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党开展大学习人人练就真本领

2019-07-08

支部建设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本领时代

◎ 艾 斐

任何生命体的形成、存在、发展和壮大,都是要依靠源源不断的营养来哺育和支撑的。但对于人而言,这种营养就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更应当是和必须是精神的。因为人与其他生命体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除了具有物质特性之外,更具有精神特性。唯其如此,才使人得以从本质上超越所有动物而成为一个独有的特殊的“类”,并因此而使人不但成为物质世界的主宰力量和创造力量,而且更以其特秉的思想、智慧、道德、品格、知识、能力以及或显化或潜在的创造力与进取力而营构了丰富文明、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人之所以能这样和会这样,就因为人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有能力。而人的这一切又是怎样获得的呢?主要方法和基本途径就是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和丰富文化知识、提升和优化道德品格、砥砺和增长做事本领、培育和激扬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并利用这一切通过社会实践而创建文明生活,实现崇高理想,完成伟大事业。

人,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党,是在学习中发展壮大的。对于从学习中增长知识才干和提升本领能力来说,一个人和一个党并无本质的差别,都需要通过学习而丰富知识、提升能力、扩大视野、增长才干。特别是每当面对重大使命和严峻考验时,就更需要加强学习,以求从学习中提高认识、砥砺斗志、坚定信念、增强本领,进而如期如愿、有力有效地完成所面临、所肩负的急、难、险、重任务,给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正因为如此,加强学习也便自然成为党在前进道路上过“卡”攻“关”的有力武器和克“难”致“胜”的万应法宝。每当历史转折和时代变迁的关键时刻,每逢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压上肩头,党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动员和组织全党进行学习,以期通过学习而认清形势、提高觉悟、坚定信念、增强本领,进而用全力以赴、压倒一切的力量和勇气奔向既定目标,完成崇高使命,赢得辉煌胜利。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新时代所迎来的,就正是这样的关键时刻;所担当的,就恰为这样的历史使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之后仅三天,就召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成员进行集体学习,并在这第一次学习中就旗帜鲜明、铿锵有力地提醒和号召大家: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克“敌”致胜。但攻坚克难需要真本领和大智慧,这真本领和大智慧从何而来呢?只能从坚持学习中获致和取得。所以,他在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敢担当的宽肩膀,还得要有能成事的真本领”的同时,更强调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

