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移栽与田间管理技术
2019-07-08陈中刚
陈中刚
摘 要:水稻作为我县农业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稻种植技术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相关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于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在实验和生产中不断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本文主要就水稻移栽和田间管理技术两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旨在能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移栽;田间管理
水稻栽培和移栽后的田间管理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移栽后的水稻植株能够返青成活,加速分蘖,保证分蘖数,为水稻的稳产高产打下良好基础。重点是通过对水的调控,促进水稻根系发育,使植株生长健壮,保证足够的分蘖数,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水稻优质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水稻移栽技术
1.稻田建设与整地耕作
(1)稻田建设 稻田是水稻的生产根本,在这方面要充分利用并做好水土资源,田块平整,秧田排灌,不断提高和改善耕层土壤结构以及增强土质肥力等各项基础性工作。这既是确保水稻栽培技术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也是水稻能够持续高产稳产的根本保证。因而,必须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2)稻田翻耕 稻田翻耕最好選在秋季进行,这样会有利于消除田间的杂草,改善耕层理化性质,同样也能提高盐碱地块洗盐排碱的实际效果。对于地下水位低、耕层水量少的田块,可进行早期耕翻;否则,初春时节的土块不容易耙碎。翻耕时要保证质量,其深度应在16~20 cm之间,深浅应一致,做到不漏耕、不重耕,扣茬严实,将农肥翻入耕层。
(3)稻田整地 水整地要和插秧同步协调,既要考虑到插秧时间,还要兼顾播种质量的要求。整地要在插秧前2~3 d完成。对于非盐碱的田块,要先旱平,然后再进行水整地;而对于旋耕与盐碱田块,只进行水整地,不用旱平。水整地要先灌水泡田1周,水层深度应以不露土为原则,随后实施耙耢作业。整地质量需达到耙细平整,土肥交融,田面松软细碎,高低相差不应超过3 cm。
2.稻田施肥
稻田施肥要遵循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合理搭配及底肥全层施用的原则。
(1)攻前保后施肥 要重施基肥,其施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80 %左右,还要早施分蘖肥,穗肥的施用则要视具体情况。通常是早熟品种和生育期较短的采用这种施肥方法。
(2)前促中控施肥 前促就是以基肥为主,约占总施肥量的65左右。分蘖肥要早施,以促其分蘖早生快发,待有效分蘖后停施。这一期间要适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拔节后酌情施用穗肥。
(3)前保中促施肥 在灌水泡田后与水耙前施用。事先将水口堵好,然后将肥料均匀地撒入稻田中,并用耙地工具将肥料耙入耕层7~9 cm处,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耙后应尽可能少排水,如非排不可的话,也应等4~5 d后再排,不然会造成肥分大量流失。
3.适时早插
我省早春气温回升不稳定,并且比较缓慢。为增加有效分蘖,促其早熟高产,应选择适期早插,并尽量缩短插秧期,切记也不能插秧过晚。具体时间应结合本地气象条件,以确定最佳插秧时间。
4.合理密植
确定栽插密度应从品种分蘖力的强弱和肥力基础以及施肥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基本原则就是,壮苗宜稀,弱苗宜密;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蘖力强的宜稀,分蘖力弱的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早插宜稀,晚插宜密。
在移栽规格上,即确定密度后,还要确定田间的合理配置。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有:普通栽培行距20~30 cm,穴距10~20 cm,每穴3~5株;旱育稀植栽培行距30 cm,穴距14~20 cm,每穴2~3株;超稀植栽培行距30 cm,穴距26~30 cm,每穴2~3株。
5.插秧质量
当日起秧当日插完,不留隔夜苗。每穴插苗数一致,深浅一致,横竖成行。为保证插秧质量,须拉紧插秧绳,绳上所固定的穴距标记要等距离,按标记插秧。插秧深度要保证在2~3 cm之间,做到不窝根,不倒苗,不漂苗,不丢穴,插完后的秧苗应直立,每穴苗数要正确。
二、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这一时期属营养生长期。主要工作是保证秧苗成活,加快返青,并确保分蘖数和计划穗数。
分蘖是水稻的重要特征。在水稻群体中,达到10%的稻株出生分蘖时被称作分蘖初始期,分蘖数增加最快时称作分蘖盛期,分蘖数达到最高时称作分蘖末期,而分蘖成穗数和分蘖出生相同时则被称作有效分蘖终止期。此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科学合理追肥,以保证提高分蘖的数量与分蘖素质;浅水灌溉,以水护苗,并视稻苗长势情况适当排水晒田;及时有效防治病、虫、草害,做到科学合理用药。
2.中期管理
这一时段为长穗期,生长特点就是幼穗分化形成。主要工作是调控长势,防病防倒伏,实现穗粒数指标。
此时水稻生长到茎秆节间开始伸长和幼穗分化,当茎秆基部第一间节伸长到接近2 cm时,外形由扁变圆,被称作拔节。地上部分伸长节间一般4~7个。水稻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后,开始进入幼穗形成的生殖生长期。长穗期是水稻一生当中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是要及时追施拔节肥和孕穗肥,通常在抽穗前15 d左右补施穗肥,每公顷纯氮30~35公斤;追施钾肥提前1周左右,每公顷施用氧化钾30~35公斤。二是要灌好孕穗保胎水。三是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3.后期管理
这一时期属结实期,从开花授粉到灌浆成熟。主要工作是合理灌溉,保持浅层水,以维持根系的活力和叶的功能,加快灌浆速度,提高结实率和粒重,达到安全成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葛跃武;水稻移栽技术管理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3年05期.
[2]水稻移栽的起源[J];垦殖与稻作;2005年04期.
[3]徐明财;水稻移栽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13期.
[4]马明健;寒地水稻移栽本田后的技术管理流程[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5]刘爽;水稻移栽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10期.
[6]邢书春;水稻移栽及田间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07期.
[7]刘同心;水稻移栽与田间管理的技术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07期.
[8]何琼;水稻移栽后的管理要点[J];致富天地;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