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9-07-05严静鸣
严静鸣
【摘 要】在國家统一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宏观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逐步构建“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推行全程贯通、全面整合、全息渗透、全员合力、全程评价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的逐步实施,我国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更多实力强劲的综合大学和职业院校加入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行列中来,这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构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取消了师范生的“免考权”,打破了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职业资格准入限制,采用更为灵活的、多元的选拔机制,择优选择那些乐教、适教的优秀人才进人幼儿教师队伍,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准入起点。[1]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基本理念。对应这一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明确提出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创设与利用幼儿园环境、组织与指导幼儿园一日生活、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等七项共27条具体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能力为重”的价值取向。[2] 在国家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资格的考核形式上采用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设置《综合素质》与《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采用20分钟结构化面试的方式,既体现了幼儿教师职业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又尤其注重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因此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特色,提高实践教学改革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学前教育师资。
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的不足
在以实践为导向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纷纷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契合,重视“园校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推行“导师制”模式,搭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课程教师、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实践共同体,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释放,职业实践能力进步明显,综合素养亦得到有效提升。但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教师资格考试反馈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部分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依然延续“学术性”课程占主导的传统,“学科本位”思想严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训练脱节;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培养重视不足;实践教学设置形式化明显,具体设计与功能定位不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比例有待调整;课程实训实践时后勤支持和制度保障不足;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还有待加强等问题。
三、“全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所谓“全实践”教学,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全部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定位和统筹安排,使实践诸方面要素在时间上实现全程延通,空间上实现全方位拓展,内容上实现全面整合,理念上实现全息渗透,过程上实现全程评价。[3] “全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布局基础上,以促成幼儿教师专业养成、培养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者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设计中,它应打破传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改变实践教学只辅之以理论教学的观念。以课程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要素,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相互融通,在互动与促进的基础上,实现从单一技能训练到实践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过程。[4]
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教学体系下的实践环节包含了课程体系中的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专业必选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项目和技能操作内容;各学期中安排的见实习,课外活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和发展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实践。专业课程中实践实验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所有实践项目的完成都应该在相应适宜的实训室、实验室、幼儿园场所或幼教机构中进行。“全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贯穿教学自始至终的全程实施过程,使学生能够内化知识、训练技能、锻炼能力、增长教育实践智慧,达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5]
四、“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师教育思想。他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6]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同样的功能和价值。我们应将这样一种全面实践理念,贯彻于整个学前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始终。
(一)实践教学时间上实现全程贯通
学前专业实践教学应当包含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的完整过程, 以使学生在进入幼儿教学一线工作之前就获得基础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智慧。因此我们主张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实现全程贯通,无论是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还是教育见习实习的实践安排,要从大一开始到毕业学期从整体上进行设计和安排,课程实践尽量做到月月有、周周有、课课有,促使学生从观摩到操作、从领悟到反思、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而教育见实习要作为一门专门实践课程精心设计。一年级新生入校不久可以安排“学前见习”的方案,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去观摩见习,感受教学环境,“零距离”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基本流程,对奠定学生的职业认知、树立专业思想都很有好处,其次,再随着教学活动深入, 逐步增大实践课时量, 形成每期不少于两周,毕业整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实践,将保育与教育结合、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教育见习实习常规制度贯穿始终。
(二)实践教学内容上实现全面整合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在内容上要实现全面整合,从横向课程整合的角度来说,学前专业理论课程、艺术技能课程及教育见实习课程三类课程实践体系并非是彼此割裂的,而是互相补充、互为基础的。专业理论的学习为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提供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艺术技能课程实践大大增加学生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育见实习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案例情境,有助于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对于学生反思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纵向课程实践内容安排上来上,每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尊重学生技能能力形成的身心规律,遵循观摩了解—体验感悟—模拟实践—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实习—反思总结的思路和层次来进行设计,并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发展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布局实践项目,设计实践形式,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
(三)实践教学理念上实现全息渗透
