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及银行金融机构投融资建议

2019-07-05倪健博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投融资

倪健博

【摘 要】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产销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2018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2%和61.74%。同时,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优秀企业和产品逐渐脱颖而出。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产业投资热潮持续,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更趋完善但问题依旧突出。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保持稳定发展,2020年产销200万辆目标有望实现。

政策方面,产业政策倾向于技术升级,鼓励高技术、硬质量、避免产业重复建设和低质化发展。同时,辅以倒逼机制,加快优胜劣汰。总体来看,产业政策导向可总结为稳定、升级、合规、开放、环保。未来产业政策将继续全方位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从吸引新能源汽车投资的阶段转向强化竞争阶段,继续淘汰落后,加快优胜劣汰进程,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建议银行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大型优质新能源车企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升级、销售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支持有实力的新能源车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同时,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及新能源汽车特色城市具较强产业竞争力,支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警惕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银行金融机构;投融资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渗透率逐年提升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继续保持平稳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向提质增效方向发展。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2.1和0.3个百分点。同时,新能源汽车产品续航里程、能耗水平、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排名中,我国已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市场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重达59%,同传统汽车销量仅占全球销量30%的市场份额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优势明显。

2018年2月13日,新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6月12日起按照新版补贴标准执行。在政策驱动下,新能源车企加快旧车型产品的去库存,过渡期内抢装效应明显。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別达到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2%和61.74%。产销数据增幅明显,主要是由于新版补贴政策针对性强,指标设置相对科学合理,这也体现了在政策明朗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二)新能源乘用车占比持续攀升,插电式混动车优势凸显

分车型品种来看,乘用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7.8万辆,同比增长72.0%,高于整体市场53%的增速,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67%提至75%,乘商比例接近3:1,进一步向传统汽车市场分布靠拢;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19.8万辆,同比增长16.3%,销售增幅远低于乘用车市场。2017年补贴大幅退坡,补贴推荐目录推倒重审,再加上补贴政策对于行驶达到“3万公里”的要求,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较为低迷。进入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延续“乘强商弱”的格局。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完成105.3万辆,同比增长82.0%;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完成20.3万辆,同比增长2.6%。

分动力装置类型来看,2017年纯电动车仍是主力军。纯电动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的比重为83.91%,占比较上年全年提升3.24个百分点。全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分别完成65.2万辆和1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6%和26.9%。2018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分别为98.4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8%和118.0%,插电式混动车销量增速反超纯电动车,主要原因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年减少,插电式混动车与纯电动车两者之间的补贴“价差”已不再明显。而除个别地区之外,插电式混动车同样可享受免购置税、不限行、不限购的政策“福利”,且不存在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和充电难等瓶颈,插电式混动车型的销售优势将越来越大。

(三)在政府重视和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持续

2015年以来,大量资本涌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已公开的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其中,2017年全国新投入整车项目累计达到91个,投资规模达到5282.83亿元,总产能1315万辆。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投资热度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尾,投资项目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市场投资的主体包括传统车企、新进车企及其他类型企业,投资金额超过九成集中在10亿元以上。

2018年上半年投资热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是资本红海。据电动汽车资源网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新能源整车投资项目总金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投资金额最高,达到400亿元。随着新建设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产,市场供给快速增加,竞争逐渐加剧。

(四)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车企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2017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主要是新能源乘用车拉动,尤其是微型电动乘用车。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0.55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共出口10.52万辆,新能源客车仅出口317辆。从纯电动乘用车出口的市场来看,出口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孟加拉国、印度、韩国、菲律宾、意大利,“一带一路”国家占据了主要地位。

2018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较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共出口4.08万辆,同比增长73%,占汽车出口市场的7.5%左右。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达4.06万辆,商用车中新能源客车出口量仅为235辆;分动力装置看,纯电动车型最多,达3.85万辆。目前我国出口的新能源车平均单价不高,但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且在汽车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未来出口潜力巨大。这或许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改变我国汽车出口长期不足的局面。

同时,我国新能源车企也正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比亚迪、北汽、海马新能源等车企,已经对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布局。2016年9月,北汽新能源启动北美技术创新战略,在美国硅谷、底特律两大研发中心进行20个项目的开发运行,并逐步完善北汽新能源向欧美高端市场进军的步伐。同月,海马汽车与俄罗斯芙特姆公司就海马新能源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2016年11月,比亚迪与伊朗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商科尔曼汽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比亚迪成为首个进入传统石油大国的纯电动车辆品牌。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电池等技术的成熟、产业链经验的积累,以及在海外市场品牌的树立,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步伐将加快。

