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

2019-07-08张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张波

【摘要】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6例慢性丙肝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33.33%、93.65%、88.89%,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87%、66.67%、58.73%, 无应答(NR)率为7.9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分别为(71.94±9.87)、(82.08±6.42)U/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32±9.91)、(110.42±10.32)U/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0%与对照组的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肝功能水平,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50

虽然我国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但慢性丙肝发病率较高, 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 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慢性丙肝多应用抗病毒疗法, 抗病毒药物可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保证治疗效果, 其中利巴韦林为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 可用于治疗慢性丙肝, 但目前缺乏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HCV核糖核酸(RNA)的相关分析。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26例慢性丙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 旨在讨论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慢性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临床诊断符合丙肝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依从性差、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严重肝功能损伤、药物禁忌证、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妊娠期、哺乳期、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3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34例, 女29例;年龄36~65岁, 平均年龄(49.91±5.09)岁;平均病程(6.72±1.25)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36例, 女27例;年龄34~67岁, 平均年龄(50.64±5.76)岁;平均病程(6.81±1.1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保肝、降酶药物等常规治疗, 取利巴韦林口服, 0.3 g/次, 3次/d。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肌内注射, 剂量为1.0 μg/kg, 1次/周, 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①EVR:治疗12周HCV RNA检测为阴性;②ETVR:治疗结束HCV RNA检测为阴性;③SVR:随访至48周HCV RNA检测为阴性;④NR:全程HCV RNA检测均为阳性[2]。空腹取5 ml静脉血, 离心10 min后置于低温箱中待测,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水平。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白细胞下降、肌痛。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EVR、ETVR、SVR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NR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 实验组患者的ALT、AST分别为(156.49±12.75)、(142.57±12.53)U/L, 对照组患者的ALT、AST分别为(157.02±14.24)、(141.55±10.87)U/L;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ALT、AST分别为(71.94±9.87)、(82.08±6.42)U/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32±9.91)、(110.42±10.32)U/L, 差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发生头痛

3例、恶心2例、白细胞下降1例、肌痛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8/63);对照组发生头痛2例、恶心2例、白细胞下降1例、肌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6/6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丙肝为临床常见病毒性肝炎, 具有较高变异性, 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肝硬化,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研究显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25~30年后出现肝硬化比例约为5%~25%, 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10年后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可达到30%[3]。丙肝病毒感染为隐匿性感染, 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 慢性化几率较高, 免疫系统难以彻底清除丙肝病毒感染, 若进一步发展, 则会形成慢性肝炎。

有效抗病毒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丙肝抗病毒治疗应遵照全程、足量、早期原则, 治疗过程中应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利巴韦林为常规慢性丙肝治疗方案, 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干扰素在抗病毒治疗中效果较为广泛, 具有广谱性, 促进肝细胞分泌, 产生抗病毒效果。参考文献[5]报道, 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可抑制病毒复制, 同时对存在肝硬化患者可延缓进展, 甚至发生逆转。本研究结果显示, 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丙肝中具有明显优势。

因受到机体代谢影响, 普通干扰素不能持续性抑制病毒复制, 影响治疗效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水溶性好, 提高干扰素活性, 改善肝功能, 抑制肝纤维化进程, 可有效消除丙型肝炎病毒, 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复制, 提高抗病毒能力, 促进肝功能恢复[6]。本研究显示, 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 有利于使其ALT、AST水平得到显著恢复, 明显改善其肝功能。

聚乙二醇干扰素分子量大, 半衰期长, 血药浓度稳定, 避免因多次给药降低患者依从性, 可在一定程度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7, 8]。本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肝功能水平,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且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燕平, 管珊, 王金燕, 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6, 43(5):348-350.

[2] 汪茂荣, 汪茂荣, 张馨, 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中利巴韦林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24(3):175-180.

[3] 封波, 尚佳, 武淑环, 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Y型, 40 kD)注射液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25(3):187-194.

[4] 吴树铎, 徐克豹, 萧焕明, 等. 健脾补肾益气补血法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3(4):453-456.

[5] 张琳, 窦志华, 秦刚, 等. Boce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 19(5):544-548.

[6] 贺红旗.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護理. 中国药师, 2012, 15(7):1013-1014.

[7] 李永春, 陈焰.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5例的疗效评价. 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8):951-952.

[8] 江厚敏.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7):1034-1035.

[收稿日期:2018-11-29]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