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策略分析
——以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

2019-07-06林红宣

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分馆贫困地区对象

林红宣

(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11)

从现在到2020年,国家最艰巨的任务依然是脱贫攻坚。如何结合具体实际,开展服务创新,打好文化精准扶贫攻坚战,是现阶段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大挑战。少儿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为未成年群体、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提供免费服务的重要支柱性机构,有义务在文化精准扶贫进程中发挥其作用。

1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概述

1.1 文化精准扶贫的内涵

1.1.1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的理念,首次于2013年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调研时提出,其内涵及外延目前仍在不断深化和扩展。对于精准扶贫概念的理解,社会普遍认同的定义是:针对不同贫困地区所处的环境、不同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1]。

1.1.2 文化精准扶贫

文化扶贫不同于经济扶贫,这一工作的开展应以人为本,通过提升人的文化素质、改变人的思想观念、获得技能水平等方面实现脱贫,其核心在于: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人、扶人先扶文。就“精准”而言,主要是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划分、扶贫资源的精准使用、扶贫项目的精准评估以及对扶贫结果的精准分析。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主体,公共图书馆担负着积极推动文化精准扶贫进程的重要责任。

1.2 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1.2.1 体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的一种功能多样的载体,公共图书馆在我国的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图书馆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逐步深入,公共图书馆应更加精准地传递人民所需信息,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1.2.2 有利于消除贫困地区的落后腐朽思想

贫困地区居民由于地处偏远、科技落后等原因,接触到的新事物、新思想较少,导致他们消息闭塞落后,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并且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念。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文化扶贫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给贫困地区人民更多关于生产生活的科学知识及职业信息,通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慢慢远离封建思想,提升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2.3 有利于加强文化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以往对贫困地区的扶贫采取的是普惠式的文化扶贫,没有具体区分需要扶贫与不需要扶贫的人群,对于要扶贫的人群也没有针对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展开帮扶,而是采用大规模、低精准度的形式进行帮扶。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精准滴灌”的精准扶贫方式,因人而异,根据具体情况划分出“可扶之人”,并给予相应的帮助。

1.2.4 有利于改善扶贫制度体系

精准识别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之一。公共图书馆应在充分了解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现状,包括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等基础上,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和完善精准扶贫制度体系的建议、意见或措施,进而推进文化扶贫工作的科学发展[2]。

1.2.5 更好地促进扶贫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通过文化活动,切身感受到文化所传递的精神,并在文化精神的感染下习得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从本质上做出改变,防止贫困问题的复发。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应该起到先锋、侦查的作用,推进扶贫机制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推动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2 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现状

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下简称“大少图”)是大连地区最早成立的唯一一所面向城乡少年儿童(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者及家长提供文献书刊阅读和知识咨询服务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覆盖全社会未成年人的“普遍均等服务”为长远工作目标,致力于构建大连地区少儿资源全域共享体系。近年来,大少图在文化扶贫领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

2.1 文化精准扶贫相关项目

为了满足大连市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广大未成年人迫切的阅读需求,大少图通过建立分馆、流通站、数字分馆、捐赠图书以及举办各类型活动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热爱阅读,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提升他们的自身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2.1.1 建立分馆、流通站

大少图于2009年开始构建总分馆体系,从初期的摸索到后期的完善,目前大连地区少儿图书资源全域共享已形成规模,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大少图已有馆藏地168个,其中,建在偏远涉农地区学校的分馆占79%,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为确保偏远农村中小学学生借阅图书数量与质量,大少图每年至少为各流通站配送两次新书,同时各分馆与中心馆的通借通还服务也解决了读者借还书的局限性。总分馆服务体系不仅能使偏远地区未成年读者在第一时间阅读新图书、学习新知识,满足他们对图书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各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为学校分馆开展读书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2.1.2 建立数字分馆

大少图在建设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同时,完善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自建了动漫图书、少儿期刊、视频点播、有声书屋等特色资源库,先后购买了当下最受未成年人欢迎、内容齐全的数字资源,包括中少快乐阅读平台、博看期刊平台、外研社英语学习平台等,所有分馆的学生、老师及家长均可使用本馆的数字资源。

2015年下半年,大少图提出未来的数字阅读工作计划——“彩虹阅读”,即针对偏远落后地区的未成年人,推广丰富的馆藏数字资源,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能公平自由地获取知识信息。目前,已在甘肃省白银地区、辽宁省辽阳地区及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建设数字分馆,这三个地区读者已达24,200人。为使数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大少图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发放读者证,并通过网络解答、电话沟通、视频教材等形式组织分馆管理员及读者培训。

