿色无污染产品。

八、结语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战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项目依托凤冈县丰富的马尾松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内容,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和示范带动性。项目采用公司统一组织按核定的面积(树蔸)发放菌种,下派技术指导人员,完成规模性规范性茯苓种植基地建设,并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既排除了农民的种植风险,又保证了公司获得优质原材料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生产结构及家村经济结构,成为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项目经分析论证,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方向,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风险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增加农业收入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该项目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荣超.茯苓的松蔸栽培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5(04):42.

[2]李群.用松蔸生产茯苓的经验[J].北京农业,2007(16):25-26.

[3]夏子贤.松蔸不断根栽培茯苓丰产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2004(02):19-20.

[4]蔡丹凤.松蔸栽培茯苓重金属累积规律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2,19(03):97-102.

[5]蔡丹鳳. 茯苓松蔸栽培优良菌株的筛选[A]. 中国菌物学会.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2012:2.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