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理”相与析

2019-07-08成春

课外语文·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字理教学策略

成春

【摘要】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困境,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字理提高学生准确高效掌握实词字义的能力,并最终理解文章内容。其中核心教学策略有字形构造策略、字源寻义策略、字义流变策略、字理联想策略等。

【关键词】字理;文言文实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其内容庞杂,变化丰富,重点不明确,成了文言文教学中难啃的“硬骨头”。

从宏观指导上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说明是“阅读浅易文言文……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这段话可视作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指导纲领。其中“浅易”和“常见”却是一种模糊的判断,也缺乏客观标准,因此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难以合理地落实常见文言实词教学。

从实词常见教学方法上看,文言实词的教学常见的教学方式是串讲式随文翻译,实词的获取零散而随意,没有系统性,实词词义掌握也不牢靠;或者采用重要实词重点梳理突破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识记与运用,这种方式不连续,而且实词的选择与老师个人经验有关,不利于形成实词学习的有效性;或者如高三第一轮复习时在一段时间内强化实词教学,在短期内可以增加实词教学的效果,但是遗忘率高,同时浪费了时间。

从学生学习实词的状态看,文言实词学习投入大,范围宽,但是考查不明确,收获小,难以形成学习兴趣和动机。文言实词识记量大、稳固率低、应试性低,离学生的语言环境较远,难以形成学习的氛围与乐趣,缺乏内在需求。

二、“字理”概念界定

字理,也称造字理据,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和规律。研究字理,就是探究汉字造字的源头、规律与字义流变。由于汉字众多,汉字造字方法复杂,对某些汉字的字理的理解与分析还有许多争议,简化后汉字结构有很大的变形,字义流变过程中意义的异化等因素。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选择从文字的字形特点入手,结合“象形、会意、指事”三种造字规律和“词性流变、词义范围流变、词义特殊用法”三种字义流变规律来进行文言文实词教学。

研究字理,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文言文语境中更快掌握文字的意义。例如,“休”字甲骨文为“”,像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本义是“歇息”,与现代字义相同,所以学生能快速掌握,但是,“婴”字甲骨文为“”,本义是女子用项圈缠绕自己的手臂装扮自己,在现代语境中该字本义已经消失,但是文言文中却还有这个意义,“而刘素婴疾病(《陈情表》)”一句中的“婴”就是“缠绕”之意。学生掌握了字理,就能快速掌握字义与句义,而且记得牢,效果好。

研究字理,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深入探究。每一个汉字都有来源,每一道笔画里都包含着意义,蕴藏着文化,体现着智慧。因此,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乐趣,最终完善语文素养。以“彳”的字系为例,“行”甲骨文为“”,本义是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象征人生之路的选择;“德”甲骨文为“”,路口中间眼睛看着前方,象征看清道路的方向,没有困惑迷误,大道坦然直行;“律”甲骨文为“”,道路上一人秉持一只判笔,象征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处事遵行的条文、规则。

研究字理,可以系统建构文言实词词义体系,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不仅便于识记,更有利于理解。以“信”字的词义系统为例,《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信”的释义项11项,纷繁复杂。“信”金文为“”,本义为开口许诺,动词义,现在通过字理,可以构建如下系统:首先构建词性演变系统,动词义“守信用”(“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史记·高祖本纪》),“相信,信任”(“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名词义“信物,凭证”(“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诚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其他如“书信”“信使”“信用”等义,副词义“的确,确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他如“忠实地”,形容词义“真诚的”;其次是性质演变系统,“信”从正面意义变为反面意义,“任凭,随意”(“信手把笔,随意乱书”《与元微之书》);最后是词义特殊用法,“信”有“准时,有规律”(“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吕氏春秋·贵信》)之意,是引申义和语境义。

三、通过字理解决实词教学的策略

(一)字形构造策略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词义不是汉字最核心的问题,字形和词义的关联才更重要,这是汉字本身的特点。虽历经演变,但是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本身即为理解字义的已知条件之一。因此,从字形可以推知汉字的字义。例如,“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中“畴”偏旁为“田”,可以推知其字义为“田地”;“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中“眇”之少目,可以推知其字义为“眼盲”;“胜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相”字右边为用眼睛看,可以推知其字义为“观察”;“(王涣)纠剔奸盗,不得旋踵”(《后汉书·王涣传》2018年全国卷2)中“踵”左边为脚,右边为承重的部分,可以推知其義为“脚后跟”,“旋踵”为调转脚后跟,形容时间短。“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中“啖”左边为口,很容易推测出其字义为“吃”。

(二)字源寻义策略

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源头,追本溯源,寻找本义,不仅能让学生准确地进入历史的真实意境,从而理解其初始的意义,还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词义,感受到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字源寻义,对那些古今意义变化较大、较为生僻、用法特殊的实词更为适用。例如,“既”的“已经”义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既”的甲骨文为“”,本义是食毕后转身离开,引申为已经完毕,因此“已经”之义很容易就能掌握。与之相反的是“即”,它有“靠近”的义项。其甲骨文为“ ”,本义是靠近席位就餐,引申为“靠近”之义,“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童区寄传》)中“即”就是“靠近”之义。“非”有“诽谤,责难”之义,与现代意义相差太远,探究其字源就很容易理解,“非”甲骨文为“”,表示两人相互背离,相互排挤,本义就是“责难”,“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中的“非”就是用的本义。“何”的本义是“询问,呵斥”,现代意义中的“何”已经没有这个用法,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意义。“何”的甲骨文为“”,像士兵手持武器盘问路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中的“何”就是用的本义。

(三)字义流变策略

随着社会生活变化和词语使用范围的变化,汉字的本义会通过一些条件和方式流变出其他义项,而且这些次生义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继续流变。字义的变化,导致了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同时也说明了一个汉字的诸多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这就为识记常用义找到了依据。字义流变策略适用于识记与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尤其是当一篇文言文反复出现同一个实词但是字义却不一样的时候,可以提高文言文实词教学的效率。例如,词性的演变,以《苏武传》一文的文言实词教学为例,“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一句中有两个“使”,其中第一个是动词“派遣”之义,第二个是名词“使者”之义,词性上有演变。《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第一个“食”为动词“吃”之义,第二个为名词“食物”之义。其次,词义的特殊流变规律,《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实词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有“负”出现了5次,其中“肉袒负荆”中的“负”是本义“承受重物,背负”之义,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中“负”是特殊使动用法“使……承担”,“决负约不偿城”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中“负”的对象被抽象化,通过比喻,泛指一切可以背负的抽象事物,所以字义为“违背”,“秦貪,负其强”中“负”的字义被递进引申为“依仗”。

(四)字理联想策略

联想就是通过联系上下文信息弄清楚句子涉及的对象、行为态度产生的影响等,为实词字义的判断提供尽可能多的参考信息。而字理联想就是对字义的使用范围、对象、方式、侧重点、性质等进行联想,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由浅入深,由此义推彼义。例如,“杨君前牧舒,舒人治”(《白蘋洲五亭记》2018年天津卷)中“牧”字字义很难理解。“牧”字甲骨文为“”,本义为“放养牛群”,可以延伸放养者和被放养者的范围,由物及人,再结合“牧”后面的“舒”为“地方”之义,所以推测其字义为“管理地方”。“徒”字甲骨文为“”,本义为“赤脚走路”,可以通过侧重其走路的方式联想得知其字义有“空空地,白白地”一项,“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徒”就是此义。“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史记·管晏列传》)中“多”是“重视”之义,通过相反联想,可以推测“少”有“轻视”之义,在“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中“少”就是此义。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字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汉字字理教学培训班暑期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