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模式与实施保障
2019-07-06马莉虹
马莉虹
(阿勒泰地区图书馆,新疆 阿勒泰 8365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以及政府加大在“三农”领域的政策供给,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广大农村的社会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受自然环境、政治环境、历史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群众还没有摆脱贫困。为了促成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脱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国务院在2015年11月召开的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并号召各级部门和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文化部提出了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充分发挥文化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通过文化扶贫的“扶智”和“扶志”作用,为农村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文化支持[1]。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在我国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扶贫工作中来,利用自身优势,构建起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为最后阶段的扶贫攻坚贡献力量。
1 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领域的价值
1.1 提高贫困群体的思想水平
研究显示,贫困人群不仅物质生活水平低下,同时文化素质偏低,而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就成为这一群体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封建迷信思想盛兴,人们对当今社会的科技和社会发展充耳不闻,缺乏主动获取技术和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2]。公共图书馆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成为当今社会先进文化、思想和技术的重要传播载体,不仅可以在传播知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成为消除贫困地区人们愚昧落后思想的重要力量[3]。因此,在国家和政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文化传播和教育方式,在广大贫困群体中营造崇尚科学、崇尚先进文化和先进思维方式的良好氛围,进而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人们的落后思想意识,为精准扶贫的实施和作用发挥提供文化支持。
1.2 弥合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信息鸿沟
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地区发展落后、贫困现象仍然存在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在当今社会,谁占有和使用有效信息,谁就更容易获得创业成功。对贫困地区而言,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文化建设水平比较落后,当地群众和发达地区之间就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数字鸿沟。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凭借自身在信息资源领域的传播优势,提高贫困地区人们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知,通过畅通各种信息获取途径,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4]。
1.3 彰显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
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可以通过扩大文化服务的受益面,彰显社会的公平性,符合文化事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发展规律。在我国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该向贫困地区人们开放资源,为其提供免费借阅服务,以彰显文化激励和导向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为新农村建设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提供优质文化资源,这不仅是文化精准扶贫对公共图书馆提出的任务要求,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5]。
2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模式的构建
任何工作的顺利实施都需要明确的目标。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以充分发挥其在文化精准扶贫领域的价值。基于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实际,真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当然,这种精准不仅要体现在人员的精准上,还应该体现在项目的精准上。文化扶贫过程具有动态化和长期性的特征,建立监督保障机制是确保实施效果的重要一环。以图书馆、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的多方参与,保障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效果,这是公共图书馆构建文化精准扶贫模式的逻辑起点。
为实现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扶贫领域的价值,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如图1 所示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结构,整个模式体系由相互联系、层层递进、互为因果的五大部分构成。
图1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模式
2.1 识别扶贫对象
识别扶贫对象是实施扶贫任务的第一步和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国家和各级政府在该领域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特别是通过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形成全国层面的扶贫大数据[6]。显然这为公共图书馆进行文化精准扶贫的对象识别提供了有效方式和途径。当然,仅依靠上述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识别举措,以达到对贫困户情况的准确掌控。例如,省市县各级图书馆可以联合本级政府,按照申请、审核、公示、公告的流程对扶贫区域的贫困户进行再识别,必要时可以进行入户调查,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的准确性以及全覆盖。
在扶贫对象识别过程中,不仅要对扶贫区域内的贫困帮扶对象进行准确界定,还需要对贫困户的主体类型、贫困程度、致贫原因以及脱贫需求等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确保文化扶贫措施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首先,贫困主体因其单个主体的性质和特征不同,可以分为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主要类型,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文化扶贫对象调查过程中,应该进行必要的类型界定,并以纸质记录的形式体现出来。其次,要通过入户调查以及对当地政府扶贫办和同村、同组百姓的了解,对扶贫对象的贫困程度进行界定。再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扶贫工作时,需要对帮扶对象的致贫原因进行准确了解,从而给出恰当的应对策略。最后,扶贫措施与贫困户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是决定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共图书馆要走进贫困户的实际生活,积极征求贫困户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精准的扶贫对策供给,提升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信心。
2.2 扶贫项目的选择
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后,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扶贫项目。根据人力资本的基本理论,只有在外在要素和内在要素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方可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虽然项目本身对扶贫对象而言属于外在因素,但是扶贫主体的信心重建与积极参与属于内在要素。因此,项目的选择乃至实施必须要有贫困户的积极参与,充分彰显贫困群体的主体地位。
首先,公共图书馆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主体,提供适合的帮扶形式[7]。例如,老年贫困群体往往体弱多病,公共图书馆在帮扶过程中可以积极争取,利用政府的相关政策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为老年贫困群体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对就业能力较弱的妇女贫困群体,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知识传播平台优势,重点进行文化和产业辅助,提升其生产能力和就业能力。
