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伸解读|互利互惠打造“海油样本”

2019-07-08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日产量海油红树林

25年前,一艘名为“丹池号”的油轮载着原油,沿着最初的丝绸之路,从马六甲海峡返回中国。这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海油,在这条路上,他们找到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同时也为世界开了一扇窗。自1994年收购马六甲项目开始,海油人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布局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7月,中国海油成立“一带一路”专项规划领

导小组,将业务布局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构筑了连接印度洋—中东—非洲—欧洲的海上生态安全走廊。迄今为止,中国海油业务足迹遍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液化天然气储运等多个领域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在东南亚,中国海油海外第一个作业者项目—SES(东南苏门答腊)区块顺利收官,以双赢的成绩单打造了两国油气合作的典范。由中国海油担任技术服务合同主承包商的米桑油田群,日产量从9年前的8万桶提升至当前25万桶。2018年12月,中国海油深度参与的OML130项目Egina油田投产,日产量占尼日利亚整体日产量的10%以上。2018年,中国海油海外原油产量3205万吨,海外天然气产量117亿立方米,海外资产占比超过36%。

在世界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由中国海油连接的海陆两个丝绸之路闭环:一方从南海到太平洋、印度洋,再到非洲和欧洲;另一方从中亚到中东、欧洲,再到非洲。令人惊讶的是,这条线路与“一带一路”惊人相似。

中国海油积极履行“世界公民”义务,融入业务所在地的社区,因地制宜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促进了业务所在国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印尼,中国海油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突出位置。2002年到2018年,东南亚公司累计投入330余万美元用于对作业区周边区域的捐资助学、扶助贫困、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形成了海龟保护、红树林种植等特色项目。红树林是印尼千岛地区海洋生物重要的栖息地,还能吸收温室气体、保护岛屿不受侵蚀。2008年至2014年,中国海油总共在该区捐赠并种下了100万株红树林苗。

中国海油在加深能源合作、推动产业引领、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贡献“海油智慧”,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对外合作、互利共赢的“海油样本”。

猜你喜欢

日产量海油红树林
海油华南谱新篇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海岸卫士——红树林
“十三五”中国海油固井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走过红树林
红树林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