(五)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更趋完善,但问题依旧存在

近年来,我国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更趋完善,有力地支撑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公共桩和私人桩合计为77.7万台,同比增速为74.2%。2018年,充电基础设施新增33.1万台,相比于2017年全年的24.2万台,同比增长36.8%,新能源增量車桩比近3:1。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各省、区、市数据情况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加速发展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6.5%;示范推广地区和积极促进地区共占23.5%。

整体来看,充电难的总体态势并未有根本改变,我国充电设施产业依旧面临充电需求难以满足和设施利用率低的双重压力,存在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接口不统一、利用率不高、安全性低等问题。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一)上游锂电政策利好不断,政策力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

动力电池行业是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短板。近年来,该领域持续受到国家产业政策重视,尤其是当前主流的锂电池。2017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同时,动力电池安全及退役动力电池再利用成为行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2018年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进入有章可循、责任明确以及规范实施的新阶段。此外,为了通过行业自律督促企业提高电池安全性和可靠性,2018年工信部授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动力电池白名单管理工作。

(二)中游整车扶持政策导向:稳定、升级、合规、开放、环保

2017年以来,新能源整车方面的政策从此前注重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转向强化行业竞争的阶段。政策倾向于支持新能源车企技术升级,避免产业重复建设和低质化发展。同时辅以倒逼机制,加快新能源产业的优胜劣汰。

1.补贴新政以关键技术指标提升为核心,低退高补

2018年2月13日,四部委联发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可总结为“一升一降,2万公里;一立一破,4月过渡”。“一升”指技术门槛提升,新政提高了纯电动乘用车、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专用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门槛要求,提高了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要求。“一降”是指补贴标准的下降,逐步降低企业对补贴的依赖,新政降低了续航在300 km以下的新能源乘用车、客车、货车和专用车的补贴标准。“2万公里”是指针对部分领域非个人用户车辆正常使用难以满足3万公里运营里程的问题,新政进一步细分,将此部分车辆申请财政补贴的运营里程要求下调为2万公里。“一立”指为警惕可能出现的新骗补手段,建立一套与补贴挂钩的监管体系。“一破”指破除地方保护,“4月过渡”指设置4个月的新老政策过渡期,保证市场平稳发展。

2.双积分政策倒逼汽车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

2017年9月28日,五部委共同印发《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旨在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管理长效机制,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双积分被视为接力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地位和权威性在持续强化。双积分政策的发布和实施表明针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已由单项支持转向支持与惩罚双向并举。《办法》规定,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其中2019、2020年度的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传统车企必须生产(或进口)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否则将承担经济损失或行政处罚,倒逼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布局新能源汽车。

3.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

2017年12月26日,四部委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实施日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与2014年公告相比,此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调整:一是提升了免税车型需满足的技术要求,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和能耗技术门槛适度提升;二是根据工信部产品准入相关要求更新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目录;三是新增了对新能源车企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一致性、售后服务、安全监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免征购置税再延三年,对稳定新能源车市起到积极作用。

(三)下游充电桩扶持政策持续发放红利,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下游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随后,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充电桩在居民区、办公区及公共区域的建设。2017年先后出台了《关于统筹加快推进停车场与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要求促进停车服务与充电服务的衔接与整合。政策助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

2018年12月10日,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和指导,在政策层面助力企业和市场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对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紧张的顾虑,或将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稳健增长,有望对充电桩领域带来较为明显的提振效应。

未来,新能源汽车政策导向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准入门槛将继续提高,保证优质资本进入汽车产业,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扰乱市场秩序。二是补贴等财税政策将进一步鼓励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防止紧盯补贴低质化发展。三是双积分管理规定强制要求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无力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保持稳定发展,2020年产销200万辆目标有望实现

未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更加良性的竞争环境,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延续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车船结构升级,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左右。一方面,双积分政策将成为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推手,鼓励企业积极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另一方面,全球电动化浪潮开启,全球车企巨头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的产品力、性价比不断提升将拉动消费者真实需求。

(二)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货运车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

从细分品种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量主要依赖于乘用车与城市货运纯电动车,客车市场增长乏力。

