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中国企业管理学研究的思考

2019-07-05李若涵李新月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李若涵 李新月

【摘 要】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论述了21世纪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初步架构,由以下四个构面组成:中国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性质、西方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论、中国企业家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关键词】企业管理学;中国文化特色;现代管理理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条复杂曲折的道路,本文将利用历史研究法从以下二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一方面:新中成立以来,中国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第二方面:21世纪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1.1 50年代企业管理学的建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3年开始轰轰烈烈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在企业领导制度上,开始时完全按照苏联的厂长负责制(一长制)来进行管理,50年代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基本上是按照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行管理,但在具体的生产管理,劳动管理,成本管理中则是按照欧美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初实行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管理。

1.2 60年代~70年代,企业管理学得到一定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企业管理学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60年代初期我国经过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地发展,但由于领导者的“左”倾、冒进、急于求成的思潮泛滥,政治运动频繁,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提出,直到196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在60年代前半期,企业管理学在这期间最有影响的是中央号召在企业管理中贯彻“鞍钢宪法”,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倡导“工业学大庆”和树立“铁人精神”,所有这一切,目的是试图探索一条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在此阶段,中国企业管理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惜这些可贵的探索,在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丧失殆尽。

70年代后期,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的正确轨道,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开放的路线,中国企业管理学真正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由原来将企业管理学的性质定为党性,阶级性和战斗性改变为企业管理两重性,企业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3 80年代,企业管理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大解放的蓬勃开展,全面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正确实施,开办经济特区,企业管理学的春天真正来临。

1983年5月,冶金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中南矿冶学院管理工程系编写的高校教学用书“冶金工业企业管理”,书中提出本书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较系统地阐述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根据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发展趋势,适当吸收国外某些企业管理方面的科学方法,力求反映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1.4 90年代,企业管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

进入90年代后,党的14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股份制试点,明确规定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为此,中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系教师于1995年6月正式出版了《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一书,开门见山提出“企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大战的前线部队,每一个国家在这场世界经济大战中的成功与失败,在极大程度上是决定于处在前线作战的企业的实力和活力”,今日的企业管理学,已不仅仅是企业家的事,而是政府、产业部门,专家学者共谋之大业。

2.世纪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2.1企业管理学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

(1)信息化渗透企业管理各个层面

互联网的出现,使整个世界演变成为一个“村庄”,它使网络内任何一个用户可以与网络内任何用户沟通信息。信息技术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是一场全面、深刻的革命,信息化已深入到经营战略,组织人事,生产与营销等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

(2)管理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信息时代的多变性、复杂性和快节奏确定了管理创新的主导地位,管理创新是由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变化和需求转换导致的企业生存、发展、危机引发的,它是管理的灵魂,管理的真谛在于创新,21世纪的管理是管理的创新和创新的管理,管理创新能否适合于管理的各大模块之中,包括管理思想,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方法上,显示出其主旋律的应用功能。

(3)风险管理是未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科技及其新兴产业的崛起,经济全球化,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加上信息不透明、非对称分布,又促使风险加大,人们在商务活动中有三种主要类型的风险:1市场风险;2信用风险;3运营风险。因此,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风险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作为任何一家企业的商业策略中一项基本策略。

(4)知识管理日趋重要

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长,声望,商誉,商标,专利,设计方案,网络、高管人员的管理经验和员工的技能等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知识管理是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培育个人和集体创造力,以推动创新,将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架构的一点思考

(1)中国文化特色

中国数千年形成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企业文化之根,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国企业获得智慧的捷径之一。中国古代文化从哲学层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能从价值的理念、思维方法、心态修炼,行为规范等给我们重要启示,形成中国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及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企业经营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2)社会主义性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共同致富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党始终在探索并寻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土化答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共产党人成功地探索并寻找到一条马列主义本土化的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成功地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共产党人成功地探索并寻找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本土化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西方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管理思想和方法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科学管理阶段;2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阶段;3现代管理阶段。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精神,即由探索、创新、怀疑、实证、理性、独立等精神所组成;二是有效管理,就是以最少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手段达到最好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

进入到21世纪前后,从事企业管理学研究多年的许多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西安交大的席酉民教授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苏东水教授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学”理论以及黄如金博士的“和合管理”理论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1版

[2] 阿·依·莫洛佐夫著(苏). 矿山企业生产组织与计划(第一册)中译文[M]. 煤炭工业出版社,1958 年 9 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