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概论”课堂

2019-07-08李张容

学理论·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概论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李张容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概论”课堂,既是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概论”课堂需要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趣味性、引导性与互动性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概论”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普及政治常识,凸显思想经典;注重理论教学,增加知识趣味;坚持引导为主,加强师生互动。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128-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一个新概念,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决议则将其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写入了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体来讲,党的十九大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关键的界定主要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需要做出适时的更新。2018年4月,最新版即2018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材出版并陆续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依据2018版“概论”课教材进行教学,如何落实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高校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必须要解决的教学实践问题。本文主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概论”课堂的现实意义、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以及具体路径做出简要分析。

一、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概论”课堂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认真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认真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成为全国各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2017年10月26日即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在出席军队领导干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在于一个“实”字。具体来说,就是三个“坚持”和三个“取得实效”。2017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把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所确定的重大任务上来,要把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同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第一次学习时还指出,全党要“大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真正的“学懂”“弄通”和“做实”。11月1日,中共中央还专门发布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因此,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全国人民开始了认真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和政治任务。2017年10月26日,陈宝生在部署教育系统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动员部署时就指出,如今教育系统的第一位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学习、领会、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其具体表现在学习、教授、传播、研究、实践和实行这六个方面。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同时,全国各马克思主义学院相继组织教师和学生观看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全国各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学习、研究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师生座谈会,部分高校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学习、研究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修班也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班。2018年4月,“概论”2018版新教材出版并陆续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之中。可以说,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现在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圆满承担这一首要政治任务。

2.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

2017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高校应该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根本性的问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和中国梦做出更大的历史贡献。高校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关键性问题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抓住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工作,在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来讲,“三进”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功落实,依赖于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教育过程的引导。这些重要的工作都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来完成的。“概论”是高校对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普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常识,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理论的自信和信心,提升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概论”课堂落实对于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任务,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历史任务。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概论”课堂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1.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其一,知识性或常识性传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方面。葛兆光教授在《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一书中提出过一个说法,那就是给本科生讲常识、给硕士生讲方法,给博士生谈视野。葛兆光教授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就在于他认为现在存在常识不稳定的情况。在他看来,常识最为重要,就如同米饭白菜之于人的饮食一样,它比燕窝鱼翅更为普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常识已经成为非常识。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常识具有专业性的差异和时间性的不同。据说清末一场科举考试,考生面对“项羽与拿破仑”的试题茫然失措,“竟然”不知拿破仑是一个人名,最终考生的回答也就让人啼笑皆非了。正如孙江教授在《近代知识亟须“考古”》一文中所言,今天的常识未必为昨天的常识,欧洲的常识未必是中国的常识。在实际的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中,偶尔会发现大学生对于政治常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不大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的情况,比如党代会的召开时间和地点等这类常识性问题。这种政治常识失落的情形不独存在于大学生之中,在研究生之中尤其是非政治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群体中更为容易发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就是为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性教育或知识性教育,对大学生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可见,政治常识的普及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其二,思想性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更高要求。理论性仅仅只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内容,其更为重要的功能则在于思想传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作为思想家而存在,马克思主义也是作为思想经典流传于世的。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在欧洲进行的多次票选中当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继承者几乎都是以思想家的身份而存在的。由他们所创立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作为思想理论经典而流传于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概论”课既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理论常识教育,同时又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典的教育。其三,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题。知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是知识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和促进大学生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常识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典的理解和认识。高校的“概论”课堂容易忽视二者之间的关系,要么是知识有余而思想不足,要么是只谈思想而忽略了基本的政治常识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只有做到二者兼顾才是“概论”课堂的理想选择和基本目标。