图1

2.1.3 举办捐书活动

为了帮助大连市偏远地区未成年人获得更多适合他们的图书,盘活城市居民家中的闲置图书,大少图开启了图书募集及捐赠公益行动。通过在馆内设立捐书办公室,长期接受各界人士的图书捐赠,鼓励和动员小读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将家中闲置的少儿读物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建立图书募集和捐赠的长效机制,使图书捐赠活动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服务机制。大少图图书捐赠处理方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将捐赠图书直接送到贫困地区或是偏远分馆;第二种是与高校合作,将图书委托给高校下乡支教等团体,由他们将捐赠图书送到支教学校、地区;第三种是与报社等机构合作,共同将图书送到偏远山区。

2.1.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大少图总分馆每年都会联合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如共创明天、英语文化节、“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作家进校园”活动等,并有意识地将各学校分馆作为活动的节点,带动各分馆读书活动的推广普及。未成年人是未来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创新科普活动是提高青少年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为让更多孩子们走进科技世界,大少图在2018年主办了无人机进校园活动,走进大连市内和北三市10家校园,累计8500多名学生共同参与了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为偏远贫困地区孩子们搭建一个与城市孩子共同参加、相互了解、互动交流的平台,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基层分馆的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通过地区性活动的引导示范作用,带动各分馆读书活动的推广普及和健康发展。

2.2 存在的问题

在为贫困地区未成年读者提供文化扶贫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图书馆因受天然的属性和职能所限,必然会遇到很多难以回避的问题。

2.2.1 帮扶人群及其帮扶项目的识别不到位

对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有效实施文化精准扶贫项目的基础。只有将贫困人群进行精确划分,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人施策,因材施教,进而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资源。因此,识别帮扶对象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以往图书馆所采用的扶贫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规模相对较大、覆盖度较高,但精确度差,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导致了扶贫内容可能并非贫困人群切实所需。同时,图书馆所采取的扶贫工作由于未能与当地实际情况、资源配置及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常常收效甚微。所以,在设计扶贫项目时,应当考虑开发的项目与资源配置是否符合当地需要、是否符合帮扶对象的需求与意愿。

2.2.2 帮扶对象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基础薄弱

贫困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文化程度较低是主要根源。很多地区性贫困是交通闭塞、通讯条件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社会封闭性强、封建思想束缚等诸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贫困人口普遍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较低。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以及农家书屋为其创造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的条件,但这些资源和设施的利用率极低。思想观念落后、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地区贫困现象形成恶性循环。

2.2.3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金支持、信息素养等方面限制,导致公共文化设施存在少建、缺建等问题,很多地区缺少现代化设施,如计算机、网络等,部分文化站、农家书屋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资源,桌椅、设备破旧,甚至无法正常使用,这些现象不仅使想学习的人群无处可去,也成为图书馆向贫困地区输送相关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的绊脚石。

2.2.4 缺乏资金支持

公共图书馆作为免费、公益性服务机构,其资金基本来源于当地财政拨款。图书馆开展相关文化扶贫服务离不开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财政支持。目前大少图为分馆、流通站等配送图书资源都是依托馆配商完成。为确保贫困地区孩子们能看到新书、学到新知识,每年至少为他们分配两次图书,并为有条件的地区安装了智能书房,但经常因为物流费用有限,出现资源配送不及时等问题。

3 图书馆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策略

为使更多贫困地区未成年读者脱离文化贫困,在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主要应从以下4方面精准施策:精准识别、精准实施、精准管理、精准反馈。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实施扶贫项目之后,根据效果反馈,重新确定新的精准扶贫对象,以确保贫困地区未成年读者都能享受到普遍均等的文化服务。

3.1 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另一个是帮扶项目的精准识别,如图2所示。

图2 精准识别模型

3.1.1 精准识别帮扶对象

截至目前,城乡信息鸿沟仍旧无法逾越,这就容易导致图书馆对贫困地区帮扶对象的服务难以普及,信息传递不对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精准识别“可扶之人”,能更好地服务帮扶对象,准确分析贫困原因。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各项数据的收集、分类、汇总、整理,能更迅速地掌握相关情况,同时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可更加准确地确定帮扶对象。大少图大致将贫困地区的人群分为3类,分别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其中教师由于其自身素养,是最有能力且有意愿参与文化脱贫的人群,可以在确定他们的文化需求之后,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学生大部分是无条件但有意愿参与的人群,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并为他们搭建一个学习与展示的平台;家长属于需求不确定人群,可以根据他们的意愿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咨询服务,最终在确定帮扶对象后形成帮扶档案。

