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冯如故里”建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建议
2019-07-08卢锡铭
卢锡铭
中国侨联在2014年11月2日发出的《关于“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有关规范工作的通知》指出:“交流基地”是侨联组织对承载中华文化、富有侨的特色、广大侨胞向往、社会广泛好评,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各类文化场所等所予以确认的展示窗口,是侨联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推进优势互补、合力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
广东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全世界的华侨中广东籍占2/3以上,侨胞人数近4000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这华侨队伍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要唤起全世界华人支持这一伟大战略,建立“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其作用不容忽视。
经过详细的调研,我们认为: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著名侨乡牛江镇,是完全符合建立“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条件的。它的建立将会有力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进“两个并重”、“两个拓展”,丰富“亲情中华”主题活动内涵,支持广大侨胞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對团结凝聚侨心侨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冯如故里牛江镇属恩平市,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祖籍牛江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3.5万人,分布在委内瑞拉、巴拿马、古巴、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美国、加拿大、所罗门群岛、澳大利亚、荷兰、英国、西班牙、南非、新加波、马来西亚、阿联酋、中国香港和澳门等全世界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第一侨乡”江门五邑的著名侨乡。
牛江镇的侨乡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其中,有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家、飞行家冯如;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惯性技术领域著名专家冯培德;有德高望重的原粤中纵队党委常委、广阳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正军职离休干部郑锦波;有杰出侨领吴年乐、方寿林、冯雪茂、冯根存等。
这些年,牛江镇着力打造“冯如故里”名片,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宗旨,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侨服务相统一,坚持国内海外工作并重、老侨新侨工作并重,着眼拓展海外、新侨工作,整合优质华侨文化资源,创办《牛江侨刊》联络乡谊、传递乡音、沟通乡情,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满足侨胞文化需求。牛江镇籍的退休干部教师在恩城组建了恩平市冯如文化研究会,与此同时,特别利用“冯如文化及其人文资源、特色景点内涵丰富”的优势,着力打造“冯如故里” 名片,对“冯如故居”、“冯如文史馆”、“冯如纪念楼”“冯如纪念中学”以及一批展览场馆等进行强化维护和升级改造,并取得显著的成果。
把“冯如故里”建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
增加“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申报份量。牛江镇近年来为建立这基地,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较大成效,建立“基地”条件已经基本成熟。镇已向全国侨联提出申请,请省侨联从中协调办理相关手续,把“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牌子早日拿下来。若申报成功,将是侨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亮点。
加大“冯如故里”宣传力度。冯如故里是广东侨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却较为欠缺,必须加大宣传的力度,可分近、中、远期进行:一是近期,可请省侨联主办的《华夏》杂志牵头,组成省内知名作者到牛江镇深入采风,撰写一本《冯如故居》散文集;二是中期,可请知名作家写《冯如传》交由广东知名出版社出版;三是远期,着力打造一部《中国航空之父》电视剧。将冯如故里,传遍全国,传遍世界,以增强其应有的影响力。
加大扶持“冯如故里”的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对打造冯如故里上马的一些经济建设项目,如“航空育种园”等,有关部门应给予税收相应的减免;二是加大拔专项资金的力度。如省委宣传部可把出书与出电视剧列入出版以及广播电视专项基金。对冯如故居、冯如纪念馆的保护与维护以及扩展,文化厅应追加一些相应的专项拔款;三是加大进一步提升的力度。省文史馆可派出专家对牛江镇进行全面考察调研,对进一步打造“冯如故里”文化名片,提出一整套有前瞻性、科学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作者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广东侨界人文社区交流点
一直以来,牛江镇委镇政府致力擦亮冯如品牌,弘扬冯如文化,不断加大冯如文化对外交流的力度,大大促进和增强侨胞特别是新侨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使冯如精神更加承载中华文化、富有侨乡特色,从而让广大侨胞无比向往、倍感自豪,开展文化寻根,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2018年4月,牛江镇侨务工作实现突破、再迈新台阶,镇内马龙塘村成功创建为“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
炯成楼
位于恩平市牛江镇仕洞村委会,被誉为“恩平最豪华私宅建筑”。于上世纪30年代由仕洞村旅马来西亚矿业巨子冯安相出资建造,并以其父亲冯炯成的名字命名。该楼耗资白银20万两,是恩平民国时期最豪华的建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四周砌有二、三米高的围墙,形成古堡格局,楼顶为中国古代宫廷的庑殿形式,琉璃碧瓦,四檐滴水。正面两檐翘角竖有对称麒麟陶瓷,工艺精湛,古色古香。豪宅最富特色和最有价值的,当数楼名的题字和宅内数十幅古画。在三楼的正面中间,以水泥塑的“炯成楼”三个字,字体雄浑苍劲,落书款“朱汝珍题”小楷及印鉴;宅内一、二楼墙壁上绘的是西洋味极浓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三楼绘的是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画,工笔精细,画面色彩鲜艳,人物传神逼真,栩栩如生。“炯成楼”楼名的题字和各层壁画,则是屋主人在该楼建成之时专门派人重金请岭南书画家、清末榜眼朱汝珍题绘。朱汝珍为广东清远人,27岁考取拔贡,光绪三十年高中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