新能源乘用车方面,产销将持续高增长,并向高端化发展。2018年6月12日,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正式实施,续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不予补贴,300公里以下的补贴大幅减少,而續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上的提供更多补贴。在政策引导下,预计未来纯电动乘用车有望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长续航、电动高能量密度的高端车型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商用车方面,城市货运纯电动车市场化进程有望加快。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消费经济时代,城市物流需求将持续增长,为电动货运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新能源客车市场规模有限且未来增长乏力。我国客车市场规模不大,而且客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远高于乘用车。未来随着补贴进一步退坡,在高渗透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的困难较大,新能源客车增长乏力态势或将持续。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将趋于理性,产业整合力度将加大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但是产能过剩风险正在不断累积。由于发放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过快,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5月暂停新项目的申报和核准工作。2018年12月18日,《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正式发布,将于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对各地方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对新建纯电动车投资项目的省份,要求以上两个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同产品类别行业平均水平,现有新建独立同产品类别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到建设规模。同时,还对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项目的法人、股东提出了条件。整体来看,《管理规定》鼓励在相关领域深耕并且具备较高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的企业投资,并对圈钱圈地、盲目建设、无序投资的行为予以禁止,抑制低水平产能重复建设。未来,随着政策监管的趋严,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将趋于理性,产业整合力度将加大。

四、金融机构工作建议

(一)重点支持具备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提高了技术门槛,引导产业升级,为企业转型制定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极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准入门槛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其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将会更多地向大型优质龙头企业倾斜。

因此,建议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布局较早、具备技术优势的大型优质新能源车企,解决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升级、销售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持续重点关注比亚迪、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等车企,这些企业竞争力高于其他后进企业,资金实力及创新能力均较强。

此外,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链上游动力电池和下游充电基础设施也将迎来发展机遇。2020年动力电池报废将进入高峰期,上游动力电池回收及再生产利用领域政策利好不断。建议金融机构支持格林美等企业,布局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如建设废旧动力电池拆解线、梯次利用工厂等,支持其与整车厂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合作。下游方面,建议支持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重点充电桩设备制造商加大充电桩投入和研发力度,以及布局充电桩运营领域,支持特锐德、星星充电等充电桩龙头运营商开展共建共享经营模式,实现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支持大型优质新能源车企向上兼并重组电池、电机、电控等优质资源,提高其全产业链运营控制能力。

(二)“一带一路”带来重要机遇,支持有实力的新能源车企“走出去”

“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的基础,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贸易环境。2018年初,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要“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企业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机遇,明确目标市场,加强品牌培育,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工程项目“协同出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基础薄弱,具备人口红利,是我国新能源车企可以拓展的海外市场。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趋减少,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已经逐步开始能源转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较大兴趣,节能、低耗和清洁的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机遇。此外,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孟加拉国、泰国等国家对电动汽车进口实施零关税。建议金融机构支持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江淮汽车、吉利汽车等有实力的新能源车企布局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从出口目的地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到孟加拉和印度,二者出口量合计占比高达87.3%。建议支持以上车企拓展“一带一路”新市场,尤其是欧亚经济联盟、东盟、南非、中东等正在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汽车、电动汽车进口关税为零或者较低的国家,加大出口数量,支持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生产新能源汽车。此外,还可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许继电气等上下游龙头企业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设施,解决当地充电设施配套不完善、国内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等问题。

(三)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及新能源汽车特色城市具较强产业竞争力,支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018年12月18日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强调,科学规划新能源产业布局,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及现有企业纯电动汽车扩能项目,应建设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全,配套能力强、发展空间大的省份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推动新增产能向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旺盛和燃油汽车替代潜力较大省份集中。

建议重点关注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省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产业升级、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此外,随着中国特色小镇的兴起,产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例如余杭小镇、众泰小镇、宁海小镇、莱西小镇等新能源汽车小镇,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并且政府在税收优惠、土地要素保障、重点项目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等多方面给予便利和支持。因此,可支持优质车企入驻新能源汽车小镇,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圈。

(四)警惕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

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各类资本竞相涌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短期内形成了大量产能。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出现盲目扩张态势、投资出现过热苗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产能不足与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开始显现。

一方面,虽然我国政策支持力度全球最大,但主要集中在购置环节。产业创新环境与政策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导致产业低端产能过剩,并且“后补贴时代”维持产业平稳过渡、持续发展的接力政策储备不足,在财税扶持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产业可持续发展风险加大。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全面落后,同时产品质量也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因此,建议金融机构警惕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严防对不具备产业基础、缺乏关键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投融资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