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法律课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
2019-07-05李佳颖
李佳颖
【摘 要】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占据着重要位置,法律课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法律专业性人才的重担。为提升法律专业的教学成果和效率,相关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进行了不断的深化探索,以期通过创新教学理论和实践,完善法律教学工作。本文针对中职法律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并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中职;法律教学;项目化教学;教学实践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慢慢强化。中职院校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了相关的法律基础课程,旨在提高中职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实践能力。项目化教学法在法律课程中的应用有效推动了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度,提升了法律课程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一、项目化教学的概述
项目化教学,顾名思义是指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完整项目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设置任务供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讨论,之后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计划完成后的评估阶段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在过程中只是起到指导和最终评价的作用。
与其它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教学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自主性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项目的自主实践和自主评价,从而形成独立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开放性主要是指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主题,可以展开自由的探索,在探索路径和方式方法以及最终评价上都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和多样性。实践性是指学生通过项目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可以与客观世界相联系和结合,体现着项目教学的实用性。
二、现代中职法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实践教学意识缺失
增强法律实践性与应用性是中职法律教学的根本教学任务。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法律教学还只是停留在对法律的理论性学习,没有将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违背了中职教学的根本任务目标,忽视了法律教学的实效性特征。
(二)法律课程设置不科学
中职教育的根本教学目标是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只设置了《法律基础》课程,只是对法律知识的一个浅层次的系统的学习,不利于中职生对于法律体系的进一步探索。
(三)教學模式传统、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台上“教”,学生堂下“听”为主,忽视了学生“学”的主动性。由于老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导致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无法提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法律教学课堂产生厌恶感。
三、项目化教学法在中职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法律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法,就是运用项目实践来完成法律教学任务,系统的解释就是将真实案件引入到法律课堂教学中,通过取证、庭审、判决等环节的演练,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法律的一般程序和规则,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能力。
(一)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环节
项目教学的设计环节是指法律老师针对法律教材进行项目主题设置,以及师生合作进行项目的初始程序设计和准备。
项目的主题选取,要基于法律教材知识,综合客观世界各种素材为来源,尽量做到“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这样的项目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带入感,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选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作为项目教学的主题,该项目主要涉及的是《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包含了财产保险、机动车强制险、侵权责任以及事故认定等要点。这样与中职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与主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项目的深入探索的欲望。
项目的准备环节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完成。于老师而言,教学准备主要包括法律教师在明确了项目主题后,进行相应的备课,来完善项目的程序设计和理论知识拓展,以便细节化的处理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应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辅助学生完成项目创新实践。在项目开始之前,综合各个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和思维活跃程度,科学设置学习小组,保证小组内成员配置的合理性。于学生而言,项目准备主要是指根据老师的主题设置,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际案例等有效信息。
(二)项目化教学的讨论环节
项目教学的讨论环节是学生思维碰撞和信息共享的过程。通过对项目的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项目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划分的学习小组,针对项目中发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进而进行小组内和小组外的自由讨论,做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教师在讨论环节起到的是辅助、指导作用。针对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进行合理调整,当讨论过程中出现瓶颈时,启发和帮助学生转换思路、开拓思维,有效推进整个项目教学的进程。
(三)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环节
项目实施是整个项目化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根据项目实际要求,设定各小组的人数和具体分工。为了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项目各个环节的了解,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小组成员或者小组任务的调换。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整个项目的细节。
在学生完成了小组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案件庭审的模拟,系统的将项目的理论知识立体的展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思维与实践的创新性。
最近传播较盛的“校园贷”事件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真实的“校园贷”案例,然后让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模拟“校园贷”的庭审现场,通过庭审资料搜集、现场审查、证据提交、律师辩护、最终判决等环节的模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庭审现场的程序和氛围,加深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校园贷”已经深入到各大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严重危害着学生的安全和利益,把它植入到实际的法律项目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校园贷”危害的认识,继而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理想。
(四)项目化教学的成果评价环节
项目化教学的评价环节主要是指教师对整个项目的考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率情况的评估和项目结果的评估。评价的标准不能实行教师单一评价,还要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分别针对项目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方案的实效性、工作态度以及最终质量等进行考核。多层次的评价方式可以增强成果评价的公平性和全面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可度,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项目实践中去。
(五)项目化教学的归档和应用环节
在项目完成后,最后任务是对项目信息归档和应用。项目化教学的归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记录和检索,成功的项目教学可以为之后的法律教学实践树立良好的典范,促进法律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对项目的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与眼界,把学生在项目中获取的专业法律技能与之后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法律这一领域的深层次探索,以适应社会岗位的职业要求。
四、结束语
中职院校的法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社会生涯中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法制建设及发展进程。启用项目化教学法应用在中职法律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协作,完善项目的各个环节,最终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思维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任务的实效性,为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娟.中职《劳动法》课程项目化教学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