2.理论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其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理论课教育。这是由本门课程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大学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要达到实际的效果,其前提就是大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掌握就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的。再就是就课程名称来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课的性质几乎一目了然。具体到“概论”课来说,无论是这门课程的教材名称,还是“概论”课的章节目录的设置,还是“概论”课本的具体内容,都具有高度的理论性。这既是“概论”课的特点,也是“概论”课的优点所在。其二,趣味性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要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抬头”率不高的现象。可见,新时代大学生对于课堂具有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课堂不仅仅要具有深刻的理论性,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抓住大学生的目光就应该在趣味性上下功夫。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在进行多种形式的试验和改革,如慕课、通识课程等。这些都是在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形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其三,理论性与趣味性的张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常言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通常来讲,理论性过强,则会降低课程的趣味度。而如果一味追求趣味性,则偏离了开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质。因此,“概论”课堂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理论性和趣味性的张力问题,促使二者达成一种平衡。

3.引导性与互动性的关系

其一,主导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导向。主导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高校教师的主导性,一个是大学生的主导性的问题。从高校教师的主导性来看,教师主导了教育的全过程。教师根据高校“概论”课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自主设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等环节。而且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而言,它本身就是具有鲜明政治倾向性和引导性的马克思主义常识课。此外,大学生的主导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传统的教育理论看来,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教师与大学生主客体的地位是固定的、不变的。然而,在新时代教育理论看来,大学生既可以是教育的主体,又可以是教育的客体;高校教师既可以是教育的主体,也应当是教育的客体。从这一角度来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注意到高校教师的主导性,又要注意到高校学生的主导性的问题。其二,互动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特点。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多面的知识结构、强烈的自主意识、鲜明的表现欲望,他们渴望发声也敢于发声,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传统的被动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此,互动性、参与性就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特点。这种互动也不仅体现在教师与大学生之间,也体现在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其三,主导性与互动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平衡的重要问题。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性,但要以不损害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界限。大学生也应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在互动式教学中提升政治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情况往往更为复杂,教师的主导性与大学生的参与性都难以拿捏,需要依据实际的教学过程而定。因此,“概论”课堂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理论性与互动性的关系。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概论”课堂的路径选择

1.普及政治常识,凸显思想经典

其一,“概论”课堂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性教育。如果按照葛兆光教授以上说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在于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常识教育,普及大学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常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新时代的核心问题进行探索,从而形成了最新的理论成果。2018年3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编写领导小组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对高校“概论”课等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并很快用于高校的公共政治课教学之中。大学生也在全面学习2018年版的“概论”课新教材的过程中深刻领会理解并逐步开始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概论”课的新的政治常识,理应进行全面的政治常识教育。其二,“概论”课堂要加强对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经典的教育,从而凸显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典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经典。在高校“概论”课堂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还有助于凸显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典,展現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思想魅力。可见,这一新的理论成果既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又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典。“概论”课加强对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的教育,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政治常识,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作用。

2.注重理论教学,增加知识趣味

其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生机活力的秘诀就在于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到了统一并根据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新时代的最新理论创造。2018年版的“概论”课教材的出版就是根据党的最新理论而做出的教材更新。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理论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的重视。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概论”课理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二,趣味性的增加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特点。习近平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良好的家风、领袖魅力,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爱党爱国爱民的鲜活实践、大众话语和理论阐释,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材料,有助于提升“概论”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包含丰富的知识趣味。“概论”课加强对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的教育,有助于增强理论教育的效果,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3.坚持引导为主,加强师生互动

其一,“概论”课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根据“05方案”,“概论”于2007出版教材。这之后,分别五次修订。2015年之后,“概念”课采用的是2015年修订的版本。2018年则出版了最新版本。这一版本并非修订版,而是最新版,区别于以往的五次修订版。可见,从教材的变化就可以发出,2018版“概论”教材对教师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高校教师要对学生主动地有引导性地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对其进行学习和实践。其二,无论是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还是新时代的教育现状,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的发展性都决定了“概论”课堂要增强互动性。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身的发展性来看,它作为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新鲜的理论土壤和实践基础,并会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而发展。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性、创新性、实践性都是“概论”课堂应该和可以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和大学生可以就这一最新理论成果进行集体学习、课题研究、学术讨论和实践推行。这就对教师与大学生在“概论”课堂的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概论”课加强对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的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概论”课堂的互动性。

猜你喜欢

概论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