其次,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公共图书馆可以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调查影响脱贫工作的主要因素。如果属于交通、水电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媒介作用,以递交书面报告的形式促进当地政府解决上述问题;如果是网络或文化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的人力和资源优势,协助当地建立农家书屋、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如果属于自然灾害致贫,公共图书馆可以为扶贫对象提供自然灾害防御方面的资料;如果属于因病致贫,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其提供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同时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组织为其捐赠资金用于疾病治疗;对于技术和产业因素的致贫对象,公共图书馆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而王维不同。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里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吸取中国画空间意识的作品不可胜数。中国画采用“散点透视”法,能将视线内外的景物容纳到一个画面上来,展现千里之景,四时之色。王维是水墨画的开创者,在诗歌中可以见到其绘画理论的实践。下面以王维诗《终南山》为例作一简要分析,可证此言非虚。
最后,知识缺乏、文化素养低是贫困户的共同特征,这也是国家提出文化扶贫理念的主要出发点。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为贫困对象提供纸质和电子书籍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贫困户的知识和技术储备,获得思想进步和解放,进而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产生强大的脱贫内生动力,这是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2.3 扶贫实施过程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化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实施前、实施中与实施后3个主要阶段。在扶贫工作实施前,公共图书馆要结合扶贫对象和项目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确保扶贫工作的有序进行。例如,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实施时间、人员数量以及人员分工进行合理设置等。此外,公共图书馆要制定有助于扶贫工作实施的激励制度,对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相应的奖励。在实施过程中,所有的参与人员要以实施计划为指导,相互配合、密切联动,确保文化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一线工作人员要坚决完成各项扶贫工作的具体任务,达到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和监督人员要做好指挥工作,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并尽快找到解决对策。在实施后,要对文化扶贫项目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巩固,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2.4 扶贫结果反馈
结果反馈是了解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反馈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应当将贫困群体作为反馈主体,并确定如下3个反馈渠道:一是鉴于贫困人口的网络信息素质不高,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入户访谈的方式对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二是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扶贫项目所在地设立反馈信箱,直接征求贫困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其门户网站上开设相关栏目,通过互联网收集扶贫工作反馈。
2.5 扶贫效果评估
对于评估主体,除了上级馆,还应该增加基层干部、贫困群体、社会志愿者以及本馆工作人员,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障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在评估方式方面,扶贫对象和本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可以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上级馆则可以通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指标的确定要坚持全面性、公平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以便对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要进行深入分析,对评价较高的项目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形成经验;对评价水平不高的项目,要仔细查找原因和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3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实施保障
构建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模式,对公共图书馆在扶贫工作中的价值发挥,促进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有效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视域下的协调和互动。但是,该模式的实施仍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公共图书馆自身在如下几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3.1 组织保障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需要社会各个层面、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各类人员的协调和参与,而各个地方的扶贫工作还要受到当地的历史因素、行政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化的过程。因此,要保证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效果,必须要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公共图书馆应该成立由馆长负责的文化精准扶贫领导机构,全面指导和协调文化精准扶贫工作。
3.2 人才保障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人力基础,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贫困地区的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则直接肩负文化精准扶贫的任务和历史使命,因此提升上述人员的素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8]。一方面,基层图书馆应该建立馆员轮训制度,定期选派馆员到省市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省市等上级图书馆可以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馆员定期到基层图书馆进行工作指导,帮助基层图书馆进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资金保障
文化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仅依靠各级图书馆自身的资源是很难保障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的。目前,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在文化扶贫领域也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和项目需求,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以获得资金支持和帮助。对于获得的财政拨款,要做到专款专用,以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联系企业和社会团体募集资金,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重要补充。
3.4 多元共治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公共服务机构,在文化扶贫领域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社会各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公共图书馆要与当地的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以及高校图书馆进行协作,构建起文化扶贫领域的多元共治的保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保障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成效。
4 结语
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和部署下,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这一战略对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经济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不仅是作为文化公益机构的应有责任,同时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改变贫困群体落后的思想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加快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智库作用,公共图书馆在这些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创新思维,积极引进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创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为我国的文化扶贫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