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家家政工的劳动过程分析
2019-07-05冯雪
冯雪
【摘 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很多行业已经开始向着“全球化”发展,家政服务作为古老行业中的一种,在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开始面临不断挑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家政服务在当前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存在行业中的一些问题也日渐突出,制约着家政行业的发展。因此,如下文章中,笔者立足于劳动社会学,以北京市为例,对住家家政工的劳动过程中进行分析,并作出如下阐述。
【关键词】北京市;家政工;劳动过程
在女性职业化、老龄化社会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家政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明确社会职责分工、加强人们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均有一定的促进、推动作用。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为止,我国范围内家政服务创造的经济效益已经接近8400亿元,线上、线下的家政服务企业已经超过60万[1]。由此可见,家政服务已经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该行业目前的特点、存在问题等加以分析,有利于调整发展策略。
一、家政工群体的组成
就北京市而言,家政工群体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人群,一部分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另一部分为市内下岗人员,但前者占据总数中的大多。而家政工群体绝大多数为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30~50岁之间,且大部分教育水平较低,多数家政工进入行业之前都历经生活的磨难,带着家庭养育的重任。进入这个行业主要分为两个渠道,部分家政工是由熟人介绍,大多数是通过家政公司进入这个行业[2]。而成为一名家政工后,又面临着缺乏培训、职业认同低、社会支持弱等困境。
二、家政工的成长路程
据上文提到,很多家政工并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培训,不具有较高的学历,在家庭背景、性格等多方面均有个体差异。因此,为了能够让务工人员成为一名合格的家政工,在正式上岗之前,需要经过公司审核、专业培训等一系列的环节,将即将成为家政工的务工人员身心“商品化”。首先,所有的务工人员在进入到家政公司之前,都必须要经过公司的一系列审核,公司会对面试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比如姓名,籍贯,出生年月等;查看其身份证;了解其以往的工作经验、性格以及家务技能等等[3]。审核过后,公司会选择符合工作条件的务工人员,让其待岗等待雇主与工作的到来。其次,培训。这是家政工身心“商品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市场上对员工开展培训主要分割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仅培训家政劳动技能,第二种是在培训家务技能的同时做家政工的心理疏导工作。相对来讲,后一种培训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家政工作要求。在家政技能培训中,家政工可以得到劳动技能上的提升、掌握北京市人们生活特点、心理特点等。而心理疏导工作,是决定家政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长的关键点,一方面能够让员工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能够让其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同时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逐渐变得愈发优秀,更加符合现在市场对于家中工作需求[4]。
三、私人领域的公共劳动
在家政行业内,将正式进入劳动工作的开始成为“上户”。而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份具有不确定性的家政工工作,用“无法预知”来概括这种不确定性更为准确,主要是包括:工作范围、何时开始工作等等,这些内容是无法预知的。就北京市而言,曾经关于家政人员工作范围作出过明确规定,即《家政服务员入工作范围》,同时也要求家政工在工作时应当提供健康体检报告、劳动合同等相关证件、证明,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很多时候难以实现[5]。在雇主面试家政工时,普遍会出现一个问题,即雇主认为自己家的活儿很少或者很简单,但大多数时候,实际情况却是又多又累,轻松又简单的活儿很难碰到,而且在很多情况下,雇主会随着自己的意愿改变工作内容。比如:本来雇主只是要清扫一下房屋,但实际工作时由于养了一只狗,于是家政工作内容又包含了遛狗与喂狗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件有很多,无形中增加了家政工的劳动量。由于家政工工作中的种种不确定性,终止合同又很简单,只要雇主决定不用,家政工就又要进入待岗期,很多家政工由于担心收入问题,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另外,家政工作除了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家政工作与私人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无法确定工作时间、空间,导致很多家政工很多私人时间被占用。在大多数家政工眼中,认为工作几乎完全占据了生活,私人时间、空间范围均无法得到保证。
四、劳动中的压抑情感
从表面关系上来看,雇主与家政工之间的关系为雇佣,但是深入工作本质上来看,二者的关系更像是家人,也就是说,家政工其实是以“家人”的身份进入到雇主的家庭中,这就意味着,家政工要与雇主建立如同家人一般的亲密关系,两则之间需要建立感情上的交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不能够把握好情感尺度,很容易出现反客为主的情况,使得真正的家庭成员身份受到威胁,这就要求家政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所以,家政工在工作期间,不仅要付出足够的体力,同事也要控制好感情的投入与抽离,而这样的角色需要在反复训练后才能够胜任,由此导致家政工具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家政工因素觉得工作一段时间下来,有身心俱疲的感觉[6]。
在本质上来看,这种所谓的“家人化”劳动就是家政工的情感劳动,家政工要做好以雇主家人的身份劳动,在劳动中同时还要付出情感,而雇主也会与家政工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二者之间产生互动情感。但是,二者均不能够一味的投入情感,否则会对雇佣关系造成影响,因此,要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情感的投放程度。无论是雇主还是家政工都应当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意识到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家人,在真正家人与雇佣两种关系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北京市家政工来讲,其私人生活呈现的特点即商品化,由于其情感长期处于无法充分表达的状态,导致其情感也呈现商品化。而身体、情感共同呈现的商品化,导致家政服务行业的工作形态、发展趋势也呈现异化状态。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本文中通过家政工作的劳动过程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身心特点、工作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家政工作不仅不像我们常规思维中理解的那么简单,还充满一定的复杂性与难度。家政服务员不仅要付出体力,同时也要经历情感投入與控制的一个博弈过程,身心负担均较重。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对此加以重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家政服务员、家政行业一定的保证,让家政服务员能够更早实现“体面化”的劳动。
【参考文献】
[1]崔小行. 互联网与信息化条件下的家政工劳动关系——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区互联网家政公司为例[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6(3):45-48.
[2]嘉言, 刘军. 激发企业活力 引领行业成长——北京市家政企业员工制试点初见成效[J]. 家庭服务, 2015(3):28-30.
[3]曲桂宇. 家政服务员社会支持状况调查——以北京YM家政为例[J]. 家庭服务, 2016(4):48-49.
[4]张晓颖, 冯贺霞, 王小林. 流动妇女多维贫困分析——基于北京市451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调查[J]. 经济评论, 2016(3):95-107.
[5]董建琴, 杨源, 杜雪平. 北京市月坛地区家庭和居家养老生活质量对比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8(10):1967-1968.
[6]马丹. 北京市住家家政工的劳动过程分析[J]. 中国工人, 2015(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