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离不开“全实践”教学理念的全息渗透,我们要改变过去认为实践教学只是艺术技能课程和和教育见习实习的任务,而是要将“全实践”的理念渗透于所有课程领域中,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首先,重点针对学科专业理论课程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状况,在每门学科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中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对应的专业能力要求写入该课程实践目标,并对课程实践内容、实践形式等做出明确要求,前后呼应,有机联系。其次,全体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革僵化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多样的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观摩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把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分析和反思,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教育科研,真正能将专业理论用于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
(四)实践教学指导上实现全员合力
实践教学指导不应像传统的学科课程那样,由某单个课程任课教师来完成,而是应该在统一的目标要求下组建实践课程导师团队,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自成体系。可由专业课程教师、高校双师型教师、幼儿园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高年级小导师等共同组成团队,主要职责是根据不同课程实践教学任务以及幼儿园保教工作需要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并通过导师各自分工指导学生来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7]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还应积极邀请幼儿园优秀骨干教师承担学前专业学生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实践;同时高校专业课教师深人幼儿园,参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或全程跟随对学生教育见习和实习;最后,实践教学导师团队还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内容组织各类能力比赛或拓展活动,如学生职业技能比赛、讲故事比赛、儿歌表演、教学比赛等。
(五)实践教学过程上实现全程评价
首先,要对实践教学全程进行跟踪评价,如;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可由课程团队教师分工完成,分阶段布置检查任务,教学见实习还应指派专门人员加强指导与管理,变过去的放羊式管理为目标管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期、不同阶段的任务,将目标要求和评价指标明确写进学生实践指导手册,落实到具体指导导师,对每个环节的实践教学的准备、进程及结果均进行监控和评价,并进行记录。在评价内容上可以考虑纳入考勤情况、读书汇报、实践教学计划、案例分析、实验报告、幼儿园观察记录、实训实践报告、小课题研究汇报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要全面覆盖学生平时的出勤率、活动参与度,技能水平,反思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同时,评价主体应体现多元化,可把学生自评、同学小组互评、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高校带队教师的评价等均纳人成绩评价范围,并分别按一定权重計算到学生的专业课程总评成绩和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考核成绩中。
五、“全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途径
(一)深化课堂信息化教学改革
信息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全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课堂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提供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和友好的交互式环境拓宽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率,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家教学改革和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坚持实行“教学互动”,将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场景下灵活应用,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调动学生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以致用。
(二)组建高素质“双师型”导师团队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际,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导师团队,团队成员坚持每周下园观摩听课,到幼儿园一日顶岗实践教学;高校教师与幼儿园骨干教师互相结对,开展岗位互换、双向交流活动,共同研讨共同教学,促进园校合作,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校园合作共同体”建设。秉持“专业服务行业”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幼儿园深度合作,以丰富办学层次和经验,不断提升专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后培养工作。
(三)重视各类社团活动和职业能力比赛
学前教育专业应开展了一系列“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教学活动,积极为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多种不同内容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和相关比赛,如:经典诵读、合唱比赛、幼儿舞蹈比赛、艺术节、毕业汇报、职业技能大赛等精品赛事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行业内市级、省级、国家级等更高水平的职业能力竞赛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多样性的活动,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与此同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也能够现问题、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四)建立优质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给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职业体验、见实习的需要,以实现实训仿真化,学前教育专业应有包括幼儿园仿真教室、蒙氏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感统实训室、游戏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等优质校内实训室。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联手优质幼儿园,探索产教育人模式,努力建设一批优质的融教学、实习、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合作建立实训主体、开展示范性保教活动、“交互式”实训指导,理论实践多轮次交替重叠实训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实现学校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实现高校与行业共同成长。
(五)参与顶岗实践和社会服务
顶岗实习是通过选拔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幼儿园定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实习任務的教学活动,达成了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双赢合作,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应长期与周边县市区域幼儿园开展长期合作,尤其鼓励毕业生深入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顶岗支教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服务,深入社区幼儿园组织活动、参与地方大型活动或文艺演出、担任社区志愿者等,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心理感受,使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升华,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希望能够和同行们共同探讨,继续深化相关研究,从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对“全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更科学的完善,为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国维.统一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改革 [J].教育科学,2018(8):38
[2]秦金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 [J].学前教育研究,2012(8):7-10.
[3]秦金亮.以“全实践”理念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J].教师教育研究,2005(5):32-33.
[4]余致静,徐丹.“全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策略研究-以H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6):99-105
[5]杨春菊.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分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20):134-136
[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85.
[7]高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6(6):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