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主题公园功能照明设计研究
2019-07-08张肖肖
李 农, 张肖肖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所,北京 100022)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文化娱乐体验。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其中室外主题公园在文化旅游业态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主题公园的特点是高容量的游客人数、高风险的游乐活动,以及以假乱真的虚拟体验。主题公园游乐活动风险系数高,尤其是夜场活动一旦发生意外,救援困难,极易导致多米诺效应式的灾难。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室外主题公园照明的专业标准。因此,研究夜间开放的室外主题公园的功能性照明和应急照明,对减少夜间开放的室外主题公园可能发生的意外、保障灾难时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主题公园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主题公园作为一种现代旅游形式,发展至今,内容形式都在不断更替。关于主题公园的概念界定问题,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美国国家娱乐公园历史协会认为,主题公园是指“乘骑设施、吸引物、表演和建筑围绕一个或一组主题而建的娱乐公园”;美国“主题公园在线”给出的定义是:主题公园通常指“面积较大,拥有一个或多个主题区域,区域内设有表明主题的乘骑设施和吸引物”;国内对主题公园的认知经历了“人工景点/景区/微缩景观”到“主题公园”的演变,对于主题公园的认知也有多种观点。
GB/T 26992—2011《主题公园服务规范》[1]中给出了主题公园的定义: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元素进行组合创意和规划建设,营造特定的主题文化氛围,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娱乐场所。2018年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政府建设的各类公益性的城镇公园、动植物园等不属于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相关研究有多种分类标准,包括投资规模、占地规模、区位、主要功能、造园基础、表现形式、主题内容等等,划分标准不同,所得结果也不同。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结合主题公园的自身特性,将主题公园类型划分为历史文化类、民俗文化类、异国风情类、产业文化类、娱乐体育类和生态景观类。按照规划建筑空间类别可分为室外主题公园和室内主题公园,本文主要针对室外主题公园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2 室外主题公园的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
室外主题公园空间布局模式大致分为两类:围绕中心组合模式和并列组合模式[2](见图1)。功能组合模式构成连贯流畅、游线不重复的整体结构。
主题公园基本的功能分区包含停车场、主题园区和后勤服务区三大板块。其中主题园区又包括主入口集散广场、园区间入口集散广场、兼具疏散功能的游线道路以及游乐项目区;而后勤服务区包括餐饮、购物以及其他的配套服务区,比如行李寄存、卫生间、医务室等。各个主题园区、园区间入口集散区域、后勤区几部分,根据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的基本功能分区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室外主题公园功能分区示意图Fig.1 Function zoning diagram of outdoor theme park
3 室外主题公园的功能照明和应急照明
关于园区内功能性照明的相关设定,首先是公园内的入口广场区域,由于人流的大量聚集,其功能性照明至关重要。其次是园内的动态组织,考虑各个主题区域之间游客的流动性,应当把握好园区之间主要广场和道路的照度。最后要考虑大型游乐设备周围游客的聚集等候区,且由于某些项目的刺激性,项目结束后某些项目部分乘客可能产生不适现象,因此该区域的排队区、上客区,以及该项目的下客区的照度对满足功能要求以及促进园区内主题氛围感至关重要。
主题公园在注重视觉性和娱乐性的同时,更注重火灾时生命安全通道的畅通与可识别性,以及人员的安全疏散。在城市或园区内发生灾难时,园内照明系统发生故障,此时需要提供应急照明来保证受灾人员的疏散和避难。
园区主入口集散区,各园区间入口集散区可作为避难人员就近紧急或临时避难的场所,供受灾人员紧急避险;园区间与园区内主要通道均可在受灾时转化为应急交通通道供受灾人员疏散。在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
我们在参考了JGJ/T 163—200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3]、IES《照明手册》[4]、CIE S020《Emergency Lighting》[5]等针对室外功能照明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赋值的逻辑关系,再结合主题公园的空间划分与特点,给出了更为详尽的主题公园室外部分的照明设计标准推荐值(见表1)以及发生灾害时应急照明设计标准推荐值(见表2),供设计时参考。
表1 室外主题公园功能照明设计标准(推荐)
表2 室外主题公园应急照明设计标准(推荐)
当然为保障游乐设施安全运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除提高游乐设备上下客区域的照度外,针对事故频发项目的重点区域,除做好相关区域的功能照明和应急照明外,在显著的地方设置合理的警示照明,不仅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还可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可适当降低功能照明的照度)。
例如危险性最高的A类游乐设施(多为旋转运动类与沿轨道运行的游乐项目),其出发台一般设在高出地面的站台上,存在一定的高差,通常设置有安全栅栏,警示照明可结合安全栅栏与地面高差提示,设置点状或线形的悬挂式与地埋式警示灯(见图2),有效引导人流疏散,警示潜在危险。
图2 某主题公园下客区Fig.2 Drop-off area of A theme park
显然,通过合理地设置警示照明(必要时可结合景观照明)可将功能照明照度标准适当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运营成本,在保证室外主题公园夜间功能照明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照明节能。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室外主题公园备受关注。提升主题公园的夜间功能照明质量,完善主题公园应急防灾照明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室外主题公园功能及应急照明的深入研究,构建主题公园的安全照明体系,有利于突出夜间游赏项目和夜间开放商业项目,有效引导游客行为,为夜间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游客安全出游提供有力的保障,且对夜间游客的生命安全和室外主题公园夜间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