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
2019-07-05王婷婷
王婷婷
【摘 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开始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应及时防范财务风险。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何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风险及防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对策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高效的运行,推动事业单位的合理运转。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风险防范
近年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而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如何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有序的运行,首要任务是加强管理财务工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明晰各自职权。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内控意识,保证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财务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是造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政策可以顺利实施。但实际上,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即使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也有很多部分并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即便管理人员想要对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也会因为缺少控制参考依据,导致工作无法开展,造成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某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全借鉴了其他企业中的制度,并没有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相应工作并没有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从而给事业单位带来了财务风险隐患。
(二)缺少财务管理内控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得到完善,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事业单位就要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内控意识。但是从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没有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甚至于一部分管理人员认为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并没有较大意义,因此忽略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这样的思維,直接造成事业单位内部缺少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对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管理理念决定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理念,那么就是在无形之中增加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三)缺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和市面上的企业单位存在一定的区别,事业单位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财务风险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自然没有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旦事业单位爆发了财务风险,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反映。从目前出现的案例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在财务单位爆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意识到发生了财务风险,但此时,事业单位已经损失了大量的资金,很多损失无法挽回,事业单位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之间的职责划分并不明确,出纳人员还要负责记账,这就导致一些传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私自挪用单位资金。但事业单位无法发现,等到发现的时候,出纳人员很可能已经离职,或者资金已经流出,此时想要成功挽回单位的经济损失存在很大的困难,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情况。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有效措施
(一)合理划分,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有明确的划分,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做好财务核算工作,并制作成财务明细表报给指定的部门进行审批。加强部门之间的审计工作,设立内部监督部门,负责对日常的工作及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完善财务内控体系,规范财务管理者的行为,指出并及时纠正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事业单位在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工作中,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的划分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构。各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财务部门的岗位职责,做好日常的财务管理评价工作。例如,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及时开展分析应用,加强监督指导,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应当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探索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内部控制报告价值,积极应用内部控制报告的专题分析和评价结果,对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和标准化的操作。审查内部控制报告的报告和内容。同时,还应及时指导各单位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纠正和改革,并鼓励各单位进一步改进内部控制工作。
(二)素质教育,交流沟通
加强事业单位的素质教育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文化建设的推行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应该及时沟通,不断的加强对财务管理问题的交流,定期组织财务管理座谈会,邀请优秀的财务管理专家交流经验,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加强事业单位的素质教育,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文化的先进性,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及时调整财务管理人员的心态,从而激发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例如,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财务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实施严格的监督,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方面进行强化,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技能和道德素养,符合职业道德规范。
三、有效防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风险对策
(一)建立预警机制,减少经济损失
企业在财务管理问题上会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也是如此,降低财务管理内控风险正是事业单位现在首要的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的起到预警和提示的作用,在财务管理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财务风险。例如,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审计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建设的通知中指出,需要加强综合规划、指导,促进包括工作人员在内的各部门的监督、组织和支持、协调和宣传。将内部控制建设与规范岗位管理、依法行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审计工作等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规定限制权力的运作、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和对评估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任务。完成主要责任、绩效考核、选拔和任命,及时做好经济责任审核工作,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1]。
(二)提高内控意识,降低财务风险
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财务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财务内控意识,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财务工作人员的意识和理念对财务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降低财务风险系数,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本职工作的深刻认识,将财务管理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视频、广播等形式将财务风险的严重性传递给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财务风险的严重性,及时调整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系统,优化财务管理结构,提升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三)引进优秀人才,提升管理水平
专业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现今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欠缺专业性的员工,员工的综合水平相对较低,对内部控制系統缺乏了解,导致一些财务风险加剧。为了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需要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同时还应该注重事业单位的内部培训,向工作人员及时讲解、分析财务风险以及如何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2]。降低财务风险,通过优秀的人才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及时的更新财务管理知识,高效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同时提高财会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对于在事业单位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奖励。
(四)完善评价控制,提高信息质量
除了上述三点内容之外,开展内部评价,引入信息技术控制手段,可以让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以某航运企业为例,除了审计人员之外,还建立了内部评价部分,评价人员和审计人员共同监督企业内部的财务经济活动,以此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数据错误情况,也能够保证数据资料得到良好的管理。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要提高信息技术的安全性,保证信息局的安全性,如:数据备份、网络安全维护等工作。
四、结论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需要合理的划分财务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督,完善素质教育,事业单位应该积极转变财务管理观念。防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风险,提高内控意识,降低财务风险,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肖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J].纳税,2019,13(01):177.
[2]陈瑶萍.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7(18):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