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

2019-07-08魏佳佳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信息技术

魏佳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转变,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文章建立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整合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1    信息技术课程问题探究模式的理论基础—课程整合思想

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是我国进行教学改革的最新起点。整合是指在同一个系统之内的各个要素进行协调和渗透,最终使得系统的效益最大化。课程整合也就是将教学系统分化成为一个个小的要素,进而让这些要素互相之间进行联系最后变成一个整体[1]。随着对课程内容的逐步了解和深入,课程整合理论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版本,其中,恰好有一种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育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提升了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引入新知识时,首先,找到一个来自其他学科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而借助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2    新型教学模式的特色

截至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融合到不同的教学过程之中,而这种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首先,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原本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质的变化,从原本的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变成为知识创新型人才[2]。现阶段,在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之中,正是由于这两个目标的存在形成了多种教学整合实施的模式[3]。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将信息技术这个工具介绍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这一工具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所以,在新型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从原本传授知识的人转变成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的人,学生也应该由原本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成主动探究的主体。

2.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这一教学模式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仅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和主导者而存在的,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随之凸显出来,并且这一模式能将他们的创造能力、主动能力激发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变得更加积极,进而可以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寻找自己的学习资源,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离开教师在这其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完善。

2.2  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开展驱动式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多元化的,同时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教学的过程也十分具有针对性[4]。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更加浓烈,学习意愿更强。任务可以是任意一个学科所颁布的课堂任务,或者是情境性的问题,将任务混合在这之中使得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思考问题,同时在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许多知识也就无形之中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由此一来,几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就可以融入对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掌握,最终统一为一个整体,并且有效地整合起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达成了学习目标。

2.3  信息技术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信息技术课程在进行评价时应该让学生作为主体,严格地遵循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将评价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选择单人考核或者小组考核的模式,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利用起来,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被激发出来,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很多,完成任务之余,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2.4  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在将信息技术与日常的学习课程整合到一起后,对学生的要求也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该模式要求学生要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所对应的学科上去,还要致力于提高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5]。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了一些问题,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十分严谨并且有相应计划的。所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帮助的,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训练,学生可以将其转移到對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3    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3.1  虚拟现实型教学模式

虚拟现实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到非常多的学科中。运用最多的是数学学科数型变化、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例如,在讲到物理课程并联电路这一章时,可以将要用到的电路加入到课件之中,利用电路模拟出电路中电流流向的全过程,教师也可以在现场进行实物演示。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就只能看到电器是如何工作的,却没有办法了解电路的流向问题,不能明白什么是并联电路,对电路的实质无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使用电脑对电路进行模拟并联,更为直观和清晰,学生可以对其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情景创造型教学模式

情景创造型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工具,结合教学内容的安排,为学生创造一个和教学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的情景,形成一种大环境,让学生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进行情感感知的时候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事物,也能够清晰地理解一些概念[6]。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使用单一的教学媒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始终达不到兴奋状态。长此以往,学习者想要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慢慢地被消磨了,即使教师非常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过程也是十分艰难的。如果将图文并茂而且还有声音的媒体教学运用到这一过程之中,就会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知识进行理解时也会更加容易,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以语文课文《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只是依靠在讲台上单调地讲述,预期的教学效果几乎不可能会达到。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真实的图片和有趣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们看,同时伴随着轻松的旋律和深情的朗读,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一些情感上的共鸣,对课文进行理解也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3.3  探究型教学模式

所谓的探究型教学模式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支撑的网络系统将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们,伴随着教师的组织和領导,将学生进行分组,在任务驱动下,小组内的成员应该互相帮助,进行信息的搜集然后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终完成所颁布的任务,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都在无形之中提升了。而在探究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们提前分好组,并且明确地分好工,最终一起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探索性教学模式经常会被应用到学科知识的拓展过程和综合实践课之中,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在构建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探究型教学模式应该了解的是,教育是始终立足于课程的,在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应该服务于更为具体的学科学习任务。整合所强调的内容就是信息技术,为课堂进行服务,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最优先的出发点就是课程,而不是计算机。应当选取一些手段使得信息技术在哪几个方面可以让学习的效果变得更好,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去完成一些以前觉得十分困难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供平台。

4    结语

几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进行的综合运用,使得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将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凸显出来,让学生在增强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在进行不断地探索,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变得更好。所以将信息技术和其他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信息技术可以合理地运用到其他的科目之中,而各科教师也应该在课前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充分地进行了解,并且可以熟练地运用,进而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学习机会,同时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用在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运用等方面。所以,应该给予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多的信心,相信在信息时代整合教学模式必将会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51-54.

[2]余建刚.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整合[J].教育信息技术,2006(2):12-16.

[3]姚进仁,姜伟.基于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有机化学实验整合的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2(75):133.

[4]张宝,肖丽红,徐连生.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交流”型教学模式的研究[C].厦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2004.

[5]王芸.基于“学教整合”理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探索[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9):17-19.

[6]王炯.基于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以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部分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