3.1.2 精准识别帮扶项目

根据确定的帮扶对象,准确分析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贫困的原因,并据此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项目及其实施方案。帮扶项目集中在资源、活动以及其他个性化的项目。在把握贫困地区需求的前提下,挖掘当地特色,利用贫困地区自然风光宣传当地优秀文化,从而调动贫困人群学习的积极性。贫困地区虽然道路不通、信息不灵,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恰是贫困地区特殊的文化资源,所以可以将宣传当地独特风物、特色文化作为扶贫项目之一。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平台等宣传贫困地区人文风光和特色文化,介绍贫困学校情况,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带来相关经济资助,也可借此机会调动帮扶对象的学习积极性。

3.2 精准实施

在精准实施文化帮扶之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扶贫计划,通过组建一个专业的文化帮扶团队,为帮扶对象提供个性化帮扶项目,如图3所示。

图3 精准实施模型

3.2.1 组建专业团队

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人士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扶贫工作。图书馆除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拥有专业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员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对贫困人群进行精准分类,同时馆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精准的信息搜集、组织和加工整理,并提供精准高效的文化服务。图书馆应与当地政府建立联系,以便更高效、精准地对跨地区、跨领域的贫困居民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建立贫困人口档案或贫困人口数据库。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发现和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精英”群体,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文化帮扶,实现个人带动集体、精英带动群体的精准扶贫目标。在实践中,一些当地精英群体面对的问题也是贫困人群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可以用更加精炼准确的语言将亟待解决的问题反馈给图书馆,借此可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强化图书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3.2.2 实施帮扶项目

为贫困地区未成年人群、教师、家长提供的帮扶项目主要集中在资源、设施以及个性化服务方面。资源主要分为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纸质资源包括图书、期刊等,电子资源包括电子书、有声读物等。根据亚马逊中国发布的“亚马逊中国2018全民阅读报告”[3],纸质书、电子书同时阅读的人在被调查者中所占比例最大(55%),主要读电子书的被调查对象次之(19%),再次是主要读纸质书的被调查者占比12%,而新兴的有声书市场也有0.24%的被调查者将其作为主要阅读方式。由此可见,电子书、有声书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这两种阅读方式在图书馆精准扶贫中也颇为有利。就电子书来说,贫困地区大都地处偏远,所以纸质书的运输就过于麻烦,且运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毁,而电子书既可以避免劳民伤财,也更易于传递和获取。对于有声书,大多数贫困人群由于学习资源匮乏,文化程度不高,有声书可以避免服务对象看不懂、读不懂的情况,让服务对象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是进行有效文化扶贫的基石。可通过政府拨款或慈善机构捐助等方式为贫困地区购置书架、桌椅、电脑、电子产品等软硬件设施,让他们也能置身信息时代,拥有一个现代化知识传递获取环境,引导他们有效利用这些设施资源。

3.3 精准管理

为确保帮扶项目的精准实施,需要科学规划,构建公开、透明的管理平台,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精准管理模型

3.3.1 管理机构

文化扶贫项目的精准实施,需要多部门的联动与合作,共同研究制定科学规划和实施方案。政府部门主要制定规划方案及提供扶贫资金,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和宏观管理;图书馆主要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做好数据分析等工作,创建扶贫档案,保证扶贫档案实时更新;社会相关机构或慈善组织在扶贫各环节中辅助政府机构和图书馆积极开展文化扶贫业务,各尽所能,密切协作。

3.3.2 管理平台

通过构建公开透明的管理平台,帮助管理机构、帮扶对象以及其他有需要的人群准确了解扶贫相关情况及进度。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反馈管理等功能,人员管理包括对帮扶对象的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项目管理主要是发布扶贫项目,并汇总、链接相关扶贫信息;反馈管理主要是帮扶人员将自己的问题、意见等通过这一功能反馈给管理机构,实现实时掌握帮扶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

3.4 精准反馈

在精准识别、精准实施、精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接收反馈信息才能对相关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改正,从而实现文化精准扶贫的目标。

3.4.1 建立检查监督机制

由于文化精准扶贫过程中涉及到不同机构、不同部门,会产生部分职能分工不明、衔接不畅等问题,在资金、资源、设备流转、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漏洞,有产生一些腐败的可能,因此,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精准扶贫过程中的资源、资金、人员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督导检查,同时接受帮扶对象、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对一些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3.4.2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对扶贫工作的具体效果实时追踪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考核评价的维度包括文化资源传递是否精确,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资源利用是否充分,是否惠及每位帮扶对象等细节性的问题。此外,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离不开政府机构及其他文化服务部门的支持,联动合作,优势互补,各尽所能,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这是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最终成效的关键。文化精准扶贫工作需要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这是确保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成效的保障。

4 结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公共图书馆有必要积极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笔者从文化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分析,发现并提出目前图书馆参与扶贫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应采取的策略,即精准识别、精准实施、精准管理、精准反馈,希望能对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实践有所借鉴和助益。

猜你喜欢

分馆贫困地区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