于此情况下,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指向、布局和需要,党中央便向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获具“八个本领”的明确要求,即: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在这“八个本领”中,学习不仅是本领之一,而且更是排在首位、居于先头的大本领与硬任务。何耶?就因为它既是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的直接手段和必备条件,同时又是获取、掌握和运用其他本领的必经途径与有效手段。人,之所以会成为和能成为有知识、有思想、能劳动、会创造的生命主体,就在于人通过学习而使自身秉有了文化素养和德操理念并恃之而使自身获具相应的奋进精神与创造能力,从而使人成为智慧的生命个体。所以,对人而言,学习就像吃饭一样重要。人不吃饭,就会丧失生命,而人不学习,就会沦为“动物”。正因为这样,在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论著《论语》中的第一句话便写道:“学而时习之。”而另一位曾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走向的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则更明白无误地将“格物致知”中的“格物”二字阐释为:坚持学习,认真读书。千百年来,尽管物换星移、世事变迁,但“学习”这一亘古的概念和作为却仍旧是越淘洗越鲜亮,越磨砺越结实,以至成为人类的共识和历史的底蕴,真乃岁月愈久愈现其灼灼光彩,时势愈艰愈见其强大魅力,以致作为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也在其最著功力的《资本论》序言中深有体会地写道:“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而列宁则从其长期革命实践和工作体验中深刻地总结道:“学习!学习!这就是无上的命令!”高尔基在形容列宁对学习的痴迷和对读书的挚爱时,竟说:对于书,他“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以至即使是在蹲敌人的监狱时,只要有书读,他也会愤愤然复欣欣然。由于时间紧张,工作忙碌,列宁就常常在吃饭和喝茶时也总是要把书与餐盘同时摆在面前,一边吃,一边读。有时由于任务紧急,他甚至是边吃、边读、边写作,像《国家与革命》这样的重要经典著作,列宁就是以这种方式在位于拉兹里夫湖畔的草庵子里写成的。尽管列宁的全部生命历程仅有53年,而现今出版的中文译本《列宁全集》却竟然多达60大卷。现在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都总习惯于用“工作忙,没时间”之类搪塞话语来作为不学习或少学习的借口。然而,面对列宁,谁还再能以此作为不学习或少学习的理由呢?难道你还会比列宁更忙吗?他可是不但写了60卷著作,而且还在白色恐怖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疯狂包围与攻讦中硬生生地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缔造者之一,恩格斯不仅注重实地调研,而且每每都总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且结合得天衣无缝,务使学习与提升合而为一。他不仅和马克思一起首创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对政治、历史、文学、哲学、思想、经济、美学、逻辑学、土地学等均进行过广泛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正是在这一无限丰富、无比坚实的学识基础和宽广深闳的思想认知之上,才得以形成足以改变世界的共产主义思想,从而使肇发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获得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充实与支撑。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这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不啊,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第一部光辉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时,恩格斯和他的亲密战友马克思都还仅仅只是20多岁的青年人。现今在我国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至5卷中所收录的恩格斯的全部论著,就都是他在30岁之前完成的。不仅如此,早在19岁之前,恩格斯就已熟练地掌握了25种外国语,并可以运用这些外国语进行娴熟的阅读、讲演和写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其斗争的紧张和工作的忙碌可想而知,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但即使如此,认真读书学习却始终都是他生活和工作的第一需要。仅《共产党宣言》他就读了一百余遍。在阅读《二十四史》的过程中,他不仅始终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缜密分析和深入思考,而且还写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和点评、批录,简直是整个儿将凝固的历史读活了,使远去的岁月发酵了,在赋予历史以生命活力与政治魅力的过程中,使之与现实的变革和发展得以实现有效对接,且从中汲取了诸多用以为现实服务的经验和教训,这使他深有感触地告诉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对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则更有着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他认为读史不仅可以知兴替、鉴得失,而且能够明是非、长见识。因为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在,而现在则必定是将来的历史。所以,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创造多远的未来。他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他指出:我们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必须“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可能进行创新”。他要求“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宽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他说“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学好才能上进”,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为人民服务,也“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故尔,从来就是“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的确,“仕者必为学”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规律,而且更尤其是一种现实需要,是一个时代命题。对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对于处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时代大潮中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学习就不仅是增强本领、提升自身的需要,而且更是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的需要。因为执政就意味着重任在身,就必然和必须有担当、有作为、有能力、有贡献,而这一切又都要以有真本领和大智慧为前提。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坚持学习和善于学习,才是获取真本领与大智慧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任何时候,对于任何具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政党来说,都不会产生“船靠码头车靠站”的到头思想与歇脚理论。他们所奉行的人生哲理和治世法则,永远都是奋斗、拼搏与前进。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自其从上海的石库门和南湖红船一路走来,虽然道路崎岖、风云变幻、困难重重,但心中的圣火却越烧越旺,前进的步履却越走越坚,奋斗的目标却越远越显,并一路走来,攻坚克难,屡获胜利,屡迎凯旋。此中所涵蕴的一个巨大密码和重要玄机,就是“学习”二字,以致“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党上下的高度共识,而且更成为党的领导和全体党员的一致追求与共同遵循。人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走到今天,是经过艰苦奋斗和战争洗礼才赢得胜利并获得政权的,是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而除旧布新并走向富强的。但往往被人们漠视和忽略的一个问题则是,在这一光辉而严峻的战斗里程中,始终坚持认真学习才是不变的坚守与永恒的真谛。事实是,正由于97年前一批满怀崇高理想与革命激情的有志青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才有了中国共产党奋然登上历史舞台的壮伟开篇,并由此而一举成为辛亥革命之后曾一度出现过的几百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中的唯一胜利者;正由于73年前在延安桥儿沟天主堂——当年的中央党校礼堂,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同时,要求立即“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这才有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和新中国的熠然诞生;正由于69年前刚刚从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虽还未来得及掸去身上的征尘,就已深怀虔诚的学习之心而急匆匆地“进京赶考”,并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优异成绩;正由于39年前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应用中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幕幔,这才有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向着“富”起来和“强”起来实现伟大跨跃的壮伟历史进程。

而今,当改革越来越进入深水区,蓬勃发展的“中国号”时代列车正当爬坡过坎、翻山越岭之际,我们不仅有许多疑难要“解”,而且更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敢担当、能担当的宽肩膀,而且更要有会干事、能干事的真本领。为此,我们就必须下大决心从学习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下真功夫从学习中提升本领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有一种清醒意识和真灼认识,那就是时代不同了,目标转移了,战略升级了,任务更大了。于此情况下,我们所常常会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便是,虽然决心大、信心足,但却难免会方法少、经验差。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乃实为时代变迁和任务变化所致。正如毛泽东在70多年前鉴于全党从战争环境转向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所发出的警示那样:“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如今,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大家也自然会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忐忑和焦虑。怎么办呢?唯一的有效办法,就是抓紧学习、用心学习、认真学习。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不仅新知识、新事物、新情况、新技能层出不穷,而且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周期也大大缩短了。在18世纪之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而自从进入千禧之年以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则一下子加速到每3至5年就要翻一番。由此而致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竟然比以往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那就不仅会落伍时代、滞后社会,而且面对大发展、大变迁的时代和社会,就更无法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以致在工作中出现因无知而无为、因无为而无绩的现象,乃至造成“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尴尬。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抓紧学习、努力学习,用勤奋学习来应对时代的发展,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指出和所要求的那样:“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而要干,就得有大智慧和真本领。由此决定了学习的紧迫感与重要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敌人不仅常常是自己的满足,而且更常常是推诿、拖延、懒惰与放松,总习惯于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将学习一推再推、一拖再拖,以至每每总难实行,常常不易兑现。鉴于此,谨将明朝钱福所写的《明日歌》附录于后,以作警悟,以资共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来秋去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猜你喜欢

本领时代
靠不住
靠不住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谁的本领最大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