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之巅的忠诚誓言
2019-07-05陈奇
陈奇
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口。
这里常年风雪交加,严寒冰冻,大气49%的缺氧量,属于生命的禁区。有一句顺口溜足以说明这里生存环境的恶劣:“到了不冻泉,最多活三年;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一过唐古拉,就别想再回家!”
4月下旬,从格尔木出发,带着对神秘唐古拉的暢想,我们跟随执行进藏物资运输任务的陆军青藏兵站部某汽车团四营十连车队向着青藏公路的最高点——唐古拉山口兵站进发。一路上头疼、脑胀、恶心、呼吸加快、胸堵等高原反应接踵而来。
第二天天黑前,我们终于赶到了青藏兵站部驻唐古拉兵站。“到了!下车时慢一点!”连长从驾驶室里下来,拖着自己的背包,声音没有了平时的洪亮。
我们悠着劲儿把背包放到车下,手扒住大箱板慢慢往下出溜。脚好像完全没有一点力气,一挨地,虚弱得像踩到了棉花似的,顺势慢慢地放开手,只能软面条似的就地靠在包上,十几分钟后,才缓过一点劲儿来。
而政治指导员李帅下车后旋即组织官兵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
伫立在高高的唐古拉山口的西部军人雕像,遥望远处的格拉丹东皑皑雪山,那是万里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口是青藏线上最高点位,这尊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为褒扬青藏线军人而树立的西部军人雕像,就是纪念当年舍生忘死修建青藏线的先烈们的。”连长臧国祥介绍说,官兵执行任务每次路过这里都要重温入党誓词、祭奠革命先烈、感悟心中责任。
作为老汽车兵的营长魏向军告诉我,在这座雕像前开展教育,目的就是让官兵们感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从而找到人生的价值坐标。
“青藏线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磨砺了我的筋骨。”四级军士长谢伟利对这次活动有着别样的体悟:“海拔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虽说年底就要退伍了,但将来只要有机会我还会重走青藏线的。”
这位陕西籍的老兵已在青藏线上驰骋了16年,每次出发,他都要求驾驶任务最重的车辆,深入最危险的路段。谈起青藏线,连续多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的他格外激动,最难忘的一次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风火山遭遇地方大车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大堵车,战友们顶风冒雪,大力发扬团队“三五六八”好传统,齐心协力帮助地方交管部门疏通道路,当官兵赶至兵站已是凌晨4点多……
山高水长青藏线,忠诚履职高原兵。该团常年担负驻西藏部队和进出藏装备、物资的运输和上级下达的各种急难险重运输任务,官兵每年有近9个月时间都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气候最恶劣的青藏线上流动执勤,每次当车队行驶至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时,官兵都要在西部军人雕像前郑重宣誓。
风雪中,官兵们举起右拳,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洪亮的声音回荡在雪域之巅,萦绕在每个汽车兵心头。
连队开展活动的时候,有不少到青藏线观光的游客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将这感人的一幕记录下来。一名来自北京的游客感慨地说:“青藏线上的汽车兵很辛苦,看看他们酱紫的脸庞、皴裂的嘴唇,就知道他们有多么不容易。”
入夜了。唐古拉山口的夜很黑;唐古拉山口的夜很静;唐古拉山口的夜漫长无边。此时的我头疼得厉害睡不着觉,全身难受到极点,呼吸困难,躺着的时候根本不敢翻身,因为每次移动,感觉心脏好像要跳出胸腔。那一夜,我在一种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的迷离中,等待黎明。
而青藏线上的军人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默默无闻地在这里一待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为了祖国的边防建设,用一腔热血和青春年华,坚守在世界屋脊,挑战着生命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