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圈+咖啡都江堰林盘经济透视

2019-07-05李明圣

大学生 2019年7期
关键词:林盘咖啡屋都江堰市

农村的土地怎么流转

闲置的房屋怎么盘活

返乡的青年怎么创业

鸡犬桑麻、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小则三五户一聚,大则十几户一坨,川西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生活在一种叫林盘的原生态聚落体系之中。

受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席卷,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守护川西林盘的只剩下“613899”部队,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日夜陪伴着日益荒芜的家园。林盘,成为都市打工的川西游子乡愁的记忆和梦中的微笑。

2016年6月,在都江堰开过6年火锅店、在柳街镇办过5年农家乐的返乡创业青年宋建明,以闲置多年的猪圈为基础,创办猪圈咖啡屋。

李明圣

中共北京市委前線杂志社总编辑,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党建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

理念更新引发产业革命

大拆大建,大轰大嗡,大规模集中居住,是许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常用手法。近年来,四川省都江堰市采取“合作社+农户+社会资本+返乡创业人才”的模式,以原生态、原住民、原乡愁为根,以绿色生态和美学价值理念为魂,以原址重建、原屋修缮、原貌提纯为原则,不破坏原有植被,不改变原有水系,不拆迁原有建筑,引导群众修复林盘形态、疏浚沟渠水系、植入文化业态,打造出一批具有高颜值、天府味、国际范儿的精品林盘院落,找到了异地游子一种原汁原味的乡愁,唤醒了川西平原一种尘封已久的记忆,触动了四川农村一次脱胎换骨的飞跃。

梦里老家  摄影/朱冰峰

乡间绿道沟通城乡市场

林在田中,院在林中,川西林盘是川西人的生命家园。但是,千百年来,一个个星罗棋布的林盘,与外部不搭界,与市场不沾边,人们在封闭与落后中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重复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田园牧歌。

近几年,都江堰市柳街镇,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采取政府出资、群众出工的办法,整治原有村道、机耕道,美化、活化乡间路网资源,低成本建成30公里田园绿道,铺就一条内联邻里、外通成都的五彩连心路、致富路。

社会资本盘活林盘资源

绿道沟通市场,林盘引来投资。都江堰市倡导的“合作社+农户+社会资本+返乡创业人才”模式,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惊喜的目光。一些创新创业团队和社会投资者纷至沓来,开始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合作。青城湾湿地庄园以每亩每年800斤大米保底,动员农民用荒地和房屋入股,参与庄园的生产、经营、管理与分配,做得有声有色。2018年6月,著名诗人舒婷来到都江堰市柳街镇,青城湾湿地庄园的“舒婷诗社”应运而生。七里诗乡的柳风农民诗社,会员多达320人。成都演艺集团投资的七里诗乡国际音乐公社,已经开工建设。凸显艺术气质、浪漫情调的川西音乐林盘,也完成了策划和设计。社会资本注入川西林盘,为成都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慢生活。

返乡青年发现农家院价值

外出打工与返乡创业,是中国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变奏曲。做民宿的何玉梅、做农家菜的毛强、做奇石的黄西伟、做猪圈咖啡的宋建明,结束他乡漂泊的打工生活以后返乡创业,成为都江堰地区响当当的代表性人物。

众多林盘高手之中,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还是火锅店老板宋建明回乡创办的猪圈咖啡屋。宋建明十八岁就外出谋生,给人打过下手,自己开过餐馆,办过农家乐,闯荡市场十多年后,突然看中了家乡闲置多年的猪圈,萌生了在猪圈上开办咖啡屋的想法。宋建明曾经在网上为自己的咖啡屋征集店名,好心的网友们提出千奇百怪的各种建议。最后,宋建明独出心裁,定名:猪圈咖啡。

民宿、诗社、农家菜、奇石馆、又竹堂、湿地庄园、猪圈咖啡,只是都江堰林盘经济的几个剪影。乡村生态旅游协会、民宿旅游协会、返乡创业联盟,各式各样的村民合作经济组织破茧而出,支撑着川西农村晴朗的天空。都江堰的林盘休闲、林盘娱乐和林盘旅游越来越红火,仅以柳街镇为例,2018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2019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已突破20万人次,品尝猪圈咖啡的人络绎不绝。田园变景区,农舍变客房,柴房变酒吧,猪圈变咖啡屋,农民变诗人,打工者变企业家……古老的都江堰,时尚的农家院,广袤的川西平原,高唱着新时代农民致富、农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歌。

责任编辑:方丹敏  陈思

猜你喜欢

林盘咖啡屋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社保服务“贴心暖心”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都江堰市:突出“四心” 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论林盘
小巷里的单车“咖啡屋”
川西林盘景观特征研究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成都市郫筒镇林盘绿道网络体系构建
咖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