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重构”模式在高职院校运用实例分析

2019-07-07王琴

科技资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施过程国家安全安全意识

摘  要:2018年5月3日,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上说:“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对文化课尤其是思政课兴趣不大,且大多学生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对自身以外的事件关注度较低。结合这两个问题,该文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内容为例,对现有教材体系进行重构,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材重构  国家安全  安全意识  着眼点  实施过程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b)-0149-02

所谓“教材重构”模式,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情依托教材体系同时又跳出教材框架,对教材体系进行适当增删、重建。笔者选取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中,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第三点“做忠诚的爱国者”第三条“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为例,论证“教材重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  “教材重构”模式的着眼点

1.1 突出问题式教学

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局势中,国家安全意识问题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这个任务也越发迫切。但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警惕性。另外,作为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们,在人生观的树立方面也往往更注重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缺乏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大局意识。因此,虽然2018版的教材对于国家安全意识这个问题的阐述仅有短短一千多字,10min的教学任务,但出于学生切实存在的问题,笔者特意选取这个内容进行重构设计,以解決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缺失和急迫性。

1.2 凝练吸睛式标题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情以及对国家安全意识的不重视,可以尝试凝练出比较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加深印象,这也是“教材重构”模式课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课程导入部分先抛出几个问题,然后显示标题:做国家安全的三“有心”人。在“基础课”教材中,绪论部分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提法,提炼出“做国家安全三‘有心人”这种标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类比心,调动其学习兴趣。

1.3 侧重兴趣式教学环节设计

精心设计鲜活且跟学生切身相关的案例,使学生产生代入感: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安全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是跟大学生切身相关的。从而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进而激发学生们增强自身国家安全意识的主动性和兴趣点。从而引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3个方面,也是教材重构后的3个方面内容:一有心,即心中有谱——总体国家安全观;二有心,即心中有法——自觉学法、严格守法;三有心,即心中有线——行事有底线。

2  “教材重构”模式教学实施过程

2.1 教学内容实施一:心中有谱

(1)阐释清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心中有谱,这个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不同于传统国家安全观仅重视政治和军事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首先包含11个安全领域,即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要让学生认清5种关系: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明确5种要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从而让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领域有整体的认识。

(2)抛出情景设定一,导入真实案例与情景设定进行对比。使学生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打破学生对国家安全认识的局限性,明确我国时代变化与新的要求;还能树立全面系统的国家安全观,做到心中有谱不出错。在这个实施环节,通过引入领导人讲话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视,增强授课内容的感染力、说服力。通过情景设定和真实案例对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引起共鸣,起到警示作用,使学生提高警惕,以防重蹈覆辙。

2.2 教学内容实施二:心中有法

心中有法,就是自觉学法、严格守法。

(1)引导学生自觉学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了解《宪法》《国家安全法》《兵役法》《国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法,使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自觉将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责任联系起来,摆脱“国家安全与己无关”的误区。如《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2)督促学生严格守法。在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的践行之路上,学生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知法守法的国家安全卫士。具体体现在:保守国家秘密;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协助;不非法持有或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等。

(3)抛出情节设定二,再次将真实案例与情景设定进行对比,使学生产生对法律的信仰。

2.3 教学内容实施三:心中有线

阐释心中有线的内容。每个人心中都要守住国家利益这个行事底线。任何可能触及到国家利益的事情,都要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行事底线,做到不踩线、不越线。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具体情况,让学生摆脱懵懂无知情况下犯错的可能性,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做有较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公民。

2.4 教学内容实施四:小结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基该掌握该堂课的知识目标,对国家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课后深化部分将以学生自身对国家安全的实践为落脚点,让学生继续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深入学习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分析当前中美贸易冲突问题。进而持续了解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现、国家安全的维护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引导学生做忠诚的爱国者。

3  教材重构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3.1 高质量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增强国家安全意識”这部分内容虽然在教材体系中仅仅占用一个极小的条目,但在整个教材框架中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虽然对教材体系进行了重构,却使整个思维脉络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实用,情景设问和现实案例的对照也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能高质量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3.2 解决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教材重构及上述教学实施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到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切实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构引起学生对自身国家安全意识缺失状态的警醒,激发起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从而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自觉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切实地解决了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国家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

3.3 构建了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

通过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当前国家安全涵括的11个领域,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我国当前的意义。并通过课后深入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的五大要素、五对关系等深层含义,打破传统意义上较为局限的国家安全观念,构建起自身较为具体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18-05-03.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李润洲.教学视阈下的教材重构探析[J].北京教育,2016(7):104-105.

①作者简介:王琴(1982—),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实施